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肯爵爷又改编了“阿婆”:留给波洛的老朋友已经不多了
北青艺评
2023-10-23

9月15日是侦探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诞辰。今年,酷爱自编自导自演的肯尼斯·布拉纳爵士,继《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上的惨案》后,第三次将阿婆作品搬上大银幕。于是,作为阿婆粉,我越发理解那些国足铁杆了:明知道肯定会失望,但还是忍不住。

有之前两次前车之鉴垫底,看过《威尼斯惊魂夜》反倒有点如释重负:虽然这次是剧情离原著最远的一次,甚至重头在新编上,却是最接近阿婆原神的一次。

不在解谜在人性

表演是洞察人心的艺术,肯尼斯·布拉纳在这一点上早已登峰造极。他利用自己北爱尔兰人的身份和莎剧王子的影响力,在和家乡事务相关的国家软实力上贡献不小,于是中年便受封爵士。但对阿加莎作品的两次改编,险些败光自己大半辈子的人品和口碑。即便再自恋,也不会如此没有自知之明,更何况票房不相信眼泪。

《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上的惨案》这样的超级IP,群众基础好到地球人家喻户晓,谁都能对新版本指手画脚。而这次他选择了阿婆作品中知名度平平,而且是公认破绽最明显、凶手最好猜的一部。比起先前两小时起步的大制作,《威尼斯惊魂夜》篇幅缩水四分之一,故事背景也从英国乡村别墅挪到异域威尼斯——都说我能力撑不起野心,这回不搞宏大叙事了。

还记得几年前布拉纳半自传电影《贝尔法斯特》,主角一家主卧床头就摆着本《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现实中,那正是肯尼斯·布拉纳的母亲最爱的一本书。“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有的人却被童年治愈一生”。肯尼斯·布拉纳这次改编也是尽孝之举,小心翼翼自然必须。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是阿婆的极晚期作品,创作于1969年万圣节后,单论解谜性确实不算上乘。从1920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算起,写了半世纪的老太太,什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诡计没用过?但年至耄耋,人生智慧及感悟已入化境,于是将重心转入刻画人物动机和心理,对人性的观察如老吏断狱洞若观火,下笔也越发深藏大义。

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让国际秩序、社会规则以及人际关系传统瓦解,曾经罪犯也会遵守的黄金时代传统美德,如今连好人都弃若敝屣,也自然改变了身在其中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创作。于是,这样的现实在其战后的一系列作品中,不动声色地纤毫毕现。

在她创作《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时,社会中坚已经是出生于两次大战间的一代人。战争打碎了上一代要传下的旧包袱,也制造了数不清的新问题;而战后婴儿潮一代,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自我,更不怕犯错。老一代绅士淑女也只好默默承受:亲眼见到苹果桶里溺死人,奥利弗夫人从此不再吃最爱的苹果,这一情节便是最好的隐喻。

电影《威尼斯惊魂夜》套用了原著的核心,也采撷了阿加莎另几部战后作品之精华:降神会的细节可以在《灰马酒店》中看到;母亲对女儿畸形的爱和诡计则明显有《复仇女神》的影子;至于母亲试图剥夺女儿寻找幸福的桥段,出走的未婚夫取名杰拉尔德,都来自无涉侦探推理的“心之罪”系列情感小说之《母女情深》。

移花接木

《威尼斯惊魂夜》让故事发生在二战后初年冷战前沿的“穷光蛋帝国主义”意大利的旧巢,让百废待举和流落他乡这些元素更顺理成章,“将错就错,结果铸成更大不可挽回的错”的故事主线也得到保留。虽然阿婆笔下的夺命鸳鸯在电影中被合二为一,但严格意义上也还是双凶模式,也都是因畸形之爱而犯罪。在那座白天绚烂之极、夜晚黑暗无边的城中,相爱相杀的对立统一,在与该城气质十分相符的表现主义复古构图中挣扎摇曳,最后统统被不见底的海水吞没,只落得“魂断威尼斯”的余波荡漾。

波洛和奥利弗夫人以“被抛下的一代”面貌出场。他们重新融入的方式,从乡间游艺会改为国际范的降神会。其余出场人物,和原著对照,大多换身份但不换戏份,如“谁大牌谁先死”的奥斯卡影后杨紫琼,袭名原著中的讨厌小女孩乔伊斯·雷诺兹,改变的是年龄和外貌,不改的是说谎成性和因此丢掉性命的结局,还多了几分“从小信口开河,长大当个神婆”的因果报应意味。

