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复原两千多年前的织造技术!一起参观“活着”的博物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1-28 13:37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在浙江湖州,当地的钱山漾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丝绸绢片。而在2000年前,丝绸就已经作为货物被不断运往西方,织起了全球贸易化的商贸网。

从去年10月份开始,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启动的“国丝环球展柜”在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展出,我国出土的丝绸文物复原品将通过这个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巡回展出。

很多人说中国丝绸博物馆是“活着”的博物馆,这里不仅修复保护展示着中国千百年来的丝绸文物,还有这一台台织机,复原了中国丝绸织造的记忆。

眼前这台,就是国丝馆技术人员根据四川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汉代织机模型复原出来的,有了织机,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这块工艺复杂的汉代织锦也被成功地复制了出来。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经线5种颜色,这10470多根线要穿过这84片综片,千丝万缕,错综复杂。技术人员脚踩下去之后10470根经线就分成了两层。

纬线从分开的中间穿过来,浮在纬线上面的经线就这样形成了这个图案。

84片综片,每提起一片,就有不同的经线被提起来,就这样,古代工匠按照提前设计好的纹样排列好棕片。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它当时在世界上先进于世界丝绸织造技艺将近1000年,汉机织汉锦复原了两千多年的织造技术,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保护中传承。

总台记者李欣蔓:2000多年前的织机上,承载了工匠的设计思路,还储存了提花程序,这让我们也很好奇,2000多年后的当下,丝织工艺又是什么样的?

浙江理工大学教授李加林:打破了传统千百年以来要织什么颜色,要染什么颜色丝线的一个定律,我们采用现在的工艺技术,创新一种新的组织结构编织方式让五种颜色在交织的过程中,丰富地表达出4500种颜色的色彩。

不仅要通过混合产生颜色,更加要考虑的是它的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可织造性、手感,这个是在工艺当中一个最复杂的结构。这项技术的产生,又让中国的古老的丝织技术重新回到了世界的巅峰。

总台记者李欣蔓:我们有在国际上响当当的织锦工艺,也有国际领先的印染技术,我身边的这些大家伙正在对刚刚上好色的丝巾进行水洗的流程。传统的工艺需要5台设备3天时间才能完成,现在只需要一台设备,3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印染流程。

我国自主研发的GBART数字化绿色印染一体机,可精密计算出每块面料微小分子所需染料用量,从而免去传统的上浆和水洗工艺,实现无污水排放。

除了技术和工艺,丝绸也承载着独有的东方审美。眼下,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海燕带着团队,也在研究古代传统纹样在丝绸上的活化利用。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海燕:我是做纹样研究的,很多服饰上面的一些纹样,建筑上的一种木雕,还有盒子上也有很多纹样。我们发现吉祥的纹样在很多地方都能出现。我们讲传统活化,了解那个时候的生活方式,传播到今天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里面去,活化出来以后还可以到靠垫,还可以到沙发,还可以是我们做好的那些包。要有文化性,要有叙事性,要有当代性,又要有时尚性。

吴海燕设计的时装作品成为中国丝绸博物馆第一款数字藏品。当下,丝绸正以更加丰富、更加绚丽、更加多元的方式亮相世界舞台。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3000多年前的“刻骨铭心”是啥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22
封禁42.5万个风险账号 国家博物馆多举措防范“黄牛”抢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25
听红色故事、参观博物馆……看各地少先队的实践活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1
古籍修复、拓片制作……课堂搬进博物馆让知识“触手可及”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6
长江里藏了一座水下博物馆?看看里面都有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8
来陶寺遗址看4000多年前先民观测到的“春分”时光
央视新闻 2024-03-20
湖北十堰发现3亿多年前古植物化石群
央视新闻 2024-03-02
殷墟博物馆新馆今起正式开放 一览殷商时期车马景象
央视新闻 2024-02-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