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坚守“云顶观象台” 他们在“世界屋脊”为地球“测体温”
扬子晚报 2023-11-23 12:36

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海拔3816米的瓦里关山似乎不算特别巍峨。9年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在此建成,它是欧亚大陆内陆腹地唯一的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也被称为“云顶的观象台”。

在这里,超过一半的工作人员毕业于南信大。他们头顶云端、脚踏实地,一代代的南信大人,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在瓦里关把脉地球、测量“体温”,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气象人的初心和信念。

毕业后他选择到“云顶观象台”

贾莹珠今年6月刚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毕业,他选择远赴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追寻自己的“蓝天梦”。

11月中旬的瓦里关山白雪皑皑,巍然挺立。这是贾莹珠第三次去瓦里关山。大概到了半山腰,车子就无法继续前进了。“徒步上山的感觉实在是太难忘了”,就这样,贾莹珠和同事们一路顶着凛冽的寒风,迈着沉重而坚实的步伐,历时大约1小时30分钟,才到达位于瓦里关山顶的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

“第一次听说‘瓦里关曲线’是在高中。大学时,我再一次从学哥学姐们口中听到了‘瓦里关’这个名字。”在他们的影响下,贾莹珠认真查阅了相关资料。大四时,他主动留意有关青海省气象局的招聘信息,今年7月16日正式入职了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的大气本底监测岗位。

贾莹珠说:“让我真正下定决心去竞争这个岗位的原因,不仅仅是瓦里关山上独特的风貌,更重要的是瓦里关气象工作者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精神给我带来了充沛的力量。”

据悉,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严格按照世界气象组织有关大气本底 监测的规范和标准,在全球基准大气本底条件下开展包括温室气体、臭氧、气溶胶、太阳辐射、气象和边界层气象、降水化学等多个方面的观测,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唯一具有全球代表性的大气本底监测站,为研究、评价、预测大气成分变化进而研究对气候变化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其所获取的特种资料和各项科研成果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超一半的工作人员毕业于南信大

李明是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的一名观测员。2010年,李明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大气物理专业毕业。抱着“闯一闯”的心态,2014年6月,“一腔孤勇”的李明正式入职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主要负责监测工作。

2021年春节,轮到李明在站上值班。这也是他参加工作以来,第三次在瓦里关山过春节。“山上每次值班只有两个人,一次换班要待10天。”根据以往经验,李明在春节前夕提前购置了日用品和熟食。“为了不影响大气本底观测数据质量,山上一直禁止生火做饭,我们一般吃熟食,最常见的是速冻饺子还有泡面。”

任磊是南信大2018届应用气象学专业的毕业生。入职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以来,他在云端做过野外监测,也曾在西宁从事评估分析工作。“刚到瓦里关山的时候,我的高原反应特别严重。一般前三天都睡不着,过一段时间会渐渐好转。”任磊说。

“偶尔产生自我怀疑和焦虑时,我就会默默告诉自己:少空想、多行动。”碰上大雪天气,去路被封,任磊和同事不得不靠人力把物资背到山顶。“光是站在那,我感觉那风都能把我们一个个刮走。”与校友间的相互支持构成了任磊在瓦里关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超过一半的工作人员毕业于南信大。与他们在一起,共同唤醒了大家对母校的怀念和热爱。感谢母校曾带给我的充沛的学识、真挚的情谊、美好的回忆。”

“95”力量,做好地球“测温人”

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今年9月,本底台还被授予“两弹一星”精神传承基地称号。

现如今,95后新生代的加入,让地球“测温人”的队伍越发壮大。“95后”观测员时闻和杨昊都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1届应用气象学专业的毕业生。作为同班同学,两人在2021年毕业时不约而同地报考了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

时闻回忆说,高海拔的工作环境是给每一个观测员的第一份挑战。“但我现在已慢慢适应,学会了与皑皑雪山作伴、与蓝天白云为友。”

“气候问题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尤其在‘双碳’背景下,我认为未来大气环境领域的研究会越来越受重视,我也会尽力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做好地球的‘测温人’。”杨昊说。

文/杨甜子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