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实现就医“一卡通用”重在硬性制度护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8 16:39

不同医院之间,能否“一卡通用”?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11月7日表示,我国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了居民在就诊过程中使用任何一种身份证件都能实现“一卡通用”的能力,下一步将推动电子健康卡与其他卡、码协同应用,进一步解决“一院一卡、多卡并存、互不通用”等就医的堵点问题。(11月8日《工人日报》)

当下医疗体系面临众多困境:就医难、排队长、挂号繁琐、缴费难。几年前,国家发改委牵头面向群众征集的社保医疗领域民生堵点问题中,“就诊卡多卡困扰”位列“百堵之首”。医疗领域,从院际之间到区域之间,再到全国一盘棋,是一个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就医过程实现“一卡通用”,是针对现实“一院一卡”等就医堵点而言。拿着甲医院的门诊卡,就只能在所属医院就诊,到了乙医院就只能用该院的就诊卡、医疗卡或者其他卡。不能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共用,打破划地为牢的壁垒和藩篱,就医过程就难能畅通高效。

数据不能在线上跑,患者就只能在线下跑。以医保报销为例,异地就医没有做到“一卡通用”,也就无法实现距区域结算。就医在甲地,还得拿着所有手续回乙地报销,其间的往返奔波既费时又费力,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也无以改善公众的就医体验。实现“一卡通行”让患者不再劳碌奔波,也会提高服务机构的效率,精简服务成本,可谓多方受益。

这方面有诸多的试点和尝试,并体现出了极强的优势,取得了异常显著的民生效应。今年4月,京津冀三地医保局联合印发通知,明确自4月1日起,三地各统筹区参保人员,在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普通门诊就医等,无需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即可进行医保报销。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医疗协同紧迫而重要。从三地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到检查检验结果实现互认,再到从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到普通门诊“免备案”试点,一系列改革打破了各环节的卡点和堵点,医疗服务这盘水就更加畅活起来了。

全国层面诸如此类的先行先试不乏其例,据介绍,目前已经有8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0个省份超过80%的三级医院已接入省级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5个省份开展了电子健康档案省内共享调阅,17个省份开展了电子病历省内共享调阅,204个地级市开展了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不过,相比于全国庞大的医疗体系而言,要实现全国性“一卡通用”,做到应通尽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实行就医“一卡通用”在技术上早已成熟,在硬件条件上也不存在障碍,关键在打破既得利益限制,以及对既有路径依赖,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去强力推行。从已有的经验和现实的情况看,要确保就医“一卡通用”改革顺利推进和有效落实,离不开硬性制度护航。事实上,早在早在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已针对跨机构跨区域健康服务“一卡通”进行布局,但推行的效果并不理想。

对此,需要在工作措施部署后,建立明晰的责任体系,并与阶段性工作目标挂勾,实行严格的奖惩考核机制。畅通举报投诉的渠道,并对阳奉阴违、打折扣、软抵抗等行为给予追究和处罚。除此之外,考虑到医疗领域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要建立事态评估和专业评判的机制,比如对于检查检验结果不互实,要求患者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造成资源浪费和医疗成本增加等行为,不妨在专业评定的基础上作出认定,对违反“一卡通用”原则的行为给予处理,则堵点才不会堵,痛点也才会消除。

文/堂吉伟德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京津冀社保“一卡通”来了!通乘、通游、就医都将更加便利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2
通乘、通游主打一个便利 京津冀社保“一卡通”来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2
“一卡通”应用场景将在京津冀持续拓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5
功能更多元,社保卡将实现全国“一卡通”
新华社 2024-01-25
京雄“同城化”又添新场景,“雄安一卡通”正式发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