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从战略认知提升到落地执行细化 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渐入深水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1 11:07

中小银行数量多、分布广,在支持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振兴乡村发展等方面不可或缺。

校尉查阅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发现截至今年10月末,占据中小银行绝对比重的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分达到54.43万亿和54.19万亿,合计为108.72万亿;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含民营银行、外资行、非银金融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理财公司等)比例分别为13.6%和13.5%,合计27.1%。两者负债分别为50.4万亿及50.3万亿,合计为100.7万亿;负债占比均为13.7%,合计占比为27.4%。

资产和负债规模均站上百万亿、占比接近银行业机构三成的城农商行,其数字化转型的分化正愈演愈烈

当部分中小银行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还停留组织机制僵化、科技条线和业务条线难以协同的时候,部分意识敏锐的中小银行,已经从战略层面、主治架构、技术投入、应用水平、数据治理及生态构建六个着力点切入,借力科技公司实现对产品和服务迭代,以期进一步下沉本地市场,获得负债端揽储及资产端小微业务的竞争优势。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多次下调活期存款利率、1年期至5年期定期存款等各类存款产品利率,就是为了降低负债成本和稳住净息差。在利率市场化提速、因让利而资产端收益走低、跨区经营受限、大型银行业务不断下沉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如何稳定利率敏感客群不流失?如何减缓息差降幅?如何打造特色的核心业务优势?

“数字化转型”在这样的复杂经营环境里,终于不再是战略表述里的“锦上添花”,而是真正触及“盈利”这一生存根本问题的解药。

战略意识空前提升,组织架构配套落地

“我们与许多同业交流过,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需要中小银行董事长高度重视的一把手工程,如果一两年内不能让行领导看到数字化带来业务上的提升,后续在数字化转型推进上可能面临更多关于投入与提效的博弈。”某城商行CIO在出席第七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时表示坦言。

本届论坛在中国银行业协会、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由《中国银行业》杂志社和中小银行联盟联合主办,由深圳市银行业协会、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与金融壹账通联合协办,邀请了近300位来自政府监管、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新要求和新部署,深入研讨金融安全与数字安全、数字技术创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等热点议题,汇聚数字金融力量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在这场论坛上,上海农商银行副行长沈栋以“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治理架构优化”为主题,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上海农商银行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上的有力举措——包括完善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优化金融科技治理架构、创新融合工作机制、提升数据治理及应用能力及提升金融科技管理水平。

窥一斑而知全貌。不难发现从战略重视程度上,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在2023年被置于一个空前的高度。随着宏观环境、金融政策、同业竞争、技术变革等外部条件的发展以及自身发展刚需,数字化转型水平本就参差不齐的中小银行所感受到的压力和客观面临的冲击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是前沿技术应用分化,需要进一步思考其对中小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是经营绩效双重承压,转型发展任重道远。

战略认知能否配备强有力的落地执行,这是众多中小银行面临的数字化转型核心难题。

一个可喜的现象是,校尉归纳中小银行联盟联合金融壹账通发布的《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发现,近两年中小银行在数字化组织架构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具体表现为:一是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敏捷组织设计、跨条线共创团队组建等方式优化科技条线与业务条线的深度融合;二是持续开展数字化人才内部培训和外部招聘。

报告显示,41.25%的受访银行设有数字化工作推进专门工作室,35%的受访银行成立了数据管理中心。

沈栋称,全行范围构建“1+1+1+10+N”的组织架构。“1”是金融科技与创新业务委员会,作为全行最高战略决策机构。另外在10个主要的业务部门设置了1个业务科技科,这是业务部门里专门设计对于需求分析以及产品设计的相关科室。

另据报告,张家港农商行成立了金融科技总部,配备各类金融科技专业人员127人,扩大科技研发力量,数字银行部配备专业人员,下设大数据实验室,专门负责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应用,支持数字化转型工作有序推进。

