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买卖志愿服务时长”伤害的不只是志愿精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5 15:28

12月5日是第三十八个国际志愿者日,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然而最近,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志愿服务时长却被当成了商品“买卖”,并被明码标价,有的还打出了“298元一个项目,可积累8小时志愿服务时长”等广告,还有的晒出成功操作累计时长的截图,来标榜自己真实可信。

近年来,从事志愿服务不仅是提升思想境界的道德要求,而且成为学习、落户、入团等需要。比如,做志愿者可增加积分落户筹码;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奖学金评定、保研、出国机会等,或多或少与志愿服务情况有所关联。据报道,按照教育部要求,高中生要在课外进行志愿服务,三年不少于40小时。在这些要求下,学生从事志愿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将志愿服务情况与一些事项挂钩,这本身毫无问题。志愿服务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在一些国家,下至风华正茂的少年,上至白发苍苍的老者,都是志愿服务的一份子。志愿服务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也需要让志愿精神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但这方面的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应渗入到方方面面。

买卖志愿服务时长与多方面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初衷背道而驰。志愿服务是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进步,公民自愿付出个人时间及精力,为社会提供无偿、热情、友爱的服务。在这方面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都是亵渎志愿精神的体现。

对当事人来说,买卖志愿服务时长,更是对诚信品质的自我戕害。拿大中小学生来说,志愿服务是锻造思想,树立正确三观不可或缺的过程,是融入社会,练就社会实践、沟通交流、团队合作能力的必要课堂。当他们通过购买志愿服务时长就能为自己“锦上添花”,这是不是在诚信等道德品质上的自我戕害呢?

买卖志愿服务时长,还伤害社会公平正义。当绝大多数人都在老老实实、辛辛苦苦地从事着志愿服务,个别人却能用网购到的志愿服务时长蒙混过关,这让那些老实人情何以堪?当弄虚作假者拿着购买来的志愿服务时长排挤他人,获得加分等机会,更会动摇其他人的志愿服务意愿。当志愿服务的民意基础被动摇,志愿服务又如何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因此,志愿服务不能成为牟利工具。每个人从事志愿服务都应遵循自愿、平等、诚信的原则。如果不这样做,一旦造假行为东窗事发,极可能给自己带来风险。2015年,中央多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规范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谁证明谁负责”的原则,逐步建立志愿服务虚假证明责任追究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对出具、伪造虚假志愿服务记录证明的单位或个人,分别作出处罚,探索将其纳入单位或个人诚信体系。

电商平台也有法律义务拦截假这类灰色生意,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主动防控。如发现这类行为,不仅需要拦截,还要协助相关部门打击,实现协同共治。而相关单位在办理某些事项、审核当事人的志愿服务时长时,不妨多长些心眼、多花些功夫。

文/何勇海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 | 开展“银龄行动”,实现老有所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1
北青快评 | 进一步推动“银龄行动”志愿服务走深走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9
北青快评|买卖海外“速成学历”暴露出哪些问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9
北青快评 | 千里追踪“白嫖党”,不只是给买家上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2
北青快评|规范课后服务不只是学校的问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31
志愿服务岂能“明码标价”
新华日报 2023-12-28
北青快评|消费投诉信息公示不只是为消费决策提供参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9
志愿服务无“捷径”,切莫买卖时长输了诚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