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人到中年》作者谌容病逝,“她写出了一个时代普遍性情绪问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5 22:10

以一部中篇小说《人到中年》轰动全国的作家谌容女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2月4日9时0分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她的去世,引发文学界的哀悼。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认为,《人到中年》之所以能够引起轰动,是因为它写出了一个时代普遍性的情绪问题,从而引发了读者的共鸣。这也影响了后来的新写实小说。

微信图片_20240205160033.jpg

为写好《人到中年》

观察眼科医生做眼角膜手术

对于《人到中年》背后的创作故事,谌容曾在《光明日报》2019年8月30日第15版“新中国文学记忆”专栏发表文章称,那是改革开放初期,她想写写那一代中年人,写写那些在单位是骨干,在家庭是顶梁柱的中年知识分子,微薄的收入和累人的劳作使其不堪生活之重。然而,他们仍然凭着良知尽职于社会尽责于家庭,满怀激情地迎接新时期的到来,无愧为一代精英!就这样,谌容写了《人到中年》。

为创作好《人到中年》里的眼科医生,谌容去了国内眼科最著名的北京同仁医院,结识了那位文静的眼科主任。在她的指导下,谌容似懂非懂地读了一本《眼科学》,又被特许进入手术室实地观看手术。

3.png

1979年,谌容(右)在北京同仁医院体验生活

手术进行时,谌容被特许隔着患者坐在医生的对面。这是一台颇为难得碰上的角膜移植手术。眼科手术的器械都是很精巧细致的。不过,即便是小小的手术,用针刺破眼膜,也必然是要见血的。

眼科主任让谌容用棉签按住出血的部位,她毫不犹豫地照做了。手术非常完美,术后在洗手池前,主任微笑地对她说:“谌容同志,你不应该当作家,应该当医生。”谌容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你不怕血。”

其实谌容在踏进手术室的一瞬间,第一眼看见手术台上的病人,就着实被吓得不轻。那病人在白罩单下躺着,面部蒙着一块眼科手术专用的白色方巾,只留有一个圆洞,其大小恰恰能露出一只眼睛。这时还没有麻醉,眼球可以自由转动,那只亮晶晶的眼球急速不安地转动着,眼神里充满了恐惧无助甚至乞求,显得十分怪异可怖。谌容这一刹那的惊吓真没有浪费,全被她写进小说里了。

微信图片_20240205160024.jpg

观看手术之前谌容做了点功课,对托盘里的持针器之类都已熟知,因而在小说里敢尽情细致地描写,以致后来不少读者在来信中断定作者是医生。谌容没有回信更正,将错就错觉得很光荣。“忆及四十年前在医院的那段日子,虽然时不时地被惊吓,却使我大开眼界,进一步知道医务工作者的艰难与非凡,能成为一个医生谈何容易!”谌容在文中写道。

谌容影响了新写实小说

普通读者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中国当代作家周明与谌容比较熟悉。80年代那时,周明在《人民文学》编辑部工作,与谌容有过接触。“她那时比较年轻,很有勇气和活力。多次到医院采访,到生活现场去体验,揭示当年的社会问题,重视作品的真实性。所以《人到中年》一经发表就在文坛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可以说,她的作品反映了她的人格。”周明告诉北青报记者。

5.png

《人到中年》单行本,1980年6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谌容丈夫范荣康是原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2001年范荣康病逝时,周明与王蒙等人代表中国作协去慰问谌容。“我们当时安慰她,希望她料理完老伴的后事后,可以重返文坛写作。她说收到了巴金先生的女儿、《收获》杂志主编李小林约她到上海散心、采风写作的计划;还说辽宁作家邓刚打来电话,想伸出援手帮她渡过这段难关。”周明称,当时文坛上好多人给谌容打气,希望她振作起来。无奈噩耗接踵而至,谌容的儿子梁左也在2001年去世,这对她的打击很大,也直接影响到她后来的创作精力。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认为,谌容的《人到中年》之所以引起很大的轰动效应,是因为小说反映了中年人身上相似的经历和处境,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生活负担及事业上的难题,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能让人产生情感共鸣的哲理性问题。“包括谌容的《减去十岁》,是一个非常具有荒诞性的小说,反映了那个特殊时期耽误了青年人的十年,光阴被虚度,无所作为。通过‘减去十岁’来让大家再一次年轻,重新燃起朝气希望的那种愿景。”

李朝全认为,谌容这种写出一个时代普遍性的情绪问题,也影响了后来的新写实小说,包括池莉的《太阳出世》《烦恼人生》及刘震云的《一地鸡毛》,这些都让很多普通读者从小说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而引起共鸣。“这样的小说什么时候都不过时,同时具有文学史的价值。”

微信图片_20240205160028.jpg

晚年两篇城市老人生活小说

格调达观话语洒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李林荣则表示,谌容属于百废待兴而又蓬勃变革的新时期文学大潮中的标志作家之一,《人到中年》不仅是她个人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也是直面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传统在新时期小说创作领域复兴的里程碑式文本,具有不可磨灭的文学史意义,同时也是反思文学在知识分子题材维度上的突出表征。

“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的小说创作中,谌容还多方面尝试了将荒诞、反讽和象征构思与现实题材相融合的手法,体现了从传统现实主义道路上成长起来的一辈作家,热忱投入改革开放时代的艺术的勇气和激情。”李林荣评价道。

微信截图_20240205220834.png

电影《人到中年》剧照

在他看来,九十年代到新世纪初年,谌容在文艺报道中的名声和形象,更主要更醒目的是著名的喜剧影视编剧梁左和演员梁天的母亲,实际上她的创作当时还一直在持续,甚至前两年她还重新启动了搁置近二十年的小说创作,接连发表了两篇反映当下城市老年人生活的小说。

“这两篇小说格调达观,话语洒脱,把她熟悉的乡音四川话和更熟悉的北京普通市民的口头语,分别设置给了人物和叙述者。”李林荣表示,谌容的去世,让我们再度感受到了她所经历和见证的那个文学时代的远去,同时提醒有心的读者,再去重温她那些曾经闪亮的作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逝者|“人到中年”之后的谌容 小说、电影《人到中年》作者、编剧 88岁逝于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逝者|“人到中年”之后的谌容 小说、电影《人到中年》作者、编剧 88岁逝于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逝者|谌容,是不能忘记的 小说、电影《人到中年》作者、编剧 4日88岁逝于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逝者|谌容,是不能忘记的 小说、电影《人到中年》作者、编剧 4日88岁逝于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缅怀 |历史钩沉:巴金对谌容的支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5
缅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陈福民:谌容的女性主义意识和创作是划时代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5
缅怀 |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孔令燕:谌容写出所有中年人真实的样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5
缅怀| 谌容关于《人到中年》的记忆—— "你不应该当作家,应该当医生”
中国作家网 2024-02-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