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半两财经|“短缺药”成商家摇钱树?药品价格治理新年第一刀 砍向商家“以缺逼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6 15:17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短缺药”的话题曾经每隔一段时间就登上热搜榜。然而在这背后却不都是产能的问题,而是有商家“以缺逼涨”。北京青年报记者1月6日了解到,国家医保局日前再次约谈上药第一生化,让原本挂网价高达2918元/支的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价格再一次下调,降到到123元。而随着本次约谈,该药品更多的幕后被揭露,企业如何“以缺逼涨”,甚至利用市场垄断地位,串通其他企业将一些原料药成本抬高数百倍。

两次约谈

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累计降价95.8%

1月4日晚,国家医保局官方微信号发布文章称,针对上海医药子公司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第一生化”)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一事,国家医保局再次约谈,上药第一生化承诺将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挂网价格从270元/支进一步降低至123元/支,并保证稳定供应。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国家医保局曾于2023年6月首次约谈上药第一生化。经提醒告诫,企业承诺先行将各地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挂网价格从每支2303-2918元降至每支270元,并承诺后续根据调查情况和原料药真实采购情况进一步降低挂网价格。

显然,国家医保局并不认为这一降价举措已经到位,270元的价格依然有很大的水分,国家医保局也再度约谈第一生化,督促履行价格整改承诺,挂网价格就进一步降低至123元。

按2022年用量测算,全国使用这一种药品预计每年可减少费用超38亿元。

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由上药第一生化在中国独家生产,由上药第一生化与汇海方在中国独家销售。该药属于感染危重症患者常用药品,对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中有重要作用,且不能被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等非多黏菌素类药物完全替代。由于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具有更快的起效时间、相对更少的副作用,是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推荐用药,多家医院均认为其不可完全替代。

然而这一款临床救命药,从最高的2918元到123元,半年内降价95.8%,这背后是企业的巨额利润。而随着上药第一生化被罚,以及国家医保局对其两次约谈,企业利用“短缺药”“独家药”大肆涨价的套路被逐一扒开。

挂网价是实际成本的339倍

一款药物、一款市场的“短缺药”,它的售价会高于成本多少?在2023年初,上药第一生化给出的答案是339倍。

2023年12月18日,上海医药公告,全资子公司上药第一生化收到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根据行政处罚书,经测算,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生产成本合计约为8.6到14.6元/支,而挂网价格与生产成本的比值达到157到339:1。

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 第一生化实施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注射用硫酸多黏菌B的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公平高价行为。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责令上药第一生化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约3.38亿元,并处2022年销售额3%的罚款,约1.24亿元,合约4.62亿元。

上药第一生化只是“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反垄断案”中被处罚的一家,上海市场监管局将该药原料供应、制剂生产和销售的不同环节共2方的4个经营者一并处罚,罚没款合计12.19亿元。

2023年9月以来,上海医药已有包括原董事长周军、原副总裁顾浩亮、上药第一生化原总经理陈彬华在内的6位高管被查。

处罚书扒开商家的获利套路

这一起案件还要从一场合作开始说起。

上世纪80年代,上药第一生化就获得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生产批文,不过由于长时间未生产,批件过期后再注册一直未获批准。正是因为有这一背景,一家名叫武汉汇海的企业找到了上药第一生化,沟通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再上市合作事宜。2015年,双方签订合作协议。2017年,上药第一生化获得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再注册批件,是中国唯一一家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生产企业。

而武汉汇海找上药第一生化合作也并非是为了挖掘临床用药这一目的,因为其早已在中国市场控制了该药的原料药。

中国没有企业生产该原料药,只能从境外进口。2010年,武汉汇海与丹麦雅赛利公司签订了协议,成为丹麦雅赛利中国市场代理商。2016 年开始,武汉汇海给予丹麦雅赛利中国区销售负责人好处费,要求其不向其他企业销售该原料药。经统计,2015 年以来,丹麦雅赛利将向中国出口的硫酸多黏菌素 B 原料药总量的98%销售给了汇海方或者汇海方指定的企业;其余2%销售给了医疗器械研发公司。

