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外贸承压下向好势头是怎么得来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3 07:30

1月12日,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23.77万亿元,增长0.6%;进口17.99万亿元,下降0.3%。数据好于预期,实现了促稳提质目标。

2023年,全球通胀高企、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带来的外需减弱,对我国外贸形成了直接冲击,同时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等风险也进一步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难预期性,我国外贸发展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7.5%,且总体悲观,面对外贸承压的严峻形势,2023年中国外贸顶住多重超预期压力,有望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背后有着怎样的奥秘与逻辑?

外贸向好势头来自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从数字上看,去年我国出口增速较前几年有所放缓。但更要看到,我国的出口是在高基数上再创新高,不仅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也保持了份额的整体稳定,更在增长动能、区域格局等方面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这背后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拿出了一些硬招实招。跨境商务人员往来更加便利,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空前,外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培育自主品牌受到更大支持……各种政策落地见效,红利持续释放,有力稳住了外贸基本盘,激发了新动能。

外贸向好势头来自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优势。我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2023年,我国进口了超过5万亿元的大宗商品、近3万亿元的电子元件和近2万亿元的消费品,为各国企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和合作机遇。我国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首位,2023年出口了23.51万亿元的制造业产品,小到出门经常带在身边的“充电宝”,大到绿色出行所用的电动汽车,都能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中国自主品牌产品已经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品牌”几乎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外贸向好势头来自每一个外贸经营主体的辛勤努力。2023年一开年,为了拓展商机,浙江、江苏、四川、广东等外贸重镇的企业在政府部门组织下,赶赴欧洲、日本、印尼、阿联酋等地参加展会、拜访客户、洽谈合作,努力实现“开门红”。民营企业连续5年稳居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在品牌创造、品牌管理、品牌效益上不断取得实效,提升了“中国制造”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主体达到64.5万家,创历史新高。应对国际需求变化,广大外贸经营主体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积极拓市场、抓订单,不断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

外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对稳增长稳就业、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2023年外贸承压下的向好势头表明,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长期积累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有不惧风雨、敢闯敢拼、不断创新的广大外贸主体,外贸综合竞争优势依然突出,外贸新动能加快聚集,外贸发展的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因此,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推动今年外贸继续向好发展。

文/劳利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规模稳中有增 质量优中有升——2023年外贸运行观察
新华社 2024-01-13
今年全年中国外贸整体如何?对明年有何预期?商务部回应
商务部网站 2023-12-28
北青快评 | 货物进出口走势向好,外贸促稳提质成效明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8
北青快评 | 进出口止跌回升,展现外贸强大韧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8
新华全媒+|承压前行见韧性 多方发力蓄动能——透视前8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数据
​新华社新媒体 2023-09-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