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论坛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2 18:00

10月21日,由清华大学主办的首届“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论坛开幕。来自中、美、俄罗、英、法、日、德等13个国家4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开幕式。论坛旨在深入发掘甲骨文等古文字的思想文化内涵,发扬和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推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论坛同时在清华主楼大厅展出了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建设以来的实施成效和学术成果。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的大学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弘扬的重要载体,要努力成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重要力量。清华自建校之初就非常重视对“冷门绝学”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学校通过成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才、积极推动古文字跨学科研究等,取得一批重要学术成果。相信此次论坛定会深化和拓展古文字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各文明交流互鉴,清华古文字研究也定会秉承“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

论坛围绕设立“中国早期国家与社会”“清华简专题研究”“商周文字研究”“战国秦汉文字研究”四个分会场。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百余位学者围绕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研讨。复旦大学教授裘锡圭请会务组代为发布了主旨文章。他在题为“涵义与‘马那’类似的‘精’这个词在殷墟卜辞和西周较早青铜器铭文中已经出现”的文章中认为,“精”出现很早,只不过不用“精”而用“晶”表示。

芝加哥大学教授夏含夷(Edward Louis Shaughnessy),牛津大学教授麦笛(Dirk Meyer),香港恒生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清华大学名誉教授张光裕分别作主旨演讲。夏含夷通过“想要与致使:四论周代‘甶’字用法和意思”的演讲,强调了出土文献中的“思”字大多时候表示的词义是“想要”,而非通常认识中的“致使”。麦笛作题为“论安大简《论语》为一篇基于论述的文本:制造作为‘哲学制度’的孔子”的演讲。在“新见清华简‘谦’‘诚’二字形构的沉思”的演讲中,张光裕认为“谦”“诚”二字形构理应晚出,复因辞例显示其词性隶属之印证,进而推测,清华简中部分简文书写年代或有可能隶属战国晚期偏晚。

作为校级重点文科科研机构,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自2008年成立以来,先后被遴选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与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中心当前主要任务是对清华大学抢救入藏的战国竹简——“清华简”进行保护、整理与研究,同时开展甲骨文、金文、战国秦汉等其它出土文献的研究工作,并参与学校实施的强基计划及古文字学博硕士授权点的人才培养。截至目前,中心已出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整理报告12辑、《甲骨文摹本大系》(共43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系列丛书首卷《〈逸周书〉诸篇》等相关著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叶婉

相关阅读
历史|什么是古文字,古文字是如何识别出来的
历史学堂君 2024-11-23
“冷门”不冷 “绝学”有继——走近热爱、研究简牍的青年人
光明日报 2024-08-13
古文字在博物馆是怎么“活起来”的
中国青年报 2024-07-12
国博发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阶段成果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01
楚简制作技艺传承人:搜寻尘封千年的文字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4-02-13
让古文字“活”起来
人民日报 2023-05-09
“清华简”英译系列丛书首卷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8
期待“一字十万”效应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古文字研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