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听劝式”旅游为何风靡
光明网 2023-10-19 11:00

媒体发现,近期“互助式”“听劝式”秋游在长三角地区风靡。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上,年轻人有的乐此不疲地分享旅游体验,有的求助、发帖寻找自己青睐的旅行方式,“供需”双方在彼此奔赴中解锁旅途的精彩。

有记者搜索发现,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湖州等地“旅游听劝”攻略数量众多。“求助前方实况”“旅游我会听劝”“出游白名单”“本地人忠告”“旅游避雷”等成为热门词条。在某社交平台,“旅游听劝”类的热门笔记,关注、点赞、评论量一直保持在较高位。有资深“驴友”向记者介绍,“看别人分享的信息,就晓得如何避开客流高峰时段、路段,找到他人私藏的地道玩法。比如,开学季后错峰参观南京博物院能减少拥挤,在晚间游览上海北外滩人少景美……拖家带口出行前,我都会搜一搜目的地酒店白名单、‘炫饭’白名单、线路白名单。根据别人亲身体验,临时修改决策。”

攻略是自上而下指导式的,劝告却是过来人的“掉坑”与艰难“爬出来”以后的肺腑之言。“听劝式”旅游,作为一个新出现在互联网上的名字十分吸睛,甚至有让人会心一笑的效果,但这只是趣缘关系与趣缘社会的另一个表象。

趣缘关系是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为纽带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于血缘、地缘、业缘关系,趣缘关系天然地建立于个体个性化的爱好或意趣之上,是一种个体主动构建的、追求其自由实践和全面发展的社会连接。旅游首先构成了第一层的趣缘关系,个体能够在社交媒体、网络小组、分享网站等基于趣缘关系构造的社会群体,比如粉丝团体、数字游戏公会、豆瓣小组等趣缘连接中产生强烈的社会认同和集体归属感,并能在圈层文化的包裹中实现深层心理需求,彰显个性自我。

“听劝式”旅游的基础是兴趣相同、需求相同,比如都热爱某一类美食、某一类美景,甚至某一类消费方式。而这些相同点也指向了文化需求的相同、价值观的相近。生存在数字化世界中,每个人的行为都化身为数据,而每个人也成为信息本身,被其他信息所关联。趣缘的背后其实是一种信息的筛选方式,目的是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找出“我”所需要的、符合“我”的需求的那些信息。受众会因为对相关事件感兴趣,从而寻求与自身兴趣相契合的群体,也会由于个体对环境的陌生感处于一种观望的状态。当大多数观点相同时,会形成强有力的共鸣,从而将偶发性行为转为一种认知追随行为,甚至通过转发分享来加强认知与归属感,组建成一个有粘性的新型关系。

趣缘社会于经济、消费作用巨大。在趣缘社会中,人们因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聚在一起,这为旅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消费群体。例如,喜欢户外运动的人们可以组成户外运动俱乐部,这些俱乐部组织各种户外活动,如徒步旅行、攀岩、冲浪等,这些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加入,从而为旅游产业提供更多的消费者和市场份额。反过来,在旅游过程中,人们可以结交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不同趣缘群体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从而推动趣缘社会的发展。

当然,也存在着问题。在趣缘社会中,人们容易过度沉迷于自己的兴趣领域,而忽略其他人的观点和需求。这在旅行中,往往表现为在互联网上接触到的大部分信息都是自己感兴趣或认同的内容,导致了旅行中视野和思维的局限性。同时,一些网红景点内容可能会刻意迎合观众口味和需求,导致人们在旅途中的所见单调趋同。

最好的风景,在脚下而不在网上。互联网上的劝告虽然发自肺腑,但我们还应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接触不同的观点和文化,避免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而忽略了那些并不在劝告中却打动人的一程一景,一花一草。

文/光明网评论员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听劝的启辰,开始转行“卖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6
岚图知音何以“知音”?主打一个“听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2
当前房地产一线观察:市场反应积极,白名单项目“应贷尽贷”
新华社 2024-06-03
打好政策“组合拳” 做好“市场+保障”必答题——当前房地产发展形势一线观察
新华社 2024-06-02
青少年科技竞赛为何又现“拼爹”质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1
“黑竞赛”屡禁不绝,中小学竞赛项目该如何规范
光明日报 2024-02-27
北青快评|“最听劝老板”救活伞厂的借鉴意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3
陆续下场花式整活,2024年开年最卷的行业为何是文旅
中国新闻网 2024-01-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