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今年以来A股IPO节奏放缓,严把上市入口关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28 12:05

近期IPO(首次公开发行)节奏明显慢了,今年以来A股新申报IPO企业的数量仅有1家,更多IPO在审企业纷纷“踩刹车”,撤回上市申请。

上市节奏整体放缓,既是企业根据市场环境主动做出的选择,也跟“申报即担责”强监管导向直接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发行上市实行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把好上市入口关,才能对企业“带病闯关”形成威慑。

近50家企业上市“踩刹车”

2月26日,深交所官网显示,湖南晶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晶讯光电)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成为官宣IPO止步的最新一家。

这家从事液晶显示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去年6月踏上冲刺深市主板之路,原计划募资5亿元。此次终止IPO原因是公司及保荐机构中信建投撤回上市申请。深交所依规对其终止发行上市审核。

拟上市企业或保荐机构撤回上市申请,被市场称为IPO“撤单”,意味着企业此次IPO的终结。在晶讯光电之前,深交所“撤单”消息频现,既涉及主板,也有创业板。类似情形也在上交所和北交所上演,隔三差五就有处于不同审核阶段的拟上市企业“打退堂鼓”。

据上交所企业上市服务的统计信息,截至2月25日,今年已公布终止审核(撤材料+否决/终止注册)企业已有49家,其中上交所18家(主板11家,科创板7家),深交所14家(主板1家,创业板13家),北交所17家。

企业终止IPO的数量近年来在持续上升,但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就已近50家,相比去年同期的31家大幅增加。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此认为,近期出现企业主动撤单潮与市场环境有关。年初以来市场整体偏弱,对企业而言并非好的IPO时间窗口。与此同时,在明确以投资者为本的发展原则后,监管对IPO企业的经营状况、信息披露等要求在大幅提升。企业主动撤单也是在规避不可控的风险。他还表示,“未来一段时间里,企业主动撤单有望成为市场常态。”

节奏收紧企业上市挂牌量减少

去年8月证监会宣布,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拟上市企业纷纷撤单,只是IPO节奏收紧的其中一面。另一面是,企业上市挂牌的数量也明显减少。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2月25日,近两个月时间里,沪深北三家交易所各板块仅有19家企业敲钟上市,合计募资为173.1亿元。相比2023年全年上市313家、月均26家的数量,A股近期上市节奏已明显放缓。

新增申报企业更是大幅减少。截至目前,沪深北三家交易所各板块今年新增申报企业只有1家。“监管导向和市场自发的作用,都会导致IPO申报数量和挂牌数量有所减少。”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从市场方面来说,近期IPO一级市场估值定价在相对下行,企业对估值可能就不会满意。更为重要的是,严监管导向让企业明白“申报即担责”,如果企业质量并没有达到上市标准而盲目申报IPO,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强监管严防企业“带病闯关”

“从严审核拟上市企业”“申报即担责”“加强全链条把关”,近期监管层一再表态,释放出对IPO加强监管的明确信号。

在上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表示,在发行上市监管工作中,正在持续加强全链条把关,严审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他还透露,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

“现场检查对穿透式监管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田利辉表示,注册制下把好入口关,首要一点就是强调并非“要注册的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其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但如何考量这个“真实”,就需要现场检查等一系列穿透式监管,看到企业真实的资产、财务状况、股东架构等,这是非常必要的。

2月9日,证监会对上海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欺诈发行作出行政处罚,引发各方关注。这是新证券法实施以来,企业在提交申报材料后、未获注册前,证监会查办的首例欺诈发行案件。思尔芯涉嫌虚增收入等违法违规事项,就是在被抽到IPO现场检查时发现的。证监会表示,坚持“申报即担责”,对于涉嫌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即使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也要一查到底。

“IPO过程涉及巨大的利益分配,在利益刺激下,仅靠各方自觉是不够的。”薛洪言表示,要把好入口关,关键在于明确追责机制,加大处罚力度,对已发现的案例真正做到让造假者“倾家荡产”,严肃追责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6天17家拟上市企业终止审核,年内已有194单IPO折戟
​第一财经 2024-06-07
A股IPO:连续两月零受理、零上会,“撤单潮”悄然来临
​第一财经 2024-04-08
一季度IPO节奏放缓,80家公司“撤单”
中国证券报 2024-04-02
严监管下IPO撤单数激增
证券时报 2024-03-28
IPO持续“零上会” 新股发行重质胜于重量
上海证券报 2024-03-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