武汉汇海遂与上药生化达成合作意向,向上药生化供应原料药,上药生化负责药品申报和生产,并授予其制剂独家经销权,上药生化从中收取加工费。

上药生化作为唯一销售该药的经营者,具有影响、决定销售价格、销售数量等关键交易条件的能力。该药首次在福建省挂网价格为2303元/支,后在上海挂网价格达到2918元/支。此后,各省陆续挂网,价格多为 2303元/支到2918元/支。

一方面,武汉汇海是该药的经销商,通过低买高卖获得巨额利润。另一方面,武汉汇海控制了原料,几乎让其他企业无法对该药进行研发。

2016年,国家开始实行“两票制”政策,目的是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价格。受“两票制”限制,武汉汇海不能直接通过制剂低买高卖获取制剂销售的垄断利润。为此,武汉汇海在上药第一生化的配合下,通过虚高原料药销售价格,从原料药环节获取垄断利润。其安排38家医药经销公司流转过票、层层加价,将从丹麦雅赛利处73到94 元/克采购的原料药,逐步推高至1.8 万到3.5 万元/克的虚高价格,以制造因为原料药价格高导致药价高的假象。

汇海医药在第一生化配合下通过虚高的原料药价格套取垄断利润,然后上药第一生化再通过收取加工费方式分享垄断利润。2019 年,第一生化要求将加工费从140.4元/支提高至200元/支,2023年1月,再要求将加工费涨至230元/支。

国家医保局指出,凭借高于国外售价数十倍的天价,在短短5年时间内,涉案的4家企业(另两家为武汉汇海关联企业)实现年销售金额40余亿元,获取了巨额不当利益。

药价整治新年第一刀砍向“以缺逼涨”

除了上述案件,国家医保局二度约谈的成果还不止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一款药。国家医保局表示,这次上药第一生化自查自纠,“主动”降低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等17个药品的挂网价格,平均降幅25.5%。

业内人士表示,在过去,硫酸多黏菌素B、鱼精蛋白都是常常出现在舆论话题中的“短缺药”。企业往往以“用量不多”“原料昂贵”等理由减少或停止供应市场,最终工信、药监、医保等主管部门只能出面安抚,给出较高的采购价,换来临床供药。

国家医保局表示,2023年初以来,针对少数企业部分药品垄断控销、虚增成本、以缺逼涨等问题,国家医保局持续强化药品价格常态化监管,综合运用监测预警、函询约谈、信用评价、信息披露等手段,有力有效处置一批通过虚抬原料药价格、倒逼制剂价格上涨等问题,全年累计约谈企业23家,涉及30个品种,约谈药品平均降价超40%。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更加复杂,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超出了单纯的价格范畴,而是各种利益分配关系的集中体现,其深层次原因存在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节。相应的,治理药品价格虚高也更加复杂,需打好组合拳,久久为功。

目前,国家医保局正在积极推进有关部门移交的部分药品耗材制造成本与售价差异大问题的整改工作,同时针对部分药品在不同省份间存在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问题,组织开展省际间价格协同规范治理,促进区域间价格公平诚信、透明均衡,推进建立医药领域全国统一大市场。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进口原研药”真的消失了吗?
界面新闻 2024-09-07
以案为鉴筑牢反医药垄断法治“防火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4
2023年反垄断执法成绩单出炉 全年罚没21.63亿 医药领域占超八成
南方都市报 2024-06-20
挂网药品价格治理接近尾声 全国统一药品大市场加速形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5-01
北青快评|严打药企“以缺逼涨”,守好群众“买药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8
罚没12.17亿!一款曾退市药品,被他们合谋卖出“天价”
​南方都市报 2023-12-29
4家药企合谋抬高药价被罚没超12亿元 严打原料药价格垄断成监管重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12-27
医保谈判收官!罕见病药品谈得咋样?有药企多次外出商议
中新经纬 2023-11-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