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时隔6年,这一大会再度召开!石泰峰和他们集体见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1 22:48

据央视报道,12月19日至20日,第五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会见了与会代表。

这是时隔6年之后再度召开这一大会。

2017年12月19日,第四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开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杨洁篪出席。

时隔6年再度召开

政知君了解到,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前身为“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自1990年起成功举办5届。

为提升华文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在2009年,“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更名为“世界华文教育大会”。

第一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于2009年10月20日至2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

当时的背景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汉语和中华文化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更多友族朋友的认同,华文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政府的理解、宽容与支持。

与此同时,广大侨胞对华文教育的需求较之以往更加迫切,发展海外华文教育的热情也更加高涨。

第二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2011年10月底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2014年12月在北京举行。第四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2017年12月19日在北京举行。

时隔6年之后,第五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会见了与会代表。

对华裔子弟进行的中华语言文化教育

什么是华文教育?

暨南大学汉语国际推广中心主任、华文学院副院长张礼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解释说,华文教育主要是指对华裔子弟进行的中华语言文化教育。

“一般情况下,在华侨华人家庭,孩子一出生就接受长辈的相关教育,之后到华文学校跟着老师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这些都是华文教育。”

业界普遍认为,由于客观条件制约,当前华文教育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但整体发展稳健向好。

张礼说,华文教育存在的老问题,包括缺乏师资、缺少适用度高的教材和教学资源、教法不足等。

他说,推动“三教”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加强教师培养。

华文学校发挥“造血”能力,推动教师专业化、教材本土化,办学模式也向多元化和正规化发展。

意大利罗马中华语言学校校长蒋忠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师资培训对教师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培训可以从集中式、项目化的模式向碎片化、精准化和常态化转变。

“华文学校也需要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推动教材、教辅等资源信息化;针对很多华文学校缺少课外书的问题,也可以对接国内资源,将数字图书馆引入华文学校”。

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政知君了解到,本届大会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共同主办,主题为“推动华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来自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名海内外代表出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出要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2022年7月29日至30日,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在这次会议上强调,现在,统一战线面临的时和势、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统一战线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重要”。

他提到,“要加强海外爱国力量建设,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促进中外文化文明交流互鉴。”

今年3月,央视新闻在一则报道中提到,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面对“文明冲突论”“种族优越论”等论调,中国明确倡导尊重彼此历史、国情和发展道路,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政知君注意到,就在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京出席2023世界中文大会。

这次会议也提到了“交流”——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载体,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对话的桥梁。

丁薛祥提到,要“促进文明互学互鉴,秉持开放包容,强化守正创新,共同推动世界多元文明繁荣发展”。

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第五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再度提到了“交流互鉴”。

大会提到,海外侨胞素有重视教育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6000多万海外侨胞是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主力军。

海外华文教育是海外侨胞自主创办的中华语言文化教育事业,被誉为华侨华人社会的“留根工程”“希望工程”“民生工程”。

海外华文学校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平台。

大会提到:

希望海内外华文教育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依托中国发展的生动实践,全面阐述中国的文明观、发展观和世界观,帮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增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资料| 新华社 中国新闻网 央视 人民网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赵红信

相关阅读
首届“翻译与文明互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二外召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8
历史|天下中国: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范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4
活动|文明互鉴的中国范式 ——《天下中国》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4
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
光明日报 2023-12-08
为文明互鉴未来之路打开更多想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