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这份致癌物清单请收下,赶快转给家人!
人卫健康 2023-11-11 19:30

癌症不是由单一因素导致的疾病,基因、生活方式和周围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有可能增加患癌风险。研究表明,通过消除或降低生活方式和环境风险因素暴露,可以避免1/3~2/5的患癌可能性。因此,了解致癌物对于癌症预防非常重要。

致癌物是大众非常关注的话题,所以网上的相关资讯也是铺天盖地,让人真假难辨。有些文章更是赤裸裸的“标题党”,如“这个东西吃了必得癌症”“这些致癌食物,你吃了几种”“不看后悔,全家人得癌症就是因为接触了它”等,把人吓得不轻。

致癌物确实存在吗?

有可靠的致癌物清单吗?

致癌物确实存在,最可靠的致癌物清单来自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0年11月27日,IARC对致癌物清单进行了更新,致癌物分类标准由原来的4类5组(1类、2A类、2B类、3类和4类)简化为3类4组(1类、2A类、2B类和3类),即把原来的第3类和第4类进行了合并。这个清单包含了1023种致癌物:1类致癌物121种,2A类致癌物89种,2B类致癌物315种,3类致癌物498种。

其中,1类致癌物对人体具有明确的致癌性,2A类致癌物很可能对人体产生致癌性,2B类致癌物可能对人体有致癌性,3类致癌物目前尚无法分辨是否有致癌性。

IARC 1类致癌物清单中常见的致癌物

生活中常见的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我们所知的最强生物致癌剂之一,早在1993年就被IARC认定为1类致癌物,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某些菌株产生。除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外,黄曲霉毒素污染被公认为肝癌的另一重要诱发因素。

发霉的花生、谷物、玉米和带苦味的坚果中都极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由于280℃以上高温才能分解黄曲霉毒素,所以食物一旦过期或霉变,千万别舍不得扔掉。除此以外,筷子、菜板、洗碗布等非常容易被大家忽视,它们很容易滋生细菌甚至黄曲霉菌,所以平时要注意清洗干净、保持干燥,而且使用一段时间后要及时更换。

苯并芘

苯并芘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冒烟的地方大多能发现它的“身影”,如煤、木炭、枯木、野草等燃烧,以及高温烹调食物等,都有可能产生苯并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通过汽车尾气、高温油炸食品、熏烤食品等途径接触苯并芘。

烟、酒、槟榔果

烟、酒大家都很熟悉,这里就不详述了,详细说说让人上瘾的槟榔果。我国许多地方的民众喜爱嚼槟榔,这一习惯俨然已成为一种文化。槟榔生长在热带地区,有一定药用价值,但更适合作为药物使用,不适合作为零食长期食用。因为经常嚼槟榔危害很大,不仅会损伤牙齿和口腔黏膜,而且在IARC的致癌物清单中被列为1类致癌物,包括槟榔果、含烟草槟榔、不含烟草槟榔块。

大量研究表明,嚼槟榔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槟榔中含有槟榔碱、亚硝胺等,它们都具有致癌性,咀嚼槟榔越频繁,咀嚼时间越长,患口腔癌风险越高。如果同时嚼槟榔、吸烟及饮酒,患口腔癌的危险将进一步增加。

咸鱼

在IARC发布的1类致癌物中,咸鱼赫然在列,而且还特别标注是“中国式”(Chinese-style)。咸鱼致癌,罪魁祸首是制作过程中产生了亚硝基化合物,如亚硝基二甲胺。咸鱼和鼻咽癌、食管癌、胃癌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且食用者年龄越小、食用量越大、食用频率越高,罹患以上3类癌症的风险也越大。有句玩笑话用在这里很合适,“咸鱼”是翻不了身了!

