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贴春联、包饺子,超九成受访青年会坚持过年传统习俗
中国青年报 2024-02-08 08:43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回想起小时候的年俗,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王红脑海中就会响起这首童谣。如今,虽然有的习俗王红不会照着做了,但在除夕这天,全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依然是她家过年最重要的活动。“饺子里还会放花生或硬币,谁吃到了就预示来年能有好彩头。”

你还会坚持过年的传统习俗吗?你看重哪些过年的“仪式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1%的受访青年会坚持过年的传统习俗,76.7%的受访青年注重过年的“仪式感”,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是受访青年认为过年“仪式感”最重要的体现。

“我觉得除夕那天一定要回家”

随着春节临近,在呼和浩特工作的90后杨敏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浓了。从腊月初八开始的小黑河灯会,到呼和浩特博物院开展的书法老师写春联、送春联活动,再到春节氛围感拉满的年货博览会,杨敏感觉,今年春节前的预热活动比往年热闹不少。

杨敏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巴彦淖尔市,每年春节她都会与父母、祖父母一起度过。“一般除夕夜我会和父母一起过,初一、初二会分别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串门儿。”杨敏所在的家族规模较大,父母两边的亲戚加起来有10多户,每逢过年她都会跟随长辈挨家挨户地拜年,“对我来说这是一种陪伴,是亲情的维系”。

“我觉得过年时要跟父母一块儿过,尤其是除夕那天一定要回家。”今年30岁的锃亮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初五,他都会与家人共同度过,陪长辈走亲戚、拉家常。

在业余时间,锃亮还会兼职做导游,最近不少外地游客联系他,准备过年期间来北京旅游,“大部分都是南方游客,除夕和家人团聚后,初一就一起来北京,除了逛天安门、长城等景点,也会逛庙会,感受北京过年的气氛”。

调查显示,59.3%的受访青年今年过年会回老家与大家庭团聚,19.9%的受访青年会和自己的小家庭或朋友一起外出旅游,10.6%的受访青年会和自己的小家庭一起过年,9.7%的受访青年会在工作地一个人或者与朋友一起过年。

来自湖北黄冈的00后大学生宴文峰比较注重过年的“仪式感”,每年临近春节时,她都会买当年属相的窗花布置家里,也会给自己买一身新衣服,“每年过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换一身新衣服,开启新的生活”。

在北京工作的95后陕西女孩吕思佳觉得,父母比自己更注重过年的“仪式感”:每逢过年,他们会给家里贴上新的门联、窗花,将家里打扫干净。到除夕的晚上,还会把家里的灯都打开,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受父母的影响,今年过年,吕思佳想抽空和父母拍一套全家福,“我爸一直想拍,希望能满足他的心愿,也给新年添些福气”。

数据显示,76.7%的受访青年注重过年的“仪式感”。交叉分析显示,受访男性注重过年“仪式感”的比例(77.5%)略高于女性(76.1%)。90后受访者注重过年“仪式感”的比例最高,为79.2%。

具体来说,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是受访青年认为过年“仪式感”最重要的体现,获选率为69.2%,63.8%的受访青年认为贴春联、年画能让过年更有“仪式感”。此外,受访青年觉得过年的“仪式感”还体现在:拜访亲友(49.7%)、拍全家福(47.9%)、大扫除、布置家里(47.3%)、买新衣、换新发型(45.6%)以及挂灯笼、放鞭炮营造节日氛围(40.9%)等。

扫房子、包饺子是受访青年坚持较多的过年习俗

杨敏的家乡巴彦淖尔市位于河套地区,当地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每年人们从腊八开始准备年货,炸麻花、蒸馒头、杀鸡宰羊……在年夜饭的餐桌上,通常都少不了“河套硬四盘”:外酥里嫩的“酥鸡”、鲜美糯嫩的“丸子”、肥而不腻的“扒条肉”和鲜美可口的“清蒸羊”。

