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以理性选择让“国考热”“考研热”降温
熊丙奇看教育
2023-11-27

26日,2024年度国考公共科目笔试正式开考。与此同时,另一场竞争激烈的全国大考——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也进入倒计时,将于12月23日至25日举行。据教育部网站近日消息,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较上一年减少36万人。这是自2016年以来连涨八年后,考研报名人数首次下降。

国考升温、考研降温,这是根据数据变化做出的直观判断。438万的考研报名人数,表明考研热依旧,“困在考研里的年轻人在逃避什么”与“困在国考中的高校毕业生”仍是被热议的话题;而与去年相比,考研报名人数减少36万,这启示摆脱“考研之困”以及“国考之困”,需要高校毕业生理性定位,规划适合自己的升学与职业发展之路。

如何看待考研报名人数减少36万?有舆论据此认为,考研热开始降温。这只是进行简单的数字对比。虽然今年报名人数有所减少,但需要注意的是,每年考研报名人数与实际参考人数,有很大的出入。比如,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474万,但实际参加研考的考生数为327万,比报名数减少147万,约30%。

国考也是如此,每年国考均有约三成报名考生选择弃考,之所以报名之后选择放弃参考,其中有很大部分考生是经理性考虑后,觉得自己不适合考研、考公,“上岸”的希望太小,不如直接准备就业。就此而言,今年考研报名人数减少36万,主要原因或是这部分考生有更理性的认知,在报名环节就想清楚了不盲目跟风。而国考在招录人数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报名人数增加,其中不乏盲目跟风报名者。

走出“考研之困”“国考之困”,需要分析这背后的原因。一是体制外的就业需求不多,让更多高校毕业生追逐体制内的就业机会;二是考公、考研是不少高校以及家长教育学生要进行的就业与学业选择。加之部分高校毕业生缺乏自主规划能力,有部分学生选择考研、考公,是因为同学都考研、考公,自己不报名显得“不求上进”。

要让考公、考研降温需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实质性问题。拿给考研降温来说,不少学生考研,是为了提高学历层次,以便更好就业。这就需要治理我国社会存在的学历歧视,给每个学生多元的成才选择。我国去年修订《职业教育法》,明确将职业教育定位为与普通教育平等发展的类型教育,以此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回归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但客观而言,相当数量的地方本科院校,还是以升学为导向办学,社会舆论也以考研率评价学校的办学质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综合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但是,现实中的学历歧视依旧存在。只有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从学历社会转向能力社会,考研的热度才会降下来。

只有给高校毕业生多元就业、多元成才选择,才能缓解“国考热”和“考研热”。当然,在“国考热”“考研热”中,要乐见部分考生更理性的选择,主动走出“考研之困”“国考之困”。事实上,每年的考研以及国考大军中,有不少是“打酱油”的,这就属于非理性规划,消耗精力不说,还耽误就业。越来越多的学生能进行理性的规划,也有助于考研、国考整体回归理性。

文/冰启

图源/视觉中国

相关阅读
更加理性和务实,“逆向考研”成为不少考生的选择
工人日报 2024-05-25
半月谈:考研人数减少,怎么看?
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2024-01-17
从年增80万到锐减36万,“考研热”降温了吗?
首都教育 2023-12-26
连增八年后 考研报名人数缘何减少
光明日报 2023-12-19
以理性选择让“国考热”“考研热”降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7
考研预报名:考生需要给自己一个“冷静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5
北青快评 | 考研预报名:考生需要给自己一个“冷静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4
考研“热”带火了谁的生意
北京商报 2023-04-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