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2024年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 谋划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12-23 08:19

12月21日至22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结2023年财政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财政工作。

会议指出,2024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2024年积极财政政策重点要做好八方面工作,分别是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支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抓好“三农”工作、支持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支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会议还指出,2024年要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健全化债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要积极稳妥谋划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财政政策适度加力、释放积极信号

会议指出,2024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适度加力,主要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释放积极信号;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发挥好带动放大效应;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高精准性和针对性。提质增效,主要是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绩效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政策协同六个方面下功夫,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的成效。

2023年年初确定赤字率为3%,赤字规模约3.88万亿元,新增地方专项债3.8万亿元。另外,中央财政决定在四季度增发万亿国债,赤字率从3%提高到3.8%,赤字规模提升至4.88万亿元。部分市场机构分析,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的定调,意味着2024年赤字率可能略高于3%,地方专项债规模小幅增长至4万亿元左右,对外释放积极信号。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白彦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4年积极财政政策要做好新旧经济增长动能的接续发展,用好减税降费政策,在稳定房地产行业和地方投融资平台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新质生产力代表性行业的支持引导力度,使我国类似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财政政策还要保持足够的财政支出强度和力度,以财政投入的稳定性对冲内外部环境发展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引导社会预期不断改善向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经济在稳步恢复,2024年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是为了推动经济更好恢复,更快地向潜在经济增速回归。各项政策应致力于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财政政策应发挥好“支持”和“引导”的作用,支持重点产业的发展,适当加大政府投资来引导带动民间投资。减税降费方面强调“精准性和针对性”,主要是区别于过去三年更多是普惠纾困政策,现在减税降费应该有侧重,比如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制造业等,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财政政策还要强调支出精准有效,在兜牢基层“三保”等底线、确保财政可持续性的同时,要切实发挥出政策效果。

重点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

会议强调,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会议列举了八方面重点工作。

比如,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产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支持提升企业竞争力。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个系统工程,诸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多方面,都需要财政政策加以重点支持。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泉红表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在产业增长上,要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要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比如科学配置土地资源要素,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等。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同时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会议列举的八方面重点工作,其中一项在于“支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也能帮助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会议列举了2024年要推进的一些具体工作: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支持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力支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保障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资金需求,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2024年财政政策的重点工作。会议强调,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完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着力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支持加强文化建设,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金维刚表示,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对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22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53亿人,参保率达到95%以上。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财政投入机制是重要支撑。据统计,1998—2022年,中央财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资金累计达6万亿元,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倾斜。

谋划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会议要求,要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健全化债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2023年我国推出一揽子化债举措,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举措在于,从10月开始到11月底,有28个省份发行了共计1.37万亿元的特殊再融资债券。这接近1.4万亿元的资金,帮助地方政府更好地应对包括城投债等隐性债务偿付压力,推动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另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降息、展期等方式,对城投公司存量债务进行置换,也是纾解地方偿债压力很重要的支持政策。

2024年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是否会推出特殊再融资债券,市场存在不同的判断。有市场机构测算,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限额的空间,从2023年的2.6万亿元,缩窄到当前的1.4万亿元,2024年大规模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的空间不大。也有市场机构认为,2024年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仍是地方化债过程中可以期待的一项政策工具。

杨志勇表示,健全化债的长效机制,要加强预算管理。因为地方隐性债务的形成,其实就是政府性质的收支,游离在预算之外,需要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2024年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加以化解,另一方面需要金融机构以市场化的方式加以支持。

会议要求,要积极稳妥谋划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财税体制改革三方面内容,分别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这次谋划新一轮财税改革,明确的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这意味着,新一轮财税改革会在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往前推进,央地关系的完善重点在转移支付。

杨志勇表示,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地方而言是很重要的可支配财力,推动了地方财政的可持续运行。转移支付不是简单的中央给地方资金,更重要的应该确定一套能够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转移支付体制。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过多,容易滋生地方等、靠、要等问题,不利于地方积极性的发挥。地方所获得的转移支付不足,同样不利于地方。

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刘佐表示,在完善主体税种方面,像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可以适当整合现行的各种优惠规定,这能增强透明度、方便操作和提高效率,25%的基本税率应当逐步适当降低;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可以允许纳税人自行选择本人申报、夫妇联合申报和家庭申报等申报纳税方式,扩大综合所得的征税范围,完善税前扣除制度,45%的法定最高税率应当逐步适当降低等。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积极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经济日报 2024-11-11
财政部部长: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8
加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一举多得!
经济日报 2024-10-28
加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一举多得
​经济日报 2024-10-28
财政政策释放利好 公募称“牛市或没走完”
证券时报 2024-10-14
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来了,力度到底有多大?有机构测算规模或超4万亿
澎湃新闻 2024-10-13
新华解读 | 债务置换为地方腾出资源发展经济——专家解读财政增量“化债”政策
​新华财经 2024-10-12
财政部新闻发布会释放了哪些信号?机构这样看丨火线解读
​第一财经 2024-10-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