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明年起,北京将率先实施站城一体化工程地方标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1-24 22:38

明年起,北京新建站城一体化工程将遵循新的地方标准。11月24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对北京市地方标准《站城一体化工程规划设计标准》进行了解读。《标准》提出,站点地下空间应鼓励多元复合发展,适度发展地下商业服务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据悉,《标准》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这也是国内首个站城一体化工程规划设计的地方标准。

从商业中心可直接进入地铁站,在历史街区可享受舒适的公共空间,轨道交通与城市一体化发展,将为市民带来便捷生活。如何规范化推动轨道交通场站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建设?《标准》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与审批依据。

站城一体化工程,就是以轨道交通车站、城市民航值机厅、市域公交车站、省际公交车站等交通功能设施为核心,与其他城市功能设施合建且空间融合的建设工程。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标准》以推动站城融合发展为目标,在设计层面,重点解决“站”和“城”在用地的公共区域、建筑的融合部分缺乏标准以及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在审批层面,集中破解人防、绿化等一体化工程缺乏审批依据的问题。

《标准》从空间、交通、市政设施、配套设施、景观五个维度对规划设计要求进行细化,推动公共空间融合共享。例如,在公共空间规划上,《标准》提出,站点地下空间应鼓励多元复合发展,优先发展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地下防灾减灾设施等,适度发展地下商业服务业设施、地下公共服务设施等,不应发展住宅、污染环境和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厂房、敬老院、托幼园所、学校教学区;在地上空间资源紧俏区域,可根据情况少量建设高品质的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活动设施。

在交通设计上,《标准》提出,站城一体化工程设计中应创造条件,采取地面、地下和空中等多样化形式,尽量增加一体化衔接出入口的数量,与周边建筑和公共空间应接尽接。在建筑层面,《标准》提出,当站城一体化工程建筑规模较大时,宜在用地内适宜的位置设置一定面积的地面集散场地,既可供防灾时人员的集散滞留及救援使用,又可供平时的交通客流集散,还可供城市客流休憩停留。集散地面积可按远期的最高聚集人数计算,人均面积不宜小于0.33平方米。

“站城一体化工程融合区域功能复合度高,适用的标准规范不统一,设计、审批过程中产生的争议较多。”相关负责人介绍,《标准》明确了公共空间等功能融合区域的建筑空间尺度、共构结构的荷载标准等,为此类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审批提供依据。

结合双碳目标以及韧性城市、绿色建筑等要求,《标准》还设定了站城一体化工程设计中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重要内容,包括防护设计、噪声与振动控制、防洪涝等,维护运营安全、提升工程韧性。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防灭一体化”实施3个月 北京发现整改消防安全隐患3万余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31
北京1号线支线丰台段开建!多个火车站周边一体化提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17
20城入选“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万亿产业机会何在
​第一财经 2024-07-07
地方频现“百亿大单” “车路云一体化”站上风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22
汕头站枢纽一体化工程站前东广场工地发生火灾
中国新闻网 2024-05-14
国内首个制氢加氢一体站团体标准发布
科技日报 2024-03-21
我国首个制氢加氢一体站团体标准发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9
北京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展在市规划展览馆开幕 11月12日起向公众开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