报告显示,金融科技专业人员占总员工数比重在5%以上的受访银行比例占到了52.5%,这一比重与2021年持平,较2022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虽然中小银行面临诸多难题,但有两个点还是挺好的:一是决策链会比较短,行领导班子拍板要做的事情马上就可以迅速的落地。二是在一些区域性、特色性的场景探索上,小银行还是颇具优势的。”某城商行高管的发言颇具代表性。

扩小微、稳息差是急迫诉求

扩小微业务、稳息差降幅,是多家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迫切诉求。

根据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信息,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已经收窄至1.73%,较上年末降低了整整18个基点,较2021年末降低了35个基点。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行、城商行与农商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66%、1.81%、1.6%、1.89%,虽然农商行的净息差还保持在这几类主体的最高水平,但事实上其降幅却是较为陡峭的。

进入今年11月以来,全国多地农商行、村镇银行密集下调3个月至5年期不等的定期存款利率甚至活期存款利率,而其中,这已经是不少银行今年来的第3次甚至4次。

包括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在内的分析人士均指出,中小银行需要在负债端和资产端两端发力。

具体来看,在负债端,中小银行应该把控好负债成本。首先是避免高息揽储的恶性竞争发生,严格控制揽储成本,通过缩短存款期限、调控结构性存款规模等方法来降低存款利率;其次,对于同业存款、债券等应该控制规模以及利率;另外,注意提升自身核心存款的吸收能力,在维护好已有客户黏性的同时,通过强化自身金融服务、产品、渠道等各方面的能力,实现低成本资金的沉淀。

在资产端,王剑指出中小银行应该提升资产运营能力,提升资金利用效率。首先强化风险定价能力,加强对客户还款能力的考察、核验,给予其恰当的贷款利率以覆盖风险,并加强对客户还款情况的跟踪,尽可能降低不良率;其次要提高风险分散、风险管理能力,发挥“组合投资”的优势,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暴露;还要注重提高零售贷款的比重、压低无收益资产的比重。

而事实上,在资产端规模和投入约束下,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进一步下沉到本地的小微业务市场,正是多家银行加码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原因。根据报告,约七成的受访中小银行表示将“从数字化转型中获得新的服务小微竞争优势”列为其发展金融科技、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动因。

浙商银行副行长、首席财务官景峰指出,浙商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全链条、全场景、全产品”的客户服务模式,通过供应链技术的不断优化,浙商银行在业务侧与产品侧突破了过去很多的桎梏与难题。“通过链主企业的数字化赋能,能够让整个生态圈里的小微企业提升融资的可得性、降低总体的融资成本,这也是链主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的体现。“

不断加码还是及时掣肘、科技投入有分歧

无论是在负债端和资产端的持续发力,还是服务小微企业势在必行,往往斗离不开资金与资源的不断倾注,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投入差距明显,银行间对于科技投入的成本多少也存在明显的分歧。

一些中小银行经过数字化战略不断清晰以及组织架构的不断调整,对于科技投入短中长期产出收益变得更加理性——比起以前大规模“撒钱”,如何在特色化、差异化打发下,让科技投入逐渐从规模化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重要。

前述城商行首席信息官表示:“对于小银行来说数字化转型一定要结合资源禀赋。有一个数据显示,小银行最大的困难是在大投入上、在数字化方面所有的成本是摊不薄的,所有的IT资源投入,对小银行的营收压力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结合资源禀赋,要有计划、有取舍、有轻重缓急、有重点突破。”

然而一些大行并不认可这一观点。某国有大行数据管理部副总经理则指出,数字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数字要素的支持,为了更好发挥数字要素的价值,未来商业银行将在底层的数据治理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

此外,工银科技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周永红认为,除了对系统本身需要消耗资源,非技术成本的付出同样重要。“工银科技在非技术的成本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原来聚焦在风控工具的输出就可以,后来发现先得把制度体系建立再搭系统,搭系统完还要培训再做知识转移,这样才能完成全链路的输出。”

