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第17届中国交响乐峰会探讨:如何创作出“留得住”的中国作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0 17:14

随着中国交响乐市场的发展,如今中国原创交响乐作品的数量日益增长,如何创造出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中国作品,并持续不断的扩大中国作品的影响力?

11月18日,由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中国交响乐团、苏文投集团主办,苏州交响乐团承办的第17届中国交响乐峰会在苏州举行,来自国内六十余家院团的负责人、行业内著名专家、学者、作曲家及评论家共计120余人齐聚,共同探讨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和创新方向。其中,关于中国作品的创作和推广,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认为,要创作出真正留得住的中国作品,必须建立良好的创作机制,同时,创作者要吃透中国传统文化,创作出真正接地气的作品。

建立创作机制 有着雄厚民族传统根基的作品才能留下来

“中国交响乐峰会从最初只有30多家乐团,到如今发展到80多家乐团,对中国交响乐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近年来,中国交响乐发展迅速,每年创作的数量不少,但仍然面临着作品质量的问题。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认为,“每个乐团都很努力,但好像还没有找到特别有说服力,能留得下来的优秀作品。”

中国交响乐团党委书记周宇也认为,近年来城市交响乐团发展速度飞快,乐团的演奏能力快速的提升,一大批音乐家在国际主流的乐团竞相亮相,在国际知名赛事中崭露头角。然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对标世界一流的乐团,我们还有差距,被世界广泛接受的中国交响乐作品还比较少,我国的交响乐发展还处于追赶的阶段。”

“中国现在的交响乐市场是非常好的,什么样的作品都有很多人去看,这就需要我们从业者能够将最高的水平,最好的状态呈现给广大观众,尽快的提升中国人民的欣赏水平、审美水平以及美育教育的水平。”在叶小钢看来,要创作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中国作品,“需要建立一个真正有世界眼光的创作机制,来真正促进中国交响乐创作的繁荣。”

叶小钢

虽然每年创作的交响乐新作不少,但雷同化现象比较明显。叶小钢认为,创作不能泛化,“比方说要写黄河,所有人都去写黄河,要写长江,所有的人都写长江,创作出来的雷同作品量很大,这对国家的资源也是一种浪费,对人才也是一种伤害,同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当务之急是提高作品的质量。”

为何很多作品留不下?叶小钢认为,“还是本民族的东西少了,接地气的东西少了。我们还是要实打实的写出一些跟老百姓关系紧密,有亲近感的交响乐作品,历史上留下来的作品都是与大众亲近的作品,没有空中楼阁式的。”

在叶小钢看来,“在交响乐的创作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下功夫,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真的吃透。现在我们有些比较年轻的创作者写作品一般都是走国际化路线,其实国际化很多时候是不接地气的,而最终有着雄厚民族传统根基的作品才能真正留下来。”

委约作曲家创作新作品 有时候像“开盲盒”

峰会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加强艺术创作是立身之本。乐团也尝试了很多的方法,力图保证创作质量。

“以前我们演奏中国作品音乐会,基本没人看,我们当时采取的办法是在外国作品音乐会中穿插一两首中国的新作品。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后来我们专门做了一个华夏音乐节,一般每年都有2~3场中国作品的音乐会,反响很好。”苏州交响乐团团长陈光宪介绍说,除了自己的演出之外,苏交还和民乐团合作,逐渐摸索出一条推广中国作品的路。

“创作是件很难的事情。”陈光宪坦言乐团委约作曲家创作新作品,这个过程有时候就像“开盲盒”, “首先我们要有需要,另外,作曲家也要有创作冲动。如何判断作曲家是否适合写这类型的作品?就需要通过对作曲家的了解,看他之前写的东西是否符合。但人的思想在变化,不一定之前写的好,这次肯定行。再加上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要创作出让大家认可的作品,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单独一个乐团委约创作可能会存在经费等方面的困难,多个乐团联合委约或许是个较好的解决办法。“其实联合委约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说10个团联合委约1个作曲家写1部好作品,不仅每个团付的钱少了,这个作曲家的作品演出的机会也变多了。” 陈光宪介绍说。但这其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各个地方都想突出自己的地域文化,如何调和,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在委约创作上,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走出了一条国际化的道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总经理任小珑介绍说,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从两个维度去开展中国作品的创作委约和推广。“首先针对一些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作曲家和中国作品,我们会尽量的去联合海外的知名交响乐团,共同开展联合委约。这些作品一经创作,就已经站在世界舞台上了。另一方面,我们也对一些非常具有本土推广特色的作品进行中国范围内的作品委约。”任小珑表示,“中国作品的创作、委约和推广,在整个交响乐事业的发展里面处在一个相当核心的位置。希望通过作曲家的创作,能够把中国作品的生命力表现出来,让中国的观众,甚至世界的观众更多的听到中国特色的音乐。”

苏州交响乐团成立七周年奏响中国经典 第八届中国交响音乐季闭幕

本届峰会适逢苏州交响乐团成立七周年,11月18日晚,峰会在苏交音乐总监陈燮阳执棒的致敬朱践耳——苏州交响乐团七周年音乐会中圆满落幕。本场音乐会以“中国交响乐巨人”朱践耳的第一、第二交响曲和《交响幻想曲》三部经典作品带领大家回顾中国交响乐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成立于2016年的苏州交响乐团是苏州首支职业交响乐团,由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位平均年龄35岁的优秀乐手组成,硕士及以上学历超过75%。8个月完成建团,半年后启动国际巡演,不到一岁半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不到两岁开创国内交响乐团举办专业作曲比赛的先河,不到两岁半在联合国总部奏响中国农历新年音乐会……一系列的创举和成绩,让苏交在业内声名鹊起,也成为苏州城市和江南文化的一张新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苏交七周年音乐会同时也是“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八届中国交响音乐季”的闭幕演出。“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八届中国交响音乐季”由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和中国音乐季艺术中心共同策划实施,旨在回顾和展示中国交响乐一个世纪以来的创作成果,为中国交响乐发展的第二个世纪开局助力。从今年4月中国交响乐团开幕音乐会交响音乐《沙家浜》,到18日晚苏州交响乐团闭幕音乐会《致敬朱践耳》,超过半年时间里,在全国范围内一共有31支交响乐团,8支民族管弦乐团,1支室内乐团和1支学生交响乐团参与其中,共演出42场中国作品音乐会,演出的中国作品总量庞大,类型丰富,对于推广中国交响乐作品、持续扩大中国作品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表示,由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和中国音乐季艺术中心共同策划实施的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从四月份至今共演出了42场中国作品音乐会,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广泛好评,也很好地扩大了中国作品的传播度和影响力。

主办方供图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中国交响乐团发布新乐季 水蓝出任中国交响乐团艺术指导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7
中国交响乐团“交响乐演奏人才培训”汇报音乐会在京上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0
​中国交响乐团公布2024音乐季 中外名家登台演绎世界经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0
中国交响乐为何“写得出”却“留不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0
2023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落幕 聚焦交响乐事业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5
2023世界剧院联盟大会暨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即将召开 聚焦交响乐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8
中国交响音乐季推出原创新作品 《中国音画》即将奏响中山音乐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1
“春暖之江”展现悠扬“浙韵” 浙江交响乐团亮相全国优秀交响乐作品展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