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银行理财子年末“冲业绩” 密集自购 或将有更多公司跟进
第一财经 2023-12-08 11:24

赎回潮再次卷土重来的概率并不大。

自2022年两轮自购产品潮后,已偃旗息鼓许久的“理财子”们再次出手。近半个月以来,招银理财、兴银理财、渤银理财分别官宣自购,拟投入1000万元、3000万元、3亿元资金购买自家旗下的理财产品。

与前两轮因产品业绩不佳自购“撑场”不同,本次理财子自购产品的金额相对较小,投资产品净值波动小或为新产品,年底促进销售、强化投资者信心的意味更加浓厚。而在背后,市场环境也已悄然生变,理财产品赎回潮再次卷土重来的概率并不大。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年末时点来临,后续或还有部分理财子跟进。

又有银行理财子出手自购

近半个月来,招银理财、兴银理财、渤银理财多家理财子开始出手购入自家产品。12月1日,招银理财在官方渠道表示,将以自有资金投资旗下股票型理财产品,金额为1000万元。11月底,兴银理财对外透露,计划运用自有资金投资“富利兴合富达红利1号”,最高投资3000万元。渤海银行则在11月17日公开表示,已投入自有资金3亿元用于申购本公司发行的理财有术系列理财产品。

与2022年两轮自购潮不同,本轮产品自购存在诸多新特点。

从金额来看,近期三家理财子投入的资金规模约在3.4亿元,招银理财、兴银理财自购投入均在千万级别,相对较小。在2022年3月~4月的理财子自购潮中,5家理财子自购金额合计约为28亿元,其中兴银理财、招银理财的自购投入分别为10亿元、5亿元。

而从产品特点来看,此次兴银理财、招银理财投资的重点都为含权类产品。“富利兴合富达红利1号”为混合类理财产品,起购金额为1元,采用主动选股的红利策略。而招银理财在官宣推文中则直接表示将用于投资旗下股票型理财产品。普益标准相关人士分析,理财子选择自购含权产品的原因之一是当前股市处于估值低位,中长期配置价值已十分凸显,理财公司认为有必要积极布局权益市场。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处于相对市场底部,通过自购也有利于优化市场布局。但由于自购金额不大,起到的实际作用相对有限。

此外,与2022年两轮自购潮多发于净值下跌期不同,上述产品近期净值表现较为平稳。以渤银理财为例,渤银理财自购的理财有术系列中有12只存续产品,根据最新披露净值信息的6只产品来看,截至12月4日,产品均未出现破净。

值得注意的是,兴银理财“富利兴合富达红利1号”目前仍处于产品募集期,12月18日结束认购。这也意味着在产品募集阶段,理财子就开始自购加速募集进程。此外,该产品采用“破净不收管理费”的模式。即在产品成立之日起的1年内,若产品估值日前一日累计单位净值小于1,则该估值日不收取投资管理费。

赎回潮因素影响不大

在理财子自购呈现诸多新特点背后,今年银行市场环境已悄然生变。

去年两轮银行理财子自购潮均发生在市场产品大规模破净阶段。第一轮自购潮集中在去年3月,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截至2022年3月20日,累计净值低于面值的理财产品已超2000只,比例超过10%。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这一阶段(2022年3~4月)理财子集中开启自购,包括光大理财、南银理财在内的5家理财子,累计投入自购金额约28.5亿元。第二轮自购潮则在去年11月,由于债券市场调整,理财产品再次出现大规模破净潮,部分理财子又一次自购产品。

本轮理财子再次出手自购是否意在预防岁末赎回潮风险?

记者注意到,近期部分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节奏渐频,市场关于岁末赎回潮重演的担忧逐渐蔓延。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1个月来,包括华夏理财、中邮理财在内的多家理财子旗下产品官宣提前中止。以华夏理财为例,在11月期间该理财子密集发布6款产品提前中止公告。而拉长时间线来看,据普益标准监测,截至11月27日,2023年以来全市场累计约有1979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不过,大多机构人士认为,重现去年赎回潮的概率较低。据普益标准梳理,提前中止“退场”的产品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部分产品是由于产品线更新换代调整宣布提前中止;另一部分产品提前中止是归属结构性产品,满足触发条件后自动提前中止;仅有部分是由于存续规模低、产品表现不佳而提前中止。

市场的一些数据表现也相对乐观,呈现规模增长、破净率降低的特点。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1月底,单位净值破净产品2117款,比例约为4.10%,累计净值破净产品1600款,比例约为3.38%,相较9月和10月有明显下降,进一步回落至一般水平。广发证券刘郁团队测算的数据显示,银行理财存量11月份首周增加1619亿元至27.44万亿元,第二周仍保持千亿元级规模增幅,环比增长1227亿元至27.56万亿元,两周合计增2846亿元。银行理财规模已经接近于去年年末。

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尚未有明显迹象表明出现赎回潮的征兆,自购的主要原因还是通过增持加强投资者的信心。同时,部分理财子将产品费率和产品表现挂钩,这些行为都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提升投资者信心

触发理财子公司自购产品的情况有哪些?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理财子公司自购旗下理财产品一般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理财产品净值下跌,理财子公司自购理财产品可以提振市场及投资者信心,与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激励投资者共同投资;二是理财产品销售情况不理想、销售规模不达标的情况下,通过“自购”达到销售目标;三是体现出对市场投资前景及自身资管水平的信心。

刘银平进一步解释,近期债市企稳,固收类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较小,理财公司自购行为一方面是为了鼓励投资人投资,达成销售目标,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理财子公司对未来理财市场的信心。

根据近期三家银行理财子的官宣信息来看,均涉及投资者信心相关表述。例如兴银理财指出自购是为了“提振市场和客户信心”;渤银理财则解释称基于“对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招银理财在官宣推文中写到“与您(投资者)同行”。

“理财子公司通过‘自购’,传递出对理财产品和未来趋势的信心,有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和市场预期。”董希淼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通过自购,将理财子公司自身利益与投资者利益更紧密捆绑,有助于推动理财产品和理财市场保持稳健发展。

另一名业内人士指出,一般理财子大力自购的产品,市场投资者也会更加青睐。目前正是年末冲业绩的关键时点,部分公司或希望通过自购来促进理财产品销售,从而稳定年末管理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未来是否会有公司跟进?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后陆续可能还有理财子自购跟进,不过大多目的是为了提振投资者信心、作为节点权重产品销售的手段之一,金额不会太大。

刘银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销售方面来看,未来理财子公司自购旗下理财产品的现象会越来越多,不同理财子公司自购产品类型及金额有一定差异,其中自购中低风险、固收类产品的情况会更多。

也有专家认为,相较于通过回购强化投资者对产品的信心,自身能力建设更加重要。董希淼指出,对于银行和理财子公司而言,重要的是要加强投研能力的建设,提升对宏观经济以及市场趋势的研判能力,根据宏观形势和客户需求变化适时调整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年末冲业绩 银行开启理财“花式”营销
证券日报 2024-11-22
又见银行理财子公司自购“含权类”产品
证券日报 2024-11-21
银行理财子公司岁末密集降费 机构看好长期投资优势
经济参考报 2023-12-21
多家理财公司开启“零费率+自购”模式 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是长久之道
中国证券报 2023-12-18
密集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银行理财产品还值得买吗?
国际金融报 2023-12-17
又见银行理财子公司“自购” 专家:看好四季度理财产品收益率改善
证券日报 2023-12-05
银行理财走出“破净潮” 规模有望“收复失地”
上海证券报 2023-06-30
“不赚钱不收管理费”!多家银行理财“出手”了
中国基金报 2023-06-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