报告显示,从金融科技投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来看,尽管一些头部银行的增速有所放缓(与2021年增速超高有一定关系,例如,2021年南京银行、长沙银行,重庆银行科技投入占比增速分别达到了54.91%,31.60%、27.76%),但整体上中小银行的投入增速依然保持了持续的增长态势。

中小银行迎挑战,改善风控和观望前沿技术

与资金投入稳定增长同时发生的,是越来越多的资金被运用在了“刀刃”上。

这个“刀刃”,首当其中就是风控。这也有一个无法忽略的政策背景因素: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及中小银行借力数字化转型探索新业务乃至原有普惠业务下沉之下,全面风控体系成为一个行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

周永红表示,‘数据+技术’双轮驱动下的金融风控呈现三方面趋势,一是由事后监测转向事前事中实时监控,二是由单点风控转向全链路全局风控,三是由专家经验转向AI化、智能化。这对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业务架构和新技术应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沈崇锋表示,中小银行在风控上要做优,这是银行管理方面如何从人防、智防到智控方向转变,不能再靠传统人力检查,已经适应不了现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金融科技公司可助力广大中小银行通过提高数字化供给能力和生态化链接能力,不断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和方式。”沈崇锋指出。

中小银行要想在短期内构建全面数字化风控体系,更好地适应和管控业务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需要“借船出海”。而金融壹账通,就试图当那艘“船”。

据悉,面向银行客户群,金融壹账通拥有一整套科学完备的数字化银行解决方案,从顶层规划,到战术落地及业务场景的方案实施,从数字化转型咨询,到数字化零售、数字化信贷、银行核心等特色解决方案,赋能银行实现高质量且全面的数字化转型。

中小银行联盟联合金融壹账通专门发布了一个针对百家银行、超200位银行高管对未来科技趋势的投票,结果显示,92%的受访银行高管透露所在银行计划在未来加大人工智能投入;79%表态正在或计划探索大模型的应用;75%认为大模型将在1-3年内在银行业落地;71%认为云原生是银行最优IT架构。此外,多数受访者也认为区块链、图计算、可信计算、绿色计算等技术将对银行业务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大行当然走得会更快一点。目前,不少大型银行已在第一时间通过自主研发、基于行业基础大模型构建专属大模型、接入各类大模型API或私有化部署等方式,在AIGC的金融应用方面进行全面布局。从上市银行2023年半年报可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等9家银行都明确提出正在探索AI大模型的应用。

报告指出了一个隐忧:以AIGC为代表的新技术冲击可能会导致不同类型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马太效应”加剧。对于受到资本、人才、科技等资源限制的中小银行而言,大模型应用不仅意味着代价高昂的成本投入,同时还存在数据保护和隐私泄露等风险问题,对中小银行的系统化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出了挑战。

课题组的问卷调研也给出了更为详实的答案:针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传统经营模式带来的冲击和挑战”问题,50%的受访中小银行选择了“挑战较大”,47.5%选择了“挑战一般”,仅有2.5%选择“挑战较小”。

或许,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思路值得行业借鉴——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必须要尽快在一些小地方、热点的地方找到一些引爆点,让一线看到数字化转型可以带来的一些变化和产能的提升、风险控制的加强,产生全行的共鸣,形成合力,凝聚更多资源螺旋上升、良性循环。

时刻观望着,但时刻准备着——这是银行从业者也是报告给中小银行加入前沿科技“军备竞赛”的中肯建议。

文/金仁甫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AI驱动的“信贷产品超级工厂”:区域银行数字化转型既要“小步快跑”也要“长期主义”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9-02
第七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举行 金融壹账通助力中小银行探索转型之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7
第七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平行论坛:筑牢数字底座 赋能中小银行转型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6
提升银行数字化服务能力
经济日报 2023-05-06
银行数字化要立足有效性与精准度
经济日报 2023-05-02
夯实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根基
经济日报 2023-01-04
四重压力倒逼数字化变革提速 中小银行交出智能服务新生态答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9
银行业转型要突破“数字化焦虑”
经济日报 2022-09-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