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书馆品年味、基地学自救!北京孩子家门口的活动点亮寒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21 13:29

欢声笑语里品尝冰糖葫芦、挥毫泼墨间书写新春祝福、模拟场景中学习自救方法……寒假期间,全市多个街道、社区及公共文化场所为少年儿童举办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不重样,欢乐不打烊,收获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胡同书馆感受十足年味

“这个是磨豆腐的磨盘,爸爸妈妈带我去农村的时候见过!”“蒸馒头,我姥姥就会”……在东城区图书馆东总布分馆,一场“故事里的中国节”亲子活动正热闹进行。12位小读者排排坐,凝神细听工作人员潘雨薇讲述《年味儿》绘本。

东城区图书馆东总布分馆的亲子活动

绘本中,天南地北的年俗风情融为一体,既有试新衣、贴春联、买灯笼等北方孩子熟悉的场景,也不乏捕鱼、打年糕、炸馓子等相对陌生的画面。潘雨薇逐页讲解,娓娓道来,孩子们听得饶有兴致。坐在后排的家长也纷纷低声交流,“这个活动真挺好,要不是听讲,我都不知道过年还要吃馓子……”

阅读分享过后,活动重头戏登场——孩子们将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冰糖葫芦,酸酸甜甜过新年。潘雨薇按年龄意愿,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小孩子们洗山楂、剥冰糖橘、准备彩色糖粒儿。大点儿的孩子给山楂去核、摆桌椅,叠纸盒。

一番准备工作完成,孩子们围在桌边,各自设计起糖葫芦串儿。爱吃不同口味的,山楂间加两个橘子瓣儿,想再多些甜蜜,就挤些豆沙夹心。在孩子们身旁,工作人员吕嘉欣开始架锅熬糖。随着白砂糖入水,不断搅动间,一股带着甜香的雾气飘散到空中。

“好了,可以来蘸了!”锅中糖液逐渐浓稠,吕嘉欣招呼一声。早已期盼多时的孩子们排起队,依次将串好的糖葫芦放入锅边豁口处,轻轻转上一圈儿,晶莹的糖浆就挂了上去。再撒上些彩色糖粒儿,包上糯米纸,一串漂亮的小糖葫芦就诞生了。等不及彻底冷却,不少孩子便品尝起自己的劳动成果,“真好吃!”一个小姑娘眼睛笑成月牙儿,妈妈在旁边连连拍下这生动的瞬间。

此时,锅中糖浆熬煮久了,泛出棕黄色,甜香里多了几分热烤气息。“嘿,焦糖味儿的!”家长们笑起来,纷纷帮着孩子继续给糖葫芦裹上新口味“外衣”,不大的活动室里尽是欢乐与甜蜜。

街道庙会体验非遗技艺

春节期间,除了景区公园的大型庙会以外,不少街道也为辖区居民举办特色庙会,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丰富有趣的传统文化。

下午,永外地区文化活动中心张灯结彩,永定门外街道“福满京城 贺岁神州”春节庙会正喜乐迎宾。狭长走廊里,兴奋穿梭的孩子们挨个房间查看有什么好吃的、好玩儿的。

永外街道庙会上,孩子们体验剪纸

最受欢迎的,当数非遗体验区。花灯、剪纸、风车、兔儿爷、京剧脸谱,孩子们都可以上手体验,做完还能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糖画摊位前,很快排起了长队。“我想要一个马的图案”“请帮我画一个蝴蝶”……大伙儿依次向糖画手艺人表达着心愿,翘首以待自己的糖画出炉。

隔壁房间,更是小朋友的乐园。面部彩绘摊位,孩子们可以自选图案,由工作人员绘制到脸上,充分展现儿童个性。茶百戏摊位前,也围满了等待体验的小朋友。“垂直竹筅,来回击打,发出树叶的沙沙声。”指导老师叮嘱着动作要领,白色茶汤泡沫渐渐显现。在茶汤表面写字时,好几个孩子不约而同,一笔一画写下“福”字。

跟随戏曲老师学习兰花指、兰花拳、抛水袖,体验京剧表演艺术,再去气球摊位前,选一个萌趣可爱的造型……参与相应活动后,居民还能获得“福”字卡片,集齐五种不同样式的“福”,即可到大厅兑换纪念礼品。

