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学历通胀”为何在韩国难缓解
环球时报 2023-12-11 11:15

12月8日,韩国2024年大学入学考试(高考)公布成绩。虽然今年高考中的“杀手试题”(超高难度考题)被取消,但高考题难度的降低增加了复读生的报考人数,高考竞争不降反增。过去,人们在探讨韩国教育问题时大多集中在高额的课外补习支出上,其实“学历通胀”的现象也值得关注。

根据经合组织发布的《OECD教育指标2023》,2022年韩国青年(25—34岁)的高等教育完成率高达69.6%,远高于经合组织的平均值47.2%,在经合组织国家中位居首位。但过高的“教育热”给韩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学历通胀”即是其中之一。“学历通胀”,也就是高学历低就业甚至失业,在韩国不是一个新现象。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韩国经济增速放缓,“学历通胀”问题逐渐显露出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更是促使高学历低就业的韩国毕业生比例创新高。根据韩国近年的调查,30%以上的毕业生从事低于其学历要求的工作。韩国统计厅今年8月的数据显示,韩国452万毕业生中,有126万人未就业,其中大学以上学历者占到53.8%。

对学历的过度追求也加重了韩国家庭的课外培训费负担。2022年韩国的课外培训费总额达2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14亿元),较2021年增长10.8%,创历史新高。随着受教育水平和工作岗位的匹配度下降,韩国青年的就业准备时间相应拉长。就业的延迟导致婚育延迟,甚至出现放弃恋爱、结婚和生育的“三抛世代”,从而加剧韩国社会的低出生率和老龄化问题。经历残酷教育竞争的一些韩国年轻人在求职无望时,很容易成为“孤立青年”。

为了应对“学历通胀”问题,韩国采取过多方面的措施。在制度方面,韩国雇佣劳动部自2014年实行“工作学习并行制”,入选的员工既在公司接受实务教育,同时也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2019年韩国国会通过《工作学习并行支援法》,为参与企业提供资助,同时明确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在就业政策方面,韩国政府积极推动企业扩大雇佣高中毕业生,保障就业公平。为强化职业高中与企业的合作,提高高中毕业生就业率,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于2010年制定“高中职业教育先进化方案”。2017年文在寅政府在公共机关和公务员资格考试中实施“盲招”,此后该政策得以推广,如今除了公共部门外,许多私企也开始实行。很多企业也会单独进行高中毕业生招聘。在教育政策方面,大力培养产业技术人才。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开展“产学合作就业合约制事业”,推动职业高中与专科大学、企业、地方政府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各产业领域相关政府部门直属的职业高中逐渐增加。“中小企业特性化高中人才培养事业”也为职高毕业生提供了出路。职业高中会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课程,并给予学生就业和升学指导。韩国各级政府也会为高中毕业生提供就业培训。

尽管如此,韩国“学历通胀”问题得到的缓解依然有限。首先,学历与薪酬和工作性质直接挂钩。根据经合组织数据,2022年韩国研究生工资比四年制大学毕业生高41.7%,四年制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比专科毕业生高23.7%,专科毕业生的工资比高中毕业生高11.2%。在同等成本和条件下,用人单位倾向于聘用、提拔高学历者,高学历者获得稳定、体面、高薪工作的可能性更大,这也进一步引导韩国年轻人继续投资教育。

其次,韩国学历情结严重,学历就是门面。教育普遍有着选拔人才的功能。在韩国,教育更是社会分层的重要工具,是人们实现身份提升的重要手段,学历成为评价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高学历者更具就业优势,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地位、权力和财富。重视面子、名誉和社会地位的价值观,更是促使不少韩国年轻人对高学历趋之若鹜。

此外,“学历通胀”还受到韩国经济不振的影响。经济不振导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减少,竞争加大的结果就是对学历的要求相应增加。年轻人只能通过提高学历来提升自己的就业机会。

韩国高等教育的急速发展与经济的快速萎靡相叠加,导致“学历通胀”。从韩国应对“学历通胀”问题的举措来看,仅仅完善就业和教育相关措施是不够的,还需要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振经济,转变学历至上的思维。

文/刘荣荣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超六成受访者呼吁破除求职中的“第一学历”限制
中国青年报 2023-11-21
2024国考招录学历门槛提升明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4
“以出身论英雄”,学历歧视为何有禁不止?
工人日报 2023-06-12
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专家提示:切忌盲目追求高学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4-05
非全日制研究生为何不能享受人才补贴
中国青年报 2022-05-25
青评论:面向名校毕业生的“定向招聘”该叫停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16
面向名校毕业生的“定向招聘”该叫停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16
北青快评 | 不再提普职“分流”,不是不要中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