每到除夕夜,在巴彦淖尔市,当地居民还有“堆旺火”的传统习俗。白天,各家各户把院子里堆上炭火,到了晚上11点到12点,人们会点着旺火,放烟花,象征平安跨过除夕。

在宴文峰的家乡湖北黄冈,祭祀和守夜是过年不可缺少的环节。从小年开始,人们就会进行祭祀,正月初一到初四,每天也需要祭祀,“除夕的晚上,必须守夜到12点之后才能睡觉,这是我们家一直在坚持的习俗。”

在宴文峰的记忆里,要在腊月二十八之前,做完杀年猪、杀鸡宰羊等工作。腊月二十九,家人会陆续买一些饼干、坚果、糖果之类的零食,再把年夜饭需要的食材提前准备好。在宴文峰的家乡,除夕不流行吃“年夜饭”而是吃“早午餐”,在团聚的餐桌上,鱼、牛羊、白菜是必须要有的,寓意“年年有余”“牛羊到处跑,工作生活越来越好”“吃白菜会发财”。

调查显示,94.1%的受访青年仍会坚持过年的传统习俗。具体到过年前,近五成(49.0%)的受访青年表示“二十四扫房子”是必不可少的活动,40.4%的受访青年还坚持除夕包饺子的传统。39.8%的受访青年表示“蒸馒头,杀猪割年肉”是过年重要的准备工作。其他还有:宰鸡赶大集(37.7%)、祭祖上大供(33.5%)、磨豆腐(33.3%)、祭灶(31.4%)和宰鸭、打糕蒸馍贴窗花(30.3%)等。

数据显示,不同地区受访者的年俗习惯有一定差异。在华北地区的受访者中,更多人会坚持“除夕包饺子”“二十四扫房子”“蒸馒头,杀猪割年肉”等年俗,而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受访者更看重“祭祖上大供”等习俗。

来自福建三明的90后廖元清生活在一个客家族群中。在当地,每逢重大节日,许多人家就会打糍粑,并与街坊邻里一同分享。每到小年,每家每户都会准备甜的花生糕祭灶王,以祈求来年幸福。到了正月,还会有民间的舞灯队走上街头舞龙灯,随机进入几户人家送上祝福,一些当地特色的擂茶比赛也会在街头举办,与老百姓互动。

王红最近特意去了趟地坛公园,她发现工作人员已在筹备庙会。“往年过年期间有挺丰富的年俗活动。”王红记得几年前去地坛庙会时,看过模仿皇家祭祀的演出,也有顶缸、中幡等杂耍表演。“圆明园有冰嬉表演,也挺火的。有一年在圆明园庙会里,游客可以把现金换成古代样式的铜钱,在每个商户消费时给铜钱,这种模式还挺有意思的。”

受访青年中,男性占46.1%,女性占53.9%。00后占21.2%,95后占21.3%,90后占35.0%,85后占13.3%,80后占9.2%。来自华东地区的占22.4%,华北地区的占19.3%,华南地区的占17.8%,东北地区的占13.9%,西北地区的占9.9%,西南地区的占8.8%,华中地区的占7.9%。

66%受访青年认为置办年货体现过年仪式感

龙年将至,年味儿越来越浓。随着年轻人开始置办家中的年货,他们对年味儿也有了新的定义。相对于传统的生鲜年货,丰富多样的零食、时尚潮流的服饰和数码单品成为年轻人的过年“新宠”。春节将至,你做了哪些准备?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过年,超九成受访青年家中会置办年货,39.7%的受访青年会参与置办年货,坚果炒货、鸡鸭鱼肉、茶酒等饮品是受访青年常准备的年货。

父母辈仍是置办年货的主力 两成受访青年会主导置办年货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90后杨敏在呼和浩特工作,最近她到当地的年货博览会购置了一批年货。杨敏表示,最近几年家里的年货主要是由自己置办。“会准备一些过年走亲戚的礼品,在内蒙古,过年大家基本会送牛奶,我们巴彦淖尔这边产河套酒,也是送礼必备。”除了当地传统的送礼物品,杨敏在购置年货时也会买一些网上流行的零食礼盒等,给老人们尝鲜。

来自湖北黄冈的24岁女孩宴文峰则表示,目前在置办年货方面,自己家还是以父母为主,因为自己每年回家比较晚,父母会提前准备好过年的“硬菜”,等她回家后,会和父母一起去超市采购零食和拜年礼品。

