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一场“没有对手”的决赛生动诠释残运会精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7 07:20

如果说一场体育比赛,竟然没有名次和奖牌,你会相信吗?10月25日上午,在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女子跳远T42-44/61-64决赛上,22岁的印尼选手蒂亚拉尼和长她9岁的日本选手高桑早生共同走上赛场,向观众招手致意。伤残程度不一样本应该分开比赛,但两个级别各自仅有一人参赛,为了鼓励残疾选手充分展示自己,便将两者合并成一个比赛。按照规定,三人以下项目不颁发奖牌。

就竞技能力和水平而言,亚残运会当然不能和亚运会相提并论,但这并不影响其精彩程度。没有手臂可以游泳,盲人可以打门球、踢足球,残障运动员们克服种种身体上的限制奋力拼搏的身影,常常令观众深受震撼。为了不对残障运动员造成干扰,在比赛过程中观众要保持安静。这也使得亚残运会的很多比赛成了“无声的赛事”。“无声的赛事”体现了参赛选手的力量与坚韧,展现了观众的文明素养。这场没有奖牌的决赛,同样让人感悟良多。

竞技体育除了奖牌之外,其魅力更在于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身体的极限。残障人士之所以参加体育运动,除了康复健身之外,也有证明自己能行的深层次诉求。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因突发灾难或病痛致残之后,最可怕的是难以走出心中的阴影。走出心中的阴影需要残疾人能够自立自强,寻找并确立自己的人生意义,而体育运动无疑为之提供了极好的契机。

刚夺得乒乓球女子单打TT7级冠军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王睿(肢残),2008年汶川地震时因右腿肌肉坏死截肢,陷入了人生低谷。与乒乓球结缘之后,经过刻苦训练获得国际国内多枚金牌,她也重拾了信心与勇气,走出了阴霾。

看到有那么多的残障人士都通过参加体育运动重获新生,开启了“第二次生命”,这也让旁观者理解了大力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残障运动员的拼搏故事,带给观众莫大的激励。一部讲述残障运动员奋斗故事的纪录电影《水让我重生》,不仅是向杭州亚残运会献礼,更为公众打开了一扇理解、感受残障群体的窗口,深化大众对不屈不挠和顽强拼搏精神的理解。

走上赛场就是胜利,完成比赛就是成功。肢体残缺是一种莫大的限制和阻碍,但伤残之躯亦能爆发无限之力。多舛的人生,不幸的际遇,支撑人走过不凡岁月的从不缺乏内心涌发的积极力量。

明知没有奖牌,仍拼尽全力。比赛既是跟对手比,更是一种自我较量。高桑六跳里四跳都因犯规而成绩无效,但最后一跳的4.79米超过之前4厘米;蒂亚拉尼速度不快,努力做到每一跳都踩准踏板,尽管成绩只是刚刚跳进沙坑……在这场真正“没有对手”的决赛,两个人都是与自己比,虽然没有奖牌,但两位选手超越了自己的极限,演绎了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是真正的冠军。亚残运会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奖牌,更在于让残疾人被看见、被倾听、被理解。

真正的勇者,敢对不平的命运说“不”。奖牌之外,不放弃、不服输的拼搏与努力更让人动容,只要能不断超越自己,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冠军。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杭州亚残运会闭幕 中国代表团蝉联金牌奖牌榜第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8
完美收官,杭州亚残运会总奖牌榜来了!
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 2023-10-28
杭州开始部署亚残运会场馆赛后使用 推动残疾人体育设施建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0-28
杭州亚残运会 | 蒋裕燕将担任闭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0-28
蒋裕燕将担任杭州亚残运会闭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3-10-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