加工肉类与红肉

加工肉类是指经过盐腌、风干、发酵、烟熏或其他处理用以提升口感或延长保存时间的任何肉类,包括火腿、香肠、腊肉、培根、牛肉干等,是很多“吃货”的最爱。

加工肉类不是健康食物,大多数人还是能够接受这一观点,那么新鲜的肉类呢?在IARC的致癌物清单中,新鲜的牛、羊、猪肉等红肉也被列为2A类致癌物。已有大量流行病学报告发现,食用红肉确实与肠癌、乳腺癌、非吸烟者肺癌的发生有关。

加工肉类和红肉致癌,那我们还能不能吃呢?当然可以,它们是人体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适量摄入没有问题。

咖啡与热饮

说咖啡致癌,其实说的是咖啡里的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一种化学物质,确实被列为2A类致癌物,但丙烯酰胺不只存在于咖啡中,还广泛存在于煎炸、烧烤、烘焙食物中,所有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物在超过120℃的高温下都会生成丙烯酰胺,它使食物变得很香。

1991年,咖啡曾被列为2A类致癌物,但在最新的致癌物清单中,咖啡被归入了3类,意思是“不能确定对人有致癌性”。但喝咖啡不能太烫,因为超过65℃的热饮已被列为2A类致癌物。

不仅喝咖啡不能太烫,喝茶、喝热水也不能太烫,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我们的饮食文化里有一种说法是“趁热吃、趁热喝”,这个观念是时候该改一改了。

为什么是65℃?而不是80℃或50℃?之所以设定65℃,是因为食管上覆盖着一层柔软黏膜。一般认为,适宜的进食温度范围为10~40℃,这层黏膜能耐受的高温范围为50~60℃,65℃算是一个保守分界线了。超过65℃,就会直接烫伤这层黏膜。这种损伤我们察觉不到,只会觉得一口下去热腾腾。偶尔一两次烫伤,这层黏膜可以修复,但如果被反复烫伤,细胞反复分裂增殖,黏膜细胞就会变得很“顽劣”,食管黏膜可能会从浅表性炎症、溃疡发展为异化增殖,甚至导致癌症。

怎样才能知道温度“不高于65℃”?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边吃东西边用温度计测量。一般来说,刚出锅的食物、刚泡好的热茶或咖啡,稍微晾一晾,先吹吹气,抿嘴试探下,感觉烫嘴就说明超过65℃了,等不烫嘴了再吃、再喝。

如何理性对待致癌物

分享致癌物清单,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让大家草木皆兵,而是希望我们在对致癌物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理性对待致癌物。

我们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致癌物的真空环境中。理性对待致癌物,对于能避免接触的致癌物,尽量避免接触;如果无法避免接触,则尽量减少接触。除此以外,要特别强调以下两点。

首先要明确,IARC对致癌物进行分类,不是依据该物质的致癌能力强弱,而是其致癌证据的确凿程度,致癌物级别越高,说明它的致癌证据越明确、致癌性越肯定,换言之,致癌物的分类、接触多少与患癌没有必然联系。

其次,“量变决定质变”,致癌物要导致癌症,取决于接触量、接触频次、接触累积时间等,离开这些来空谈致癌性都不科学。比如,一个月吃两三次咸鱼,每次吃一小条,浅尝即止,问题并不大;同样道理,吃一顿烤肉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可是如果顿顿不离烤肉问题就比较大了。

所以,吃了致癌物清单上所列食物不一定会患上癌症,完全不吃也不一定能幸免。总体来说,癌症发生是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这 6 点烹饪建议,快转给爱做饭的人
科普中国 2023-08-26
错!不想癌症恶化,少吃4种食物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3-07-28
隐藏在身边的5种超级致癌物,看看你有没有常吃!
科普中国 2023-07-19
“可能致癌”后,“0阿斯巴甜”成饮料新卖点?
中国新闻网 2023-07-15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回应有关国际机构发布的阿斯巴甜评估结果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7-14
1天喝无糖饮料不能超9罐?阿斯巴甜被列为2B类致癌物,世卫定调“可能”
澎湃新闻 2023-07-14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9
阿斯巴甜将被列为致癌物?无糖饮料还能不能喝?
​马上营养 2023-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