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冬季出行,别让意外伤了娃
湖南省儿童医院 2024-01-27 17:30

今年哈尔滨成了旅游最热门的城市“南方小土豆”、“广西小沙糖桔”、“湖南小辣椒”北游记频频登上头条。人们在游玩的同时,却忽略了自身的保护。近期一则新闻报道一游客户外游玩,没戴帽子、没戴耳套,结果耳朵直接冻出水泡,肿得和鸡蛋一样大,面部、四肢冻伤、骨折扭伤、水土不服导致,上吐下泻的案例也层出不穷。

据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急诊外科表示元旦期间,南方骨折患者的比例高达25%至33%外出旅游固然开心,但安全意识切莫大意,今天就跟大家科普一下北游常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形。

冻伤

任何部位皮肤出现发红或疼痛,出现白色或灰黄色,皮肤感觉异常坚硬或呈蜡状,皮肤感觉麻木等,都需要警防冻伤。多见于指(趾)、手、耳、鼻、面颊等身体末梢和暴露部位。冻伤后皮肤呈苍白、冰冷、麻木刺痛等,程度较重可能导致肌肉、骨骼等组织坏死,甚至需截肢。因此在寒冷的坏境,我们需做好以下几点来防治冻伤。

01

保暖很重要,御寒衣物一定要穿好,需特别注意减少皮肤暴露的部分,防止冻伤。出现冻伤尽快转移到温暖场所,温度以20~25℃为宜,不宜高温,因为寒冷刺激皮肤麻木,高温会让表皮血管快速扩张,而深层血管仍处于痉挛状态,导致血流受阻,加重皮肤损伤。迅速去除寒冷潮湿的衣服。

02

将冻伤部位浸入38℃~42℃温水中复温,避免受压,半小时左右皮肤颜色恢复尚可;鼻子、耳朵等不能浸泡的部位,可用温水持续淋浴或湿敷;抬高患肢,避免水肿。

03

注意休息,可适当补充热量,口服热奶、热豆浆等饮料。

04

对于严重冻伤,建议及时就医。

扭伤、摔伤

雨雪天气很容易出现扭伤、摔伤,虽说常见,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以下应急小常识,关键时刻用起来。

01

扭伤处理原则包括保护、休息、冷敷、压迫、抬高。

02

扭伤部位限制运动,注意休息,扭伤后48小时内,每3-4小时进行冷敷,一次15分钟,可减轻炎症反应;48小时后再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如果组织血肿,压迫止血,同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03

如不慎摔伤,顺势滑或翻滚减少骨折,切忌立即站起来,防止第二次损伤。受伤初期抬高患肢,冰敷消肿,48小时后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

04

判断伤情,是否有破口、出血、关节受限等,若出血,可加压包扎止血,如出现骨折、胸痛、呼吸困难、头痛剧烈、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不适,应尽快拨打120或就近送医。

上吐下泻

外出旅游时,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身体的正常菌群也会发生变化,导致出现发热、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消化道问题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01

注意卫生,选择卫生状态良好的餐馆,吃新鲜、煮熟、煮透的食物,不吃生食,谨慎食用路边小摊贩卖的食品,饮用水必须煮沸,可购买密封瓶装或罐装饮料饮用。

02

勤洗手,可随身准备快速手消毒剂。

03

准备一些护胃的药物,如吗丁啉、铝碳酸镁片、奥美拉唑肠溶片等。

04

如呕吐腹泻频繁,可以口服口服补液盐补充水电解质或就近输液治疗。

05

若出现高热,严重脱水,如精神萎靡、无尿、四肢厥冷、眼窝明显凹陷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误区

民间传言,冻伤后用雪搓、冷水浸泡、用火烤、用力捶打冻伤部位、用温度过高(超过42℃)热水浸泡;摔伤早期用红花油揉搓等,这些土办法都是不可取的。

本文作者:王承娟

来源:湖南省儿童医院

相关阅读
零下15℃爬山被冻伤“南方小土豆”险截肢
南方都市报 2024-01-30
赏冰玩雪,防寒保暖要做好这些
健康中国 2024-01-25
冬季雨雪天气不慎摔伤如何处置?专家这样建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4
冻到什么程度算“冻伤”?皮肤发红时就要警惕了,冻伤后如何正确处理?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01-05
如何识别冻伤和失温?处理方法了解一下!
长春疾控 2023-12-30
运动后扭伤,处理错误反加重,应该这样做!
人卫健康 2023-12-25
警惕冻伤,重视这些信号与防护措施!
健康中国 2023-12-20
暴雪黄色预警、寒潮蓝色预警、道路结冰黄色预警!冰雪严寒天气,请您谨记这三点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12-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