在这次改编中,阿婆笔下的犯人之林中最漂亮、最自恋、最变态的一个被取消了,多少有点可惜。原著中的第三名死者,在电影里被移花接木成了间接犯——还是那个人小鬼大的利奥波德,同样是敲诈凶手,动机变成了为战争受创而失业的父亲分忧解难,结果推倒了包括相依为命的亲人在内两条人命的多米诺骨牌,小小年纪背负良心谴责独活人间。未成年人涉罪本就振聋发聩,而爱读爱伦·坡、说话缜密有逻辑的小大人,不但没有成为大侦探的帮手反而成了帮凶。这样充满黑色幽默的反讽,可算得上本次改编中的一大亮点。

波洛不再骄傲

对涉案核心人员如此处理,自然是为了众星捧月,重塑“波洛老爹”。和柯南·道尔笔下如下凡天神般无所不能的福尔摩斯不同,阿婆能自成一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始终让她的主角波洛先生和马普尔小姐,代替她用锐利而温柔的眼睛平视众生。随着侦探和作家一起步入老龄,他们对眼下的世界越发陌生便越发悲悯,对案件中涉世未深的少男少女,更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循循善诱。肯爵爷终于发现,与其改变波洛的经典人设费力不讨好还被说耍帅自恋,不如回归之前的扮演者彼得·乌斯蒂诺夫和大卫·苏切特趟得平顺的正道。

但肯爵爷像前辈那样以波洛老爹的眼光和口吻谆谆教诲时,却让人别扭:倒不是油腻爹味,而是总感觉在吹胡子瞪眼。苏切特版的鸭蛋脑袋企鹅步,的确颇具喜感,但从不荒唐可笑,原因无他——断案让人心服口服。

而《威尼斯惊魂夜》先是让大侦探被当成神婆遭袭击险些丢命,又因误食“疯蜜”一时乱了心神,时不时来次跳跃惊吓打断思维。满打满算100分钟的片长,没工夫抽丝剥茧,只能靠灵光一闪。如果说“尼罗河”时的波洛更像007的孤胆英雄,到了“威尼斯”就穿越成了台版包青天——这花花世界鸳鸯蝴蝶们的判官。

最离谱的还在最后。面对奥利弗夫人炮轰自己看见鬼魂杀人却不敢承认,波洛说,“我承认谁都逃不开缠绕在身上的鬼”。这和片头宣告隐退、一脸颓相的他首尾呼应。如此闭环让人恍然大悟:虽然对阿加莎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导演其实始终未曾认可她给予波洛的核心人设:骄傲。

从1920年在“斯泰尔斯庄园”首度出场时“看起来状态很不好”,到《罗杰疑案》时短暂隐退回乡下种西葫芦,再到1975年最后一案《帷幕》时大限将至轮椅不离身,波洛状态不好的时候也常有,但他什么时候放下过自己的骄傲?大脑中小小的灰色细胞又何曾停止过运作?现在这位面临职业危机时充满忧郁、缺乏自信的男人,更像是肯尼斯·布拉纳主演的另一位神探、陷入中年困境的维兰德,而不是少有的同时具备聪明、可爱和骄傲三种特质,在世界经典人物画廊里独一无二的赫尔克里·波洛。

据称肯爵爷的波洛系列第四弹已在筹划中。说实话,比起已经没什么偶像包袱的波洛,笔者反而更担心的是灵魂配角:“尼罗河”让忠诚高贵的雷斯上校也成了有罪之人;“威尼斯”则让阿婆化身、宽容娴雅的小说家奥利弗夫人成了尖酸刻薄的市井徐娘,并直接攻击起波洛的人品来。诚然,对人类前所未有的巨变时代,有着老灵魂的波洛和阿婆本人可能愈发感觉看不懂和力不从心。但除了众叛亲离,总还有别的办法表现这种无力感。否则,改编一部就让波洛失去一个朋友,留给他的老朋友已经不多了。

文/黄哲

编辑/于静

相关阅读
回忆零食的卷土重来
茜茜姐妹在首尔 2023-06-12
蛇口戏剧节:场所精神与鲶鱼效应
北青艺评 2022-12-14
纸扎的世界,每一个“我”皆不可逃
北青艺评 2022-12-14
进入“金钱世界”后,每个人都输给了欲望
北青艺评 2022-11-30
追光 | 恩博洛进球拒绝庆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24
当男性大师们沉迷自恋,“她们的电影”却如此不同
北青艺评 2022-09-07
俄罗斯一架载有17人的安-28飞机在俄托木斯克州失踪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07-16
法国南特市一座教堂发生火灾 目前火势已经受控
中国新闻网 2020-07-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