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证监会盘中接连发声,回应当下热点问题。其中就“两融”融券业务有关情况答记者问时,证监会提到关于加强融券业务监管等内容,包括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以现转融券余额为上限,依法暂停新增证券公司转融券规模,存量逐步了结等方面。
上述要求一经发布,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等十余家公募接连表态,暂停新增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在业内人士看来。本次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是证监会在当前市场情况下,对融券及转融通相关制度的又一次调整优化。
头部“玩家”纷纷响应
2月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称,经研究决定,证监会对融券业务提出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措施:
一是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以现转融券余额为上限,依法暂停新增证券公司转融券规模,存量逐步了结;
二是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管理,严禁向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变相T+0交易)的投资者提供融券;
三是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我会将依法打击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融券业务平稳运行。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5日,全市场转融券期末余额836亿元,较2023年10月相关优化制度实施以来下降30%。有机构人士表示,虽然对市场整体影响较为有限,但此次举措,进一步明确释放了监管对融券业务关注的信号,有利于缓解市场对融券交易的担心,加速市场情绪回暖。
随后,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相继通过官方网站回应。如南方基金官网发布公告称,将严格落实证监会关于融券业务的相关要求,暂停新增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审慎稳妥推进存量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逐步了结,确保相关业务平稳运行。
截至记者发稿,包括南方基金在内,已有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富国基金、国泰基金、华宝基金、嘉实基金、天弘基金、招商基金等10余家公募基金公司发布了“暂停新增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的相关公告。
记者注意到,目前已发布公告的大多为ETF市场常见的头部“玩家”。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5日,全市场ETF产品的资产净值合计为2.08万亿元,分属于51家基金公司,其中,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和国泰基金的非货ETF管理规模超过千亿元。
目前,规模排名前10的头部“玩家”中,有8家发布了上述公告,另外3家也同样排名居前,合计非货ETF的资产净值达1.43万亿元,占市场总规模近七成。
有相关业务的投研人士告诉记者,公募基金参与转融通的唯一目的是增厚持有人收益。“只要参与出借必然可以产生超额收益,但实际利润并不算高,一般也不会主动去做。如今头部基金公司积极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打消投资者的顾虑。”他说。
提振信心
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是指基金以一定的费率通过证券交易所综合业务平台向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即:证券金融公司)出借证券,证券金融公司到期归还所借证券及相应权益补偿并支付费用的业务。
照相关规定的要求,目前仅处于封闭期的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开放式股票指数基金及相关联接基金、战略配售基金可以参与证券出借业务。其中,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基金是主力选手。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有3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335只基金产品披露了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数据,合计出借业务市值合计为798.12亿元,占出借基金总规模1.5万亿元的5.3%,在A股67.78万亿元总市值中仅占0.12%。
而在这之中,上述11家公司的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市值合计为659.57亿元,占比超过8成。就单只基金产品而言,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平均比重为7%,其中有超过四分之三的产品的出借比例低于10%。
“公募基金转融通规模及其占比较小,转融通业务对市场影响十分有限。”某头部基金公司人士与记者交流时表示,融券业务设立的初衷本身就是增强买卖力量的平衡,提高证券定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此外,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参与融券业务是出于对多头仓位的对冲,而非单纯的裸卖空。
同时,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做空市场的力量逐步得到遏制。在东莞证券分析师雷国轩看来,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一是通过限制新增融券规模防止市场做空力量进一步扩大,同时提振市场信心;二是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对券商两融业务收入造成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融券业务占整体业务量的比重非常少。
“回到A股市场的投资策略层面,市场底部有望夯实,超跌反弹加速估值修复。”金鹰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刚对记者表示,近期重要政策的密集发布,较充分表达出对经济基本面和资本市场的积极关注和重视。短期市场有望在政策更具针对性地强力干预下,扭转资金的持续负向反馈局面。
2月6日,受多重利好刺激,上证指数单日大涨3.23%,深成指、创业板指、科创50大涨超6%,北证50暴涨9.5%。同时,北向资金同步大举“加仓”,净买入126.05亿元,刷新今年以来最大净流入额。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