宴文峰感觉,在购置年货方面,自己和父母有一些区别。除了常备的瓜子等炒货,父母会更多地考虑到家里客人的情况,为年纪大的老人准备软糯的糕点,也会考虑到小孩子们的喜好。“他们买的食品可能更适合聊天时吃,我会选择自己更爱吃、更休闲的零食,比如辣条、糖果、果冻、饼干等。”

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王红目前已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她感觉,结婚后在年货置办上自己的责任越来越重了,除了和丈夫商量自己小家庭要准备的年货,他们还要陪各自的父母采买一些过年的“硬货”,“老人们更喜欢买猪蹄、鸡鸭鱼肉之类的”。

调查显示,66.0%的受访青年觉得置办年货是过年“仪式感”的体现。超九成受访青年表示,今年过年自己家会置办年货。48.6%的受访青年家里主要由父母一辈置办年货,21.2%的受访青年会主导置办年货,18.5%的受访青年会与长辈共同置办年货,10.2%的受访青年家由祖父母一辈主导置办年货。

坚果炒货、鸡鸭鱼肉、茶酒等饮品是受访青年常准备的年货

在北京工作的95后吕思佳是一名西安人,在她印象中,每年除夕一大早,西安回民街卖腊牛肉的摊位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这是我们每年过年一定要吃的。”

来自福建三明的90后廖元清表示,每年从小年开始,家里就会准备年货,一般会准备一些自己家吃的或宴请亲戚的食材,“我们会先列一个清单,计划好什么时候去买比较新鲜”。

廖元清说,除了采买鸡鸭鱼肉,有些人家还会提前准备好蒸糕,饺子和面也是一些家庭过年必备的食物。他介绍,当地大部分家庭会把红菇、香菇一类的山货当作礼品送给亲友。此外,牛奶、油、芝麻、茶叶等,也是主流的送礼物品,“做擂茶是我们这边比较传统的一门手艺,我们会送一些制作擂茶的食材,也会将做好的擂茶送给长辈,这些传统习俗现在也在年轻人中间流行起来”。

在王红家,除夕晚上的菜单一定要有鱼。“一般会准备两条鱼,但不能吃完,要留到新年,象征‘年年有余’。”另外,四喜丸子、扣肉、炸咯吱盒等也是部分人家准备的过年特色食品。除了吃食,在年货准备上,王红表示老一辈人更爱买春联、窗花,也会采买一些像金桔、水仙等有着好意头的年宵花。

调查显示,坚果炒货(54.8%)、鸡鸭鱼肉(53.2%)、茶酒等饮品(52.4%)是受访青年常准备的年货。其他还有:米面等主食(48.5%)、红纸、年画、春联等装扮物(48.5%)、甜点果品(48.4%)、油盐酱醋等调料(48.2%)。另外,走亲访友的礼品(40.8%)、棋牌等玩耍之物(40.7%)、新衣、新帽(36.7%)、数码产品(20.7%)、鲜花绿植(17.0%)等也是受访青年购置年货时的主要选择。

受访青年中,男性占46.1%,女性占53.9%。00后占21.2%,95后占21.3%,90后占35.0%,85后占13.3%,80后占9.2%。来自华东地区的占22.4%,华北地区的占19.3%,华南地区的占17.8%,东北地区的占13.9%,西北地区的占9.9%,西南地区的占8.8%,华中地区的占7.9%。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什么人容易掉入网络交友陷阱 67.0%受访单身青年直言是抱有侥幸心理
中国青年报 2024-05-31
北青快评 | 注重过年的“仪式感”有利传统习俗传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超九成受访青年会坚持过年的传统习俗
中国青年报 2024-02-08
近7成用户计划回家过年 盒马将上线年夜饭包邮到家服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0
调查:近三成受访职场人表示“i人”不希望举办年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4
进口车厘子和国产白酒外卖平台订单翻倍增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26
94.8%受访青年认同奋斗始终是时代永恒不变的主题
中国青年报 2022-10-13
调查:超八成受访青年即便感到困意还会继续刷手机
中国青年报 2022-03-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