北京青年报
新知|云南是如何成为中国咖啡之都的?一切竟缘起“丢了一本书”……
科普中国 2024-03-03 16:00

提到咖啡产地,你可能会想到非洲咖啡种植园,或者中南美洲的热带产业园。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云南也产咖啡,而且是中国的咖啡之都。

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2022年度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报告》,云南咖啡种植面积 127.34 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 98.4%,产量全球第 14。去掉出口的 4.4 万吨咖啡豆,剩余在国内消耗的产量占总消耗咖啡生豆的接近 40%,咱们喝到咖啡的“含云率”那绝对是相当可观的。可以说,国内市场上每10颗咖啡豆,就有4颗来自云南。

或许你会感到诧异,云南历史上也并非咖啡的产地,从何时开始产咖啡的呢?

陪嫁来的云南咖啡

如今撑起中国咖啡市场的云南咖啡,谁能想到最早的引种,竟然是因为这个小红果子,看着喜庆。

咖啡果实丨本文作者供图

云南最早的引种历史有很多说法。据我国最大的咖啡种苗基因库——农业部瑞丽咖啡种质资源圃留存的记录,云南咖啡的最早引种是 1893 年,种子是从边境地区获得,据说是来自于陪嫁。

当时的咖啡是被作为观赏植物引种的,而并不是一类经济作物。当地人不知道这个红果子的果核,烘焙过后可以发出迷人的香气,并且已经风靡了多半个地球很多很多年。

为什么漫长的历史中,云南一直没有引种咖啡并形成规模呢?这不得不提到的是一个咖啡业界谈之色变的魔鬼。

咖啡魔鬼——咖啡锈病

要想在云南大规模的种植咖啡,必须面对的就是一个萦绕了百年的魔鬼——咖啡锈病。全世界各个产区咖啡锈菌有锈菌有 50 个小种类型,云南有 14 个小种类型。

对抗不了锈病,咖啡农面对的就是绝收和血本无归。

1868 年,咖啡锈病在锡兰(斯里兰卡)流行。不到 10 年,锡兰咖啡面积就缩减了 80%。目前几乎所有咖啡产区都有锈病危害,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 10 亿~ 20 亿美元,产量损失 20%~25%。

锈病其实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被沾染的咖啡树叶片的背面会出现类似铁锈的黄斑,然后大量落叶危及植株的生命。其实这就是菌丝穿透进细胞,从气孔顶出来,再生长大量孢子侵染其他叶片的过程。

丢了一本书,来了万亩咖啡林

一直到上世纪下叶,我国对于咖啡锈病一直没有特别理想的办法。

有一次,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俞浩老师从云南回海南,他老人家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关于咖啡育种的书。而好巧不巧的是,在公共汽车上包和书都被偷走了。

图书馆的书是必须要还的,而这又是一本孤本,丢了可怎么办。俞浩老师不得不硬着头皮联系了这本书的作者,看看能不能再买一本还给图书馆。

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来自全球锈病研究的顶尖院所——葡萄牙锈病研究中心。对方听说中国也在种咖啡,非常兴奋和好奇,就寄过来了他们当时培育的抗锈品种卡蒂姆 7963 的种子。

这一本书的缘分就让中国的科学家和葡萄牙的科学家在咖啡种质研究的道路上合作至今。

中国自 1988 年从葡萄牙锈病研究中心引进 102 粒卡蒂姆 7963 进行播种育苗,到 1999 年大面积推广卡蒂姆品种,再到后来种植面积超过 100 万亩,至今卡蒂姆系列品种仍然是云南种植的主要品种。

1998 年 4 月,葡萄牙国际咖啡锈病研究中心(CIFC)咖啡锈病专家卡洛斯博士在咖啡种质圃(云南瑞丽)进行指导。丨本文作者供图

有一年在德宏芒市,云南德宏热带科学研究所的白所长给学生上完课之后跟学生们说:“没有卡蒂姆就没有现在的云南咖啡产业。这一个品种带来了云南咖啡 30 年的大发展。”

与锈病的无尽战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云南咖啡的育种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曾经,种质资源的扩繁一直是困扰种质研究的一个难点。种质保存需要基因完全一致,需要无性繁殖。传统的扩繁方法有嫁接、扦插等。

嫁接的株型跟母本还是有变化;扦插的每一个小花盆都要有独立环境,即便有大量经验的工人,也只能保证百分之 30%~40% 成活率。这些苗还要再移栽到田地里,成活率就更低了。这些传统的方法繁育咖啡太慢了。

组织培养就是完全克隆母本的性状。国外很成熟,曾经我们也和他们沟通过能否引进技术,但是太贵了,我们负担不起,只能自己攻关研发。

在我国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成功攻克了咖啡的组织培养技术,把培养一个品种的用时从 30 年缩短到了 15 年,大大提高了咖啡育种效率,使得我们能够更快培育出更好的咖啡品种。

但不止人类的技术在变化,咖啡锈病也在不断进化。当年认为可以帮助人类战胜锈病的卡蒂姆,在面对不断变异的锈菌已经逐渐丧失抗性。

为了培育下一代的抗锈品种,我们又将 22 个品系萨奇姆(Sarchimor)从葡萄牙引进来云南,在本地种植之后又把种子拿葡萄牙育苗。

葡萄牙锈病研究中心专门给了云南选育的这些萨奇姆一个温室,再采集全球不同来源的锈病接种,检测抗病性。

现在在云南推广的最新抗锈品种就是这一批优中选优的萨奇姆。在抗性测试中可以对抗云南已知锈菌小种,并且风味更加卓越,树形更易管理,颗粒也更大。

云南小粒咖啡的荣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会被这个品种接棒。

本文作者供图

咖啡,这种往往和明亮的写字楼,或者舒适的下午茶联系在一起的饮料,背后却离不开一代代人在实验室和田野里的科研与劳作。

育种的伟大在于周期的漫长。一棵咖啡树 3 年才能结果,结果后还要不断进行筛选和培育。为了培育一个品种,一熬就是一代人甚至多代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两三代农业科学工作者已经让咖啡的种质研究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至 2023 年底,我国国家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咖啡种质资源分库中共保存咖啡种质 801 份,包含 6 个种。资源类型涵盖我国咖啡种质资源的 100%,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咖啡种质资源库。

丰富的种质库是新品种培育的摇篮。我们可以相信,未来在我国还会出现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咖啡品种,带给我们更丰富的饮用体验。

但无论是卡蒂姆还是萨奇姆,真正推动云南咖啡发展的并不是某一个品种,而是一代又一代农业科学的工作者,默默无闻的付出。

作者丨捌比特 北京捌比特咖啡创始人 科普创作者

审核丨白学慧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

相关阅读
新知|一本书读懂凯恩斯、拉斯基和哈耶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2
导演胡玫做客央视栏目 观众:就像读一本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2
新知|一本书囊括中华文化精华,一本书助力传统文化备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6
历史|“这一本书,中国没有这样讲究的出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3
云南咖啡 争夺定价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7-22
赏读|翻译:与一本书共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30
一本书是怎样制成的?到印刷园区旅游去!
上观新闻 2023-06-05
艺术|一本书读懂云裁霞剪的汉服之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