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图片故事 | 定居大漠四十载 百万公里巡边境
新华社 2023-11-24 19:00

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牧民朝勒门格尔勒和儿子温都苏在巡护边境区域(11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距离最近的乡镇医院有100多公里,距离最近的中学有400多公里,距离中蒙边境线仅10余公里——这是牧民朝勒门格尔勒一家人居住的位置。

这是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牧民朝勒门格尔勒的家(11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这里地处戈壁深处,地广人稀,环境恶劣。站在朝勒门格尔勒家门口,举目四望皆是戈壁荒滩,视野所至没有一棵树,也不见第二户牧民。

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牧民朝勒门格尔勒(前排右)与家人合影留念(11月17日摄)。1983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奶奶和父母带着13岁的朝勒门格尔勒,骑着骆驼从100公里外的家乡主动来到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定居,放牧的同时肩负着巡护边境的职责。奶奶和父母也成为了光荣的护边员。

拼版照片:左图为2006年牧民朝勒门格尔勒和7岁的儿子温都苏在家门口合影;右图为2023年11月17日,24岁的温都苏(下)和父亲合影留念。一晃四十年,朝勒门格尔勒的鬓角也长出了白发,作为家中第三代护边人,他继续坚守在边境线上。“年轻时跟着父母一起居边守边,没有路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朝勒门格尔勒回忆说,除了生活条件艰苦,巡边时倘若遇到沙尘暴、酷暑等恶劣天气,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牧民朝勒门格尔勒(左)和儿子温都苏准备出发(11月17日摄)。几十年来,朝勒门格尔勒一家在边境区域累计巡边100多万公里,骑坏了多辆摩托车。如今,在当地政府和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的支持下,朝勒门格尔勒一家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巡边放牧不仅有摩托车,还开上了汽车;2020年家里通电后用上了电暖气、冰箱等电器;2022年底,一条边境公路的通车让他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牧民朝勒门格尔勒(左)和儿子温都苏擦拭界碑(11月17日摄)。今年1月,朝勒门格尔勒的儿子温都苏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开始和父亲一起踏巡边境线,熟悉这片三代人光荣守护的边境区域。“以前觉得外面的大山、大海都是有颜色的,非常向往。现在回到家乡,再看这片茫茫戈壁,我反而会觉得特别亲切。”温都苏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作为一名返乡大学生,他希望用学到的知识帮助父亲,将守边护边的光荣使命传承下去。

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牧民朝勒门格尔勒在放骆驼(11月17日摄)。

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牧民朝勒门格尔勒在做晚饭(11月16日摄)。

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牧民朝勒门格尔勒(左下)骑着摩托车放骆驼(11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牧民朝勒门格尔勒(中)与阿拉善左旗边境管理大队的民警在边境地区巡护(11月17日摄)。

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牧民朝勒门格尔勒在晨光中放羊(11月17日摄)。

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温都苏在羊圈里忙碌(11月17日摄)。

图文/新华社发

编辑/耿蕾

相关阅读
图片故事丨“戈壁夫妻”扎根大漠18年守护汉长城
新华社 2024-07-18
图片故事|四十载关公情 舞台演绎英雄梦
新华社 2024-04-02
图片故事 | 定居大漠四十载 百万公里巡边境
新华社 2023-11-24
图片故事 | “国门医生”沈坤:悬壶三十载 仁心护健康
新华社 2023-11-11
图片故事|大漠治沙客
新华社 2023-04-30
图片故事 | 清明巡林,守护茫茫林海
新华社 2023-04-05
图片故事 | 大山教师“夫妻档” 坚守初心三十载
新华社 2023-03-24
图片故事|亿万年桑田沧海 五十载潜心探究
新华社 2023-03-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