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让视障人士也能“看”电影,这样的“盲人节”活动传递了啥信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5 15:56

今年10月15日是第40个国际盲人节。

近日,一场特殊的电影放映活动在上海的华谊兄弟电影中心举行。这是2023国际盲人节暨上海市第十一届无障碍电影日主题活动,现场有200多名残障人士、助残志愿者、社会爱心企业职工等共同观看了电影《奇迹乐队》无障碍版本。当灯光暗下,电影开始播放,比画面更早出现的是声音,是电影的开场讲解。整个放映过程中,在人物对白和音乐间隙,就有主持人解说画面内容,既有电影里的场面介绍,也有人物的行为、神态等描述。

路遇盲人,很多人都会伸出援手。但视障者“看电影”,这种天方夜谭的事情,很多人可能想都不曾想过,甚至觉得视障者就应该“听电影”,不能有“非分之想”。

影视作品是一门集视觉和听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作品。可以想象,视障者只能听不能看,对其欣赏影视作品造成了巨大的不便。而无障碍电影在电影原音之外,还有旁白的声音,无疑极大地弥补了视障者的视觉缺憾,有助于帮助其在脑海中浮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画面,更好地欣赏影视艺术。

视障者从“听电影”到“看电影”,一字之差背后彰显的是对残障群体的关爱已经由表入里,迈向无障碍融入社会生活的层次。

视障者当然需要被关爱,但不宜被“特殊对待”,而应该融入我们的生活。但是,常人总想以俯视形式来关怀他们,却容易忽视他们的真实内心。电影讲述只是一种媒介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去帮助视障者做信息的补偿,填补他们精神需求的同时,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换言之,视障者能不能“看电影”,关键并不在于电影本身是不是精彩,而是为他们打开了另一扇窗。

助力视障者“看电影”,这样的公益活动并非第一次出现。2017年底,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东方嘉影电视院线传媒股份公司共同启动了“光明影院”公益项目,旨在通过为视障人群提供电影公益服务,构筑“文化盲道”。不同于普通的录音剪辑,无障碍电影对电影进行场景分解,在对白和音响的间隙,用视障人士能够理解的语言,讲述画面信息及其背后所包含的情感与意义,帮助视障人群欣赏一部完整的电影。

一年前,随着中国广电“光明影院”公益点播专区正式上线,该公益项目再一次升级。中国广电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残联支持下,联合中国传媒大学集中攻关,通过有线电视平台为全国1800多万视障人士开设了“无障碍电影”免费点播专区。借助深入千家万户的有线电视平台,意味着视障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看电影”了。

对残障群体的关爱,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视障者“看电影”,固然是托了现代科技之福,但更彰显了社会的温度。若非有心,又有谁会顾及这等“小众”之事。科技同样有温度和情感,通过技术和平台能力,让文化作品更加普惠,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看见”,这或许就是上海此次“盲人节”活动所想要给外界传递的重要信息。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AI助力无障碍影片生产 “无障碍剧场”上线让视障人士观影自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2
无障碍博物馆、无障碍影院……视障人群的“文化盲道”这样搭建
央视新闻 2023-12-03
国际盲人节 市残联携手中传开启“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公益展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3
因为“光明影院”,许多视障人士欣赏了人生第一场电影
人民日报 2023-03-16
阿里巴巴举办视障艺术公益展 向社会开放国内首套中文盲文注音字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