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历史|第一次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中英之间的矛盾,能否用其它方式化解
历史学堂君 2023-12-30 21:00

作者:王金百

编辑:莉莉丝

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众所周知,这场战争以大清王朝失败并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而告终。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更是我国屈辱历史之首祸。时至今日,每每讲述这段历史,国人之心依旧隐隐作痛。

说起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其导火索就是林则徐振奋人心之举——虎门销烟。然则,倘若林文忠公(林则徐谥号“文忠”)无此为国为民之壮举,这场战争是否可以避免呢?

“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有一个名字“通商战争”,这个名字多少是有英国人粉饰战争正义性之意,但也并非完全生搬硬套而附会之,因为中英之间的主要矛盾就是这通商买卖之间的矛盾。尽管自乾隆皇帝执政之中叶,大清王朝进一步加强了闭关锁国的国策,但并非完全隔断了与外国之贸易,还是保留了开放广州一港通商之权。出于防患于未然之考虑,阻隔外国人与国人甚至是与清朝官员接触,清政府制定了对待外商并不十分友好的制度规定。

尤其是外商一切买办业务均由政府指定商行代理,价格亦由大清商行拟定,以及外商不得与清朝官员直接接触,即便是在清朝受到了不公待遇,也必须经由商行转达诉讼于当地官员。以当时清政府地方官员结构的繁复,办事效率之低下,外国人的那些事儿基本上是石沉大海,仅个别行使贿赂之情形,方能得到些许回应。这一切显然与崇尚自由贸易与人权平等的欧洲人思想格格不入。

上图_清朝官员

尽管大清王朝的一系列政策都不利于英国商人,但是,巨大的利润还是能让这些洋商们能够做到忍气吞声,毕竟商人以逐利为第一准则。英国作为一个依靠通商起家的大国,对于这个东方巨国市场是从未忽视过。

而且英国上下,从政府到商会,始终都在努力改善英国在华之营商环境,以及扭转巨大的进出口贸易逆差。期间,英国外交家马戛尔尼造访过乾隆皇帝,这是西洋人第一次以政府公办形式踏入这个巨大而神秘东方帝国的腹地。

这次造访英国人虽然没有能够达成平等外交以及改善英国在华营商环境等目的,但是他们颠覆性触目惊心的见识,以及从容获取的军事以及地理情况,也着实让他们不枉此行。

这之后,英国商人们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又坚持营商近百年之后,英国国力得到了空前提升。工业革命的成功,让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生产力最强的国家,强大的生产力更是造成了生产资料的严重过剩,对于市场之需求则更为迫切。英国在相继殖民了亚洲印度以及马来西亚诸岛之后,对于东方一切焦点都聚焦在大清帝国。而英国人争取平等贸易的需求,也是空前提高,这无疑会成为中英之间矛盾加重的隐患。

上图_英国:日不落帝国

那么中英之矛盾能否因势利导而化解与无形呢?

事实上,这种可能性仅存在于理论上。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中英两方面简析一下:

大清王朝方面,倘若能够重视商业,同时放下架子与英国正常平等建交,一切交往活动须依照国际惯例而为之;

而英国方面,只需抛弃侵略殖民之想法,同时更要放弃贩卖毒品而扭转贸易逆差之行径。

倘若两国果真如此,事情就好办了。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一切都只能停留在臆想。

首先,大清王朝就不可能放下所谓身段,依照国际惯例处理事物,因为大清王朝向来轻商重农,当然这是我国封建王朝通有的问题,从皇帝到官员,都认为准许外国人与天朝通商,已经是对洋人之恩赐。

此外,英国人在他们眼中就是蛮夷,就连平等与其对话,都属于有失国体,“人权”对于清朝官员绝对是新鲜词,至于国际惯例更是一窍不通,就此等狭隘之见识与思想,怎能指望重视商业与平等外交?

再说英国方面,如前文所述,当时英国生产力之强盛,可以睥睨世界,皇家海军更是所向披靡,如此现代化工业强国,怎肯轻易屈居人下?

而且,对于常年与大清王朝打交道的英国人来说,对其落后与腐败了如指掌,他们认为一旦开战,大清王朝必无胜算,如此怎能指望其放弃侵略殖民的想法?至于放弃贩毒更非易事,贸易逆差失利,让英国人难以接受,他们也曾试图通过正常商品来扭转,但是怎奈西方物品在清朝并没有需求,而且当地百姓的生活普遍挣扎于温饱线,哪有闲钱买洋货?逆差不可逆,致使唯利是图的利欲熏心,主动放弃贩毒谈何容易。

总而言之,中英之间的矛盾不可能化解与无形。那么中英之间解决矛盾冲突是否只有战争这一条路呢?

答案恐怕也只能是肯定。

对于国际外交规则的制定者以及常年与外国打交道的西方大国来说,是否要对一个地区发动战争是需要反复论证和后果分析的,绝非脑门一热,大腿一拍就开干。大清王朝虽然是一艘行将就木的巨大破船,但是搞不好拼尽全力“撞”你一下也够受。

而且毕竟英国对清朝出售鸦片,尽管这表面上是公司行为,但是毕竟是可耻行径并没有道德支持,这些英国人都心里明镜。所以得实事求是地说,英国人一直在寻求与清朝平等外交(注意仅是外交,并非建交)与贸易的办法。前文提及乾隆时代拜访清朝的马戛尔尼,而后嘉庆皇帝执政时期,英国人又派使团访华,可惜这次更惨,因为礼仪问题英国人吃了闭门羹,“灰溜溜”地回了英国。

之后英国人通过商业贸易的机会,不断地提出要与清朝官员甚至是皇帝直接对话的权力。据前文论述,这些平常之国际上国家之间之交流,对于大清王朝的统治者们看来,这就是洋夷们的痴人说梦。即便是清朝连连遭受外国侵略者重创,洋人们直到同治皇帝在位时期,才首次正式得到了一睹“天颜”之“隆恩”。

上图_马戛尔尼为首的英国使团觐见乾隆皇帝图

在一切行动成为徒劳之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力之进一步发展,这场战争已经到了一触即发之边缘。只是,英国人一直在为这场战争积极准备,而大清王朝却沉浸于妄自尊大之中,而对即将到来的战争茫然无知。

其实换个视角,从大历史观之角度来看待中英战争,这完全可以定性为新旧时代之间的一次碰撞,这种碰撞纵观世界历史乃司空见惯,更是历史洪流滚滚推进形式之一。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活动|《独立战争与世界重启》读者见面会在沪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8
历史|在我国东北进行的日俄战争,为什么清政府要宣布中立
历史学堂君 2024-07-04
历史|自认为万国来朝的清朝,是如何搞平等外交,各国又是什么态度
历史学堂君 2024-03-23
首次在英国展出!故宫自鸣钟展出惊艳伦敦
环球时报 2024-02-27
历史|关外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乾隆为何会允许流民闯入
历史学堂君 2023-11-25
一场因废立而起的西逃
北京晚报 2023-08-19
讲座|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的翻译问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0
抗争与求索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档案实录——明清档案专家李国荣国际档案日专场讲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