永外街道庙会上,孩子们体验戏曲

不多时,已有动作快的一对祖孙达成目标,前来兑换礼品。根据小男孩所选数字,工作人员递上一个封口的纸袋。“哟,还是盲盒呢!”小男孩笑呵呵的,迫不及待就要拆开。门外,还有孩子不断加入到这场热闹之中。

在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福州新馆),由西城区妇联主办、椿树街道妇联协办的“瑞龙呈祥闹新春 童趣庙会送祝福”活动也吸引了20多名孩子和家长参加。活动现场设置了迎春送福、非遗体验、诗词飞花令和传统游艺四个区域,以亲子游园庙会的形式举行,让孩子和家长都能在趣味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迎春送福区,孩子们在书画老师的指导下泼墨挥毫,写下一张张喜气洋洋的“福”字,相互传递新春的祝福;在非遗体验区,孩子们又化身“非遗小达人”,动手体验做糖葫芦、捏面人、拓印年画,品味独特的中国年味;在行飞花令时,孩子们一个个“变身”为李白、陆游、苏轼等诗词大家,不仅在比试中增长了知识储备,还体会到了古人的诗词之趣;在传统游艺区,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回到童年,通过默契的亲子协作,从游戏中收获快乐。

参与互动收获安全知识

“如果家里炒菜锅着火,最快速的灭火方式是什么?”“盖上锅盖!”“对,还可以用什么方式?”“用水浇!”“错误答案出现一个。”

下午两点,来自东太平街社区的十多名中小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金融街街道安全社区教育基地,负责讲解的丰汇园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张宗昱与大家共同探讨家庭用火安全常识。

“盖锅盖也是有讲究的,钢化玻璃锅盖容易炸,最好用金属锅盖。”张宗昱边说边用手比画着,“盖的时候不能从上往下猛地扣上去,要沿着锅边平推上去。”如果整个厨房着火,需要快速撤离,该怎么做?一名小男孩自告奋勇,现场演示撤离动作。

张宗昱指导大家如何在火灾时撤离

“一只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另一只手要扶着墙,弯腰向前。”指导过程中,张宗昱再次提问,“他扶墙的动作错在哪儿了?”看大家一脸疑惑,张宗昱解释道,“错在手的位置,手扶墙是为了探路,所以手要在头的前面。”

讲解完消防安全知识,张宗昱又给大家做起了防震减灾科普。“单手扶栏杆,身体不触碰……”在震后场景模拟区,张宗昱让孩子们分批进入一间小屋。话音刚落,墙上开始出现地震画面,孩子们所在的台子随之晃动起来。“现在模拟的是五级地震,通常不至于摔倒。如果发现站不住,那就可能是六级及以上的地震了。”

假如地震发生时在教室,应当如何保护自己?“给大家七秒钟时间,找地方躲起来……”在震后教室场景模拟区,张宗昱鼓励孩子们参与实战演练。

“桌子底下空间有限,其实未必都要完全钻进去,重要的是抱住桌子腿,身体尽量往桌子底下靠,这样撤离起来也方便。”张宗昱告诉大家,如果选择躲在墙角,应该找承重墙,躲之前要确认上面有没有容易坠落的物体。“大家都知道地震时要双手抱头,究竟怎么抱?”张宗昱做起了示范,“应该把前臂放到头顶,用手去保护后脑勺。”

在多功能厅,张宗昱又结合真实案例为大家讲解电梯急速下坠时如何保护颈椎、溺水时怎样让自己浮起来、遇到离岸流要怎么办等安全知识,并且手把手教大家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动作要领、心肺复苏时如何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怎样用AED救人等。

张宗昱向大家传授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动作要领

不知不觉中,活动已经持续三个小时。三年级小男孩兜兜沉浸其中,收获满满。“不光孩子有收获,大人也学到不少知识。”全程陪在孩子身边的兜兜妈妈对活动赞不绝口,“互动体验很丰富,也非常有意义。”

对张宗昱来说,这已经是寒假以来第七次为孩子们开展活动。“或许他们不能一下记住那么多安全知识,但至少可以培养安全意识。”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社区多彩活动,让孩子在家门口乐享节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6-01
北京西城20条通学公交路线公布!孩子从家门口直达校门口
北京西城 2024-03-15
朝阳区通学公交线路扩容!新增11校12址37条线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28
收藏!开学4大安全提醒,一定要让孩子知道!
人民日报 2024-02-28
消防员来了,开学第一课有了“火焰蓝”的色彩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