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四季中国|北京中轴线的冬天
新华社 2023-12-29 23:00

“一夜银装裹,雪落满京城。”皑皑白雪映衬下,北京中轴线上古老的文物建筑古朴宁静,韵味独特。雪中社稷坛(12月13日摄)。社稷坛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也是皇权王土和国家收成的象征,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

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游客冒雪在故宫角楼前拍摄(12月11日摄)。

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北京中轴线历经逾7个世纪历史演进而延续至今,持续影响城市发展。游客在故宫赏雪(12月14日摄)。始建于1406年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宫殿建筑群,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700多年来,北京中轴线在一年年四季轮转中,见证了古都北京的与时俱进、历久弥新。身着传统式样服饰的游客在太庙前琉璃门前拍摄雪景(12月14日摄)。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19.7万平方米,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

2023年发布的《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提出北京中轴线保护、展示、利用、监测等规划管理要求与策略……标志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行人从北京万宁桥上走过(12月11日摄)。

雪中中山公园(12月13日摄)。

游客冒雪在故宫角楼前拍摄(12月11日摄)。

游客在故宫赏雪(12月14日摄)。

雪中的太庙前琉璃门东侧旁门(12月14日摄)。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19.7万平方米,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

雪中中山公园(12月13日摄)。

北京万宁桥雪景(12月11日摄)。

从景山上向北眺望雪中的北京鼓楼(12月11日摄)。

游客在雪中故宫拍摄古装照(12月14日摄)。

工作人员在永定门公园内的城市中轴线上清理积雪(12月11日摄)。

雪中正阳门城楼(左)和箭楼(12月11日摄)。

从景山上拍摄的雪中故宫(12月11日摄)。

雪后的永定门城楼(12月11日摄)。

大雪覆盖的故宫一角(12月14日摄)。

雪后的永定门城楼(12月11日摄)。

游客在正阳门箭楼前的前门大街参观游览(12月14日摄)。正阳门是中国明、清两代王朝都城的正南门,坐落在老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俗称前门。1988年,正阳门城楼和箭楼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万宁桥雪景(12月11日摄)。

工作人员在天坛公园丹陛桥上清理冰雪(12月11日摄)。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天建筑群,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雪后的永定门城楼(12月11日摄)。

市民在拍摄雪中永定门(12月11日摄)。

游客行走在雪后的正阳门箭楼前(12月14日摄)。

一对母子在天坛公园丹陛桥边玩雪(12月11日摄)。

北京鼓楼雪景(12月11日摄)。

雪中北京钟鼓楼(12月11日摄)。

从景山上拍摄的雪中故宫(12月11日摄)。

雪中社稷坛(12月13日摄)。社稷坛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也是皇权王土和国家收成的象征,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

几名市民在北京钟楼前舞绸龙(12月11日摄)。

雪中天坛公园祈年殿(12月11日摄,手机照片)。

雪中天安门广场(12月11日摄)。

雪中正阳门城楼(12月14日摄)。

雪中的故宫角楼(12月13日摄)。

雪中天安门城楼(12月13日摄)。

游客在天坛公园拍摄雪景(12月11日摄)。

游客在雪中拍摄故宫角楼(12月13日摄)。

雪中社稷坛(12月13日摄)。

雪中的故宫角楼(12月13日摄)。

雪中天安门广场(12月11日摄)。

游客在天坛公园祈年殿外拍摄(12月11日摄)。

景山公园山顶的万春亭(12月11日摄)。

图文/新华社

编辑/胡克青

相关阅读
回顾|北京中轴线大讲堂|于平:世界遗产视角下的北京中轴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0
回顾|北京中轴线大讲堂|王军:北京中轴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2
回顾|北京中轴线大讲堂|张亚红:北京中轴线上的历史园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1
篆刻中轴线风采 2024“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活动”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1
聚焦 | 北京中轴线上观中国龙
新华社 2024-02-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