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专栏|不是所有的“饭后钟”主角都值得赞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07:00

◎王红(古典文学教授)

唐代有个叫王播的读书人,早年死了父亲,家境清寒,借住在扬州的一所寺庙里读书,到了饭点就跟着僧人吃免费的斋饭。住得久了,和尚讨厌这个蹭饭的,故意将开饭敲钟改为饭后才敲。王播听到钟声赶去吃饭,人家却已吃过了。如此难堪,当然无法再住下去了。

二十年后,王播做了高官,前呼后拥来游旧地,看到自己以前住在庙里时写在壁上的字都被覆上碧纱精心保护起来,感慨万端,于是在墙上题诗:“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以后“饭后钟”“碧纱笼”就成了诗歌中常用的典故。

王播早年的遭遇似乎很博人同情,但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却不这样看。他在《石塔寺》诗中说:“山僧异漂母,但可供一莞。何为二十年,记忆作此讪。斋厨养若人,无益只贻患。乃知饭后钟,阇黎盖具眼。”小庙里的和尚不是什么得道高僧,也不是那个招待韩信吃饭而绝不图报答的漂母,对他们的势利眼,付之一笑就是了,何至于一点小事记二十年,专门写诗来嘲弄、羞辱他们呢?可见你王播的心胸、气度实在不怎么样,当年和尚饭后敲钟,让你饿肚子,倒真是颇有远见呢。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苏诗 “无益只贻患”,这应是有所指的。据新、旧《唐书》,王播是个很有行政能力的官员,同时又是不顾百姓死活、拼命出“政绩”以谋求高位的人。他在淮南节度使任上时,当地大旱,百姓甚至“人相啖食”,他仍想方设法横征暴敛,向朝廷进献大量财物,超额完成赋税任务。皇帝满意,民间怨声载道。即使是说话遮遮掩掩的正史,也评价王“随世沉浮,不存士行,奸邪进取,君子耻之”。养活王播这样的人,对天下百姓来说,可不是没有好处只有祸患吗?

历史上王播这样的人不止一二。战国苏秦,游说秦国失败归家,妻子不理睬,嫂子不给饭吃,父母不当他是儿子。苏由此发愤苦读,说六国抗秦,衣锦还乡。父母率全家恭迎,妻子低眉顺眼,嫂子跪伏在地。这场面他不觉难堪,还得意洋洋地嘲弄嫂子:“你为什么前倨后卑啊?”逼得嫂子当众说:“因为您现在地位高、钱多啊。”汉代朱买臣贫穷时妻子请求离婚,发迹后羞辱前妻及其后夫,逼得前妻自尽。这样的行为,实在难称高尚;这样的胸怀,实在过于狭窄。

如王播们,曾受尽白眼,备尝艰辛,也曾悬梁刺股,胸怀大志,但他们的“志”,不是解民倒悬,救民于水火,而是苏秦感叹的“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是一味谋求权和利。因此,他们发迹了,横征暴敛出政绩、求进取者有之,贪婪无度中饱私囊者有之,作威作福倒行逆施者有之。在他们心中,惟独没有天下苍生的方寸之地。

不是所有的“饭后钟”主角都值得同情。

2023.11.11

相关阅读
专栏|不是所有的“饭后钟”主角都值得赞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文史 | 陶易:唐代举子打秋风
文史知识 2021-11-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