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交友软件变“交钱软件”,危害不容小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31 07:3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人选择在线上运用交友软件交友。然而部分诈骗团伙却钻软件管理不到位的空子,使用暧昧言语等诱导用户充值,骗取用户钱财。央视记者调查发现,多款交友软件涉嫌欺诈行为,在全国各地都有受害者。

按说,在我国单身人口数量庞大,社交圈固定、不喜社交、不善表达成为妨碍年轻人恋爱重要原因的现实情况下,各种交友平台本该成为单身男女的人际交往纽带。然而,从报道披露的情况看,不少交友软件成为了“交钱软件”,危害不容小觑,亟须依法规范。

从一些例子中能看出这类软件的套路。比如报案人宗某刚提出与心仪的女性见面,对方就说不能私下见面,得在平台充值,提高会员等级。再如,一名16岁男孩在婚恋交友平台一个星期就充值1000多元;刘先生在某交友平台一个月花了3000多元钱,却没有任何收获。

在受害者不断被诱惑充值的背后,是男性用户充值的钱被平台和主播按比例进行分成。也就是说,交友变“交钱”是平台设计的盈利套路,而主播配合这种表演并参与“分肥”,只有不明真相的受害者深陷套路上当受骗,不但浪费时间、损失钱财,感情和精神也可能受到很大伤害。

据报道,有一些主播本身是已婚女性甚至是“抠脚大汉”,却在交友平台上冒充未婚女性,引诱男性用户充值聊天。这更是“升级版”的交友诈骗。种种迹象表明,不少交友软件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审核不严、内容低俗、诈骗等诸多乱象。

应当认识到,当交友软件变“交钱软件”,既侵害了受害者多种权益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打击受害者对婚姻的信心,导致错失婚恋时机。近年来,各地职能部门、消协组织接到大量此类投诉,如某省消保委系统数据显示,网上交友投诉呈多发趋势,媒体上的相关报道也屡见不鲜。针对网上婚恋市场种种乱象,有必要重拳出击,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婚恋市场秩序。

治理此类乱象,首先需要有关部门共同行动。比如,针对平台虚假宣传,应依据《广告法》进行查处和纠正;针对诱导消费,应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进行处罚和规范;针对审核不严导致的诈骗行为,既要追究诈骗者责任,又要追究平台责任。

2017年4月,中央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提出,规范已有的社会化青年交友信息平台,打造一批诚信度较高的青年交友信息平台;依法整顿婚介服务市场,严厉打击婚托、婚骗等违法婚介行为。2017年9月,共青团中央、民政部、原国家卫计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协调推动工商、工信、公安、网监、机关职能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推动实名认证和实名注册在婚恋交友平台的严格执行,依法整顿婚介服务市场,严厉打击婚托、婚骗等违法婚介行为。

无论16岁青少年在婚恋交友平台成功注册,还是已婚女性、“抠脚大汉”冒充未婚女性诱导消费,都说明一些平台没有落实主体责任,有关方面没有落实监管责任。希望以媒体报道和消费者投诉为线索,对网上婚恋市场开展专项整治并建立长效机制引导规范发展。

特别是,如何引导交友平台改变盈利模式,纠正交友变“交钱”,值得认真研究。另外,建立非盈利的公益性婚恋交友平台也迫在眉睫。

文/老鹰

漫画/王铎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Qnews|网络相亲遇诈骗 婚介平台被判部分担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7
充值才能解锁对方联系方式?小心掉入这类交友软件“温柔陷阱”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12
婚恋交友App里藏着多少“灰色地带”?
新华社 2024-03-18
“我妈要和从未见过面的网友再婚” 老年人线上交友相亲屡屡被骗
法治日报 2023-09-27
老年人线上交友相亲屡屡被骗
法治日报 2023-09-27
杀猪盘、假网警……刷单诈骗冒出新变种
新华社 2023-09-09
警探号丨男子陷入交友软件“甜蜜圈套” 充钱投票做返点任务 结果被骗1.7万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8
相亲还是诈骗 部分网络婚恋交友平台陷阱重重
新华每日电讯 2023-03-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