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以严格执法破解培训机构“退费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2 14:31

近日,教育部在山东青岛召开首次全国校外培训行政执法工作现场会。会议强调,要不断强化校外培训法治思维,着力发挥法治在校外培训治理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使校外培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要依法规范校外培训行业秩序,推动诚实守信合法经营,严肃查处违法培训行为,特别是培训机构“退费难”“卷款跑路”行为。

培训机构退费难是一个陈年痼疾。“双减”政策出台之前,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无序扩张,大量资金用于销售与广告,再加之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后大量未消课的费用无法退回,更有甚者恶意停业“卷钱跑路”,严重侵害群众利益。

“双减”政策推进过程中,一些培训机构为了“抢生源”,依然会通过大力销售“大课包”之类的方式维持经营。而家长在早晚都要交的心态下,为了“看得见的实惠”默认乃至“主动”选择商家的打包促销手段。一旦关门,家长也常常面临退费无门的窘境。

依法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态度。2021年7月,中央出台“双减”政策之时,就明确要求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2021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2022年12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新增了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的规定。

按照相关政策,各地要结合实际,采取银行托管或风险保证金方式,全面实行预收费监管。银行托管重在改变由培训机构单方控制预收费资金的状况,通过将预收费交由第三方即银行进行监督管理,按照培训服务提供进度向培训机构拨付资金,督促培训机构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采取风险保证金方式的,校外培训机构应与符合条件的银行签订协议并报教育等主管部门备案,开立风险保证金专用账户,存入规定金额的保证金作为其履行培训服务承诺和退费的资金保证。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将有效改变学员和家长在培训服务中的弱势地位,保障其合法权益。万一因故关门,培训机构留在银行里的钱也可以用作退费的资金保证。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原因,上述规定在现实中却未能很好落地。

法治时代,破解培训机构“退费难”顽疾,严格执法无疑是关键所系。《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颁布以来,各地强化普法宣传,提升执法能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开展执法,让合规者受到保护,让违法者付出代价,取得了积极进展。以执法的“冷刃”,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被保护的“温暖”。

“双减”工作本来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秉承法治思维,进一步健全校外培训执法体系,推动完善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各部门分工负责的联合执法机制,切实增强执法力量,广泛凝聚执法合力,加大对违法收费行为进行查处的频度密度,大有文章可做。只要构建起完善的日常监管执法机制,何愁痼疾不能迎刃而解?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预付费开唯一专用账户,完善监管不再退费无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30
无故闭店、退费困难、强制转课,校外培训机构跑路钱去哪了?
法治日报 2024-01-09
校外培训机构跑路,钱都去哪了?如何预防退费难?
法治日报 2024-01-09
校外培训机构跑路,钱都去哪了?如何预防退费难?
法治日报 2024-01-09
教育部:严查培训机构“退费难”“卷款跑路”行为
教育部网站 2023-12-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