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黄河之隔的喇家遗址距今四千年 博物馆多件陶器玉器骨器等破损
南方都市报 2023-12-22 11:06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目前救援工作已在收尾,重点转入灾后重建阶段。

突发灾害将人们的目光引向这片甘肃、青海交界之地,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区——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下称积石山县)及其周边区域。这里既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集中着多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又是古代丝绸之路所经之地、与唐蕃古道交叠,遗址、胜迹星罗棋布。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喇家遗址均坐落于此,地志性博物馆、文物研究机构的密度和现代化程度,远超一般县域。

地震无情,这里的文物工作者是否安全、文物古迹又是否无恙,牵动国人关注。南都、N视频记者多方采访,记录震中文博单位发生的故事。

邻县的炳灵寺石窟震感强烈 石窟内的文物未受损

“炳(灵寺)石窟震感强烈,人员安全。调取监控,窟区尘土很大,碎石坠落较多。”这是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贺延军第一时间群发的短信。炳灵寺石窟在行政区划上隶属积石山县的邻县——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实则错落分布于积石山大寺沟的崖壁之上。一名地震发生时正在石窟上的工作人员形容,建筑物没有明显晃动,只听得轰隆隆的声音,“持续了挺长时间”。

12月19日一早,南都记者拨通了炳灵寺石窟电话,工作人员告知,自己和同事们已经开始文物排查。

炳灵寺石窟开建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后经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营造,逐渐成为多种艺术风格杂错其间的著名石窟群。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遗产点之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众多窟龛之中,169窟北壁存有“建弘元年”墨书题记,是迄今中国佛教石窟中发现最早的纪年题记;171龛的唐代石胎泥塑大佛,高达27米,为世界第九大佛,展现开元盛世恢宏之象;126窟的石窟造像及壁画,则体现出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秀骨清像、褒衣博带”,是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杰出作品……“炳灵寺在邻县,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高度重视。”甘肃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2月19日上午,省文物局局长就带队赶赴灾区现场查看情况,“不光是积石山县,几个邻近县也都要跑一下,炳灵寺石窟肯定是重点之一。”地震造成石窟山门处、窟区河道内出现落石,山门附近管护用房一侧的墙体出现裂缝,但石窟内塑像、壁画、窟龛等文物本体,未受损。炳灵寺石窟的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工作和生活已逐渐恢复正常。

喇家遗址博物馆多件陶器、玉器、骨器等破损

与此次地震受灾严重的积石山县大河家镇隔黄河相邻的,还有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的官亭镇。当地也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喇家遗址,距积石山县仅有几十公里车程。

12月19日下午,南都记者联系上喇家遗址博物馆馆长武秀兰时,她表示省、市领导马上要来现场勘察文物的受损情况。地震发生后,武秀兰和几名工作人员连夜赶回博物馆,灾后馆内的景象令人心痛不已。多件陶器、玉器、骨器等馆陈文物出现破损。

喇家遗址是一处以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为主的大型聚落遗址,距今约四千年;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唯一一处大型史前灾难遗址,被誉为“东方庞贝”。据研究人员推论,在四千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大地震,引发了黄河大洪水、泥石流等灾难。房子因地震而毁,人被砸压、掩埋,在塌毀的堆积物还没有抚平填实,大洪水又接踵而至,造成了喇家遗址的灭顶之灾。而先民们的生活情态,于瞬间永久定格,被层层泥土封存。

本世纪初,考古工作者在喇家遗址的黄土块堆积中,发现了多具因灾变而丧生的人骨遗骸,其中有两对骸骨,状若母亲怀抱婴儿,后经线粒体DNA分析发现,其中一对遇难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母系亲缘关系。遗址内还出土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面条——用小米混合少量的黍米(黄米)、通过压制而成,以及中国考古史上发现的器型最大、时间最早的石磬“黄河磬王”,还有复原长度约67厘米、厚仅0.4厘米、做工精致的大玉刀等,共计千余件文物;另发现各类房址、灰坑、壕沟、墓葬等大量文化遗迹。

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喇家遗址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这也是青海省首个获批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历经多年建设,2020年才全面完工,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公园在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中遭受损毁,墙体开裂、屋檐坍塌。

甘肃省内展开文物排查 数据还在汇总整理

黄河岸边几座小小的县城,竟有如此丰富的文物资源。地震发生后,在这片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还有诸多文博单位牵动人们的心。

位于积石山县银川乡的新庄坪遗址,是一处较为典型且保存较好的齐家文化遗址,杂有少量马家窑文化遗存,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断崖上,文物堆积丰富,出土的陶器、玉器、石器等文物十分精美。

位于积石山县安集乡三坪村的三坪遗址,是国宝级文物“彩陶王”的出土之地。这件马家窑类型的漩涡纹双耳四鋬彩陶瓮,器形古拙而纹饰奇异,被认为“代表了中国彩陶艺术的最高成就”,还曾被原邮电部印成纪念邮票行销国内外,惊艳世界。

临夏州彩陶馆(州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设施齐全,馆藏文物资源十分丰富。据官方介绍,馆内现有各类藏品2.5万件(套),其中陶器1万多件,另有石器、玉器、铜器、瓷器、化石和民族文物等。

这些珍贵的文物、遗存是否安好?对此,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保护管理科工作人员回复南都记者,截至12月20日,当地文物的受损情况还在排查中,后续消息会及时公布。

甘肃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震后第一时间以抢救人员为主,目前全省范围内已经展开文物排查,特别是临夏州积石山县及一些邻县受灾地区需要重点排查,省文物局工作组正在这些地方勘察文物的受灾情况,指导应急抢险,安排后续文物保护工作。当地有大量的野外不可移动文物,比如石窟、土遗址等,因此全部勘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各地的清查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数据还在陆续汇总和整理。”

好在,从南都记者目前收集到的情况来看,震中附近的文物受损情况或许比想象中乐观一些。

12月20日,临夏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我们这里一切正常,没啥损失。”另外,与震中距离更远的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未受到此次地震波及,近期仍然正常开放。

虽然临夏州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着多个4A级景区,但一位当地干部告诉南都记者,这里的旅游旺季是7、8月份,而冬天因为气候寒冷,游客本就很少;地震发生时又在深夜,各景区已经闭园,因此并未听闻有游客被困的情况。

为确保游客人身安全,12月19日9时起,炳灵寺石窟暂停对外开放。同日,积石山县博物馆也发出临时闭馆公告,称地震造成该馆展厅、墙体严重受损,决定于当日10时起暂停对外开放,开馆时间另行通知。

文/侯婧婧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观展|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放
新华社 2024-11-13
陶寺遗址博物馆明日正式开放 多项突破性发现先睹为快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11
开馆在即 陶寺遗址博物馆将上新230多件(套)文物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07
80年!敦煌学研究迈向新高地
新华社 2024-09-24
石窟寺变身博物馆 洞窟内外皆风景
中国青年报 2024-09-06
中国重要石窟寺重大险情基本消除
中国新闻网 2024-08-19
“东方庞贝”震损文物修复完成
中国新闻网 2024-07-26
随笔|王玉肖 :相约刘家峡
作家联盟 2024-03-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