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国学|唐朝“第一枪手”温庭筠是如何把自己前途作没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3 13:00

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的阳春三月,一年一度的春闱考试如期举行。

考前十五分钟,一位嬉皮笑脸的考生高调走进考场,立马引起了主考官沈询的警觉。这位考生不仅很老,而且很丑。说实话,这张老脸,对考官们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了——此人正是五十多岁的温庭筠。

这些年来,温庭筠年年出现在考场,是出了名的“钉子户”。自个屡考不中,竟当起了枪手,专帮别人作弊,故意扰乱考场秩序,着实令人头大。

沈询监考那是出了名的严,这次更加不敢马虎,温庭筠自然成了他的重点监控对象。沈询特意给温庭筠调换座位,安排“隔离专席”,让他在帘子下考试。

但你绝对想不到,即使如此严密防范,提前交卷离场的温庭筠还是在监考官的眼皮下,通过暗语、手势、表情等肢体动作,成功“帮助”了八个人一举中第。然而他仍同往年一样,名落孙山。这样的结果,早在温庭筠的意料之中,毕竟,他也只是来当枪手的嘛!

其实,温庭筠最初的理想并不是成为一名枪手,他也曾向往过仕途。温庭筠的父亲早早去世,家里孩子又多,幸得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帮忙,不仅把温庭筠接到自己家里,还让他与其子段成式结伴共读。

温庭筠读书很刻苦,且有着极高的天赋,从乡试开始,他就一直成绩突出,表现不凡。就在这个时候,视他如己出的段叔叔去世了,温庭筠不得不提前告别段成式,北上长安,踏上科举之路。

初来乍到,温庭筠却发现自己才子的名号,早已盛传京城。

唐朝进士科要考诗赋,考生要按照试题所出的韵,押八个韵,且有时间限制。“三条烛尽,烧残士子之心;八韵赋成,惊破试官之胆。”这副对联,很好地说明了这种考试的紧张刺激与难度之高。

三条烛烧尽,大多数人根本写不完八韵赋。但温庭筠偏有一种一骑绝尘的本领。他不慌不忙,甚至都不打草稿,仪态悠闲地将手往袖子里叉,一叉手即成一韵,八叉手即能完篇,然后交卷走人——因此,人赠绰号“温八叉”。

按理说,温庭筠如此这般的顶级学霸和考场之神,科举对他来说,应该是轻而易举,也必定前程似锦。他自己这么想,大家更这么想,于是,认识的不认识的,一时间纷纷上门和他结交,往他身上押宝。

果然,温庭筠初试名列第二。于是,胸有成竹的温庭筠,同那些仰慕他的纨绔子弟流连在酒馆与赌场之间,纵酒放赌,好不惬意。

但谁也没料到,温庭筠翻车了。原因不是别的,因为喝酒喝大了,礼部复试那一天,温庭筠忘了去参加考试……

听说这事后,谁都忍不住扼腕叹息,可温庭筠本人却一脸的无所谓。不就是一次考试吗?哥有的是才华,明年接着来。可温庭筠并不知道,这曾是他离中第最近的一次机会。

不以为然的温庭筠,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依然我行我素,整日和那些无赖子们混在一起,饮酒赌博,很快便落下了个“士行尘杂,不修边幅”的坏名声。这让当道者给温庭筠贴上了不能“临民”与“不堪重用”的标签,因此也就埋下了累年不能中第的伏笔。

后来,好不容易搭上当朝宰相那条船,却因为自己的放荡不羁得罪了宰相令狐绹,把自己仅剩的小路堵成了死胡同。温庭筠越走越远,仕途也越来越渺茫。

温庭筠的才华自不待言,但终其一生,在科举仕途上抑郁不得志,与他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用现在人的说法,那就是“高智商、低情商”,真是性格决定了命运。特别是当考场“枪替”,冒天下之大不韪,其坎坷命运,可以说正是他自己一步步“作”出来的。

文/马庆民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历史|细说宋朝的“高考”(二)
我们都爱宋朝 2024-06-08
考场的变与不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6
赏读|《大宋朋友圈》:全新视点,探察社会关系网之下的真实宋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8
历史|温八叉与柳七郎:两位“异代同调”的词人
中华读书报 2023-06-04
历史|《闲窗录梦》中的八旗翻译考试舞弊
文史知识 2023-02-14
美国纽约市一枪手接连制造3起枪击案后落网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2-07
文史 | 365年前 那场令人唏嘘的江南科考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29
《棘院秉衡》中的北京贡院
北京晚报 2022-06-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