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落幕 戏韵悠长点亮文化繁盛之光
北京丰台官方发布 2023-10-05 10:00

10月4日,随着“国风超有戏”国风戏曲音乐会的结束,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为期七天的主场活动,在北京园博园圆满落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丰台区相关领导及艺委会专家代表出席闭幕式。闭幕式上,优秀青年学术论文获得者、中国戏曲票友大赛金奖选手、“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人气之星”称号获得者、参演单位代表,先后获颁荣誉证书。

9月28日至10月4日,20个省区市近50个优秀院团院校,围绕梨园精品、梨园荟萃、梨园嘉年华三大板块,联袂奉上120余场演出、百余场次讲座导赏对谈、近200场次互动活动,现场吸引来自全国的游客近10万人次,观众年龄构成更加年轻化。其中,线上30场直播展播,借助线上形式登陆多家网络平台,满足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需求,累计点击量超过2000万次。随着戏曲周热度的上升,也吸引了众多网络达人游园打卡,通过自媒体分享他们在戏曲周的“赏、游、玩、购”,中国戏曲文化周相关话题的视频浏览量、阅读量累计超过8000万。相关媒体新闻报道覆盖全球86个国家,更有200余家海外主流网络媒体进行多语种转载。据统计,本届戏曲文化周全网全媒总浏览量超过5.6亿。为人民群众奉上了一场场丰盛的戏曲文化盛宴,也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闪耀时代光芒,进一步焕发生机与活力。

651d64d2e4b023791749d542.png

集结名团名剧名家   场场好戏精彩不断

 本届戏曲文化周在坚持艺术品质的同时,对题材、观演模式、艺术表达等方面做出创新探索,生动展示了新时代中华戏曲繁盛多姿的景象。

阵容强大、星光璀璨是本届戏曲文化周的一大看点。本届戏曲文化周汇集了20个省市近50个优秀院团。尚长荣、李玉芙、杨少春、岳美缇、谷文月等戏曲名家或在现场或以视频形式亮相,让观众近距离聆听戏曲“大师课”。在阳光剧场,京剧《四郎探母》、昆曲《牡丹亭》、评剧《秦香莲》、北京曲剧《四世同堂》等经典剧目与原创少儿京剧《红楼梦》等原创新编剧目交相辉映,赢得观众掌声、叫好声不断。

本届戏曲文化周演出的剧目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尤其是一些地方园结合地方文化,演出了很多充满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和鲜明的艺术个性的剧目,令观众大呼过瘾。

忆江南园,黄梅戏等江南地区广为流传的戏曲剧种纷纷登场,让人在亭台楼阁中感受江南戏曲之美。闽园里,每天都以不同英雄人物为主线讲述三国故事,京剧《空城计》《斩马谡》《辕门射戟》《白门楼》让观众沐浴在厚重的三国文化中。晋中园里,山西省晋剧院的《吃盒子》《戏叔》《渭水河》《挡马》等剧目充满民间艺术韵调,体现了山西戏曲文化的精髓。岭南园里,四川省川剧院带来的《变脸·吐火》《滚灯》等节目惊艳展示川剧绝活,观众时而捧腹大笑,时而如醉如痴。

除了演出之外,本届戏曲周还精心组织了学术活动,包括以“传承戏曲文化加强创新转化”“戏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和“中国戏曲中的美学追求”为主题的学术论坛及青年论文征集活动,搭建戏曲行业交流互鉴的平台,让广大戏曲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推动戏曲艺术鉴赏交流、传承发展。研讨会上,国内知名戏曲专家学者及地方院团代表从多个维度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分享真知灼见,共同助力戏曲艺术传承发展。

来自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的赵红主任向同行介绍了汉调桄桄在传承发展过程中的情况。“这次能够参加中国戏曲文化周,给我们戏曲创作人的创作和发展也带来了动力。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专家和观众的关注,对我们有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赵红说。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谭孝曾至今已经参加了六届戏曲文化周。“从九月底到十月初这个期间,观众一进入园博园,就可以随处看戏、赏戏,无论是京剧、昆曲、梆子还是其他剧种,能欣赏到各剧种的优秀剧目。可以说,本届戏曲文化周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很好的一个平台,为普及京剧、弘扬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谭孝曾说。

以戏会友切磋技艺   迷上戏曲圆梦舞台

本届戏曲文化周坚持专业性和群众性相结合,进一步发挥戏曲文化品牌服务大众的特点,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让资深票友和戏曲“小白”圆梦舞台,各得其乐,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幸福感、获得感。

“太热情了!”在北京园博园的剧场舞台上,端庄俊秀的舞台形象、行云流水的戏曲程式、流光溢彩的舞台呈现,吸引了观众游客争相打卡。来自票社、儿童社团的青年才俊与小小少年各展才华,拿出了看家本领,为大小观众奉上了诸多精彩好戏。舞台上,他们展示技艺,弘扬国粹。舞台下,他们相互交流各行、流派唱腔,传承并传播戏曲艺术。

明天剧场的“嬉戏”亲子剧场上演的戏曲儿童体验剧《新三打白骨精》以孩子的视角全新演绎经典西游故事,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知戏曲魅力。铁枝木偶戏《江湖情仇》《杏元出塞》《共保家国永安泰》把剧中人物的唱念做打通过木偶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激发孩子热爱戏曲艺术的热情。

在园博园的各个舞台上,戏曲艺术的群众力量正悄然迸发着蓬勃生机。北京邮电大学在读研究生韩婷初中的时候就喜欢唱黄梅戏,但一直没有跟专业老师进行系统学习过,当看到本届戏曲文化周将举行丰富多彩演出的消息后,就兴冲冲来到忆江南园,穿上戏服登台跟老师体验一下《女驸马》选段。“很开心在园博园的舞台得到了跟专业老师学习的机会,这也算是圆了我的一个梦想。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戏曲演员,但始终怀着一颗热爱的心。”韩婷说,“戏曲艺术需要我们年轻人发扬。以后,我希望好好学唱腔、声调,练好基本功,能够顺畅的把身段做好,唱腔唱好。”

中国戏曲票友大赛一直是票友的盛会。本届戏曲文化周戏曲票友大赛,首次实现“零门槛”开放,参赛选手不限地区、不限国籍、不限剧种、不限行当,均可报名,受到了广大票友尤其是青少年票友的热烈欢迎。据统计,本次活动中,少儿选手占选手总数的46%,涉及20个剧种,显示戏曲艺术正在获得越来越多青少年群体的喜爱。本次票友大赛设置京剧、评剧等剧种,分为成人组、少儿组等组别,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票友参加。参与者热情高涨,经过激烈角逐,胡松、贺烁嘉、韩香、杨淑雨、李政芳、崔宇萱共6位票友获得金奖。同时,获奖选手代表与学生戏曲社团、网络戏曲达人等在阳光剧场也呈现了多场精彩节目。

“本届戏曲文化周有一种沉浸式、参与感和融入感,使得整个园博园变成一个戏曲的世界。”国家京剧院一级编剧、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池浚说,无论是各个院团的展演、路演、教学,还是互动游园活动,都让老百姓感觉戏曲就在身边,不再遥远、专业和高不可攀。

池浚认为,本届戏曲文化周不断增强群众的体验感。“不论男女老少、戏迷还是票友,都能够在这里打开戏曲的围墙,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有的人受到了戏曲文化的熏陶,也有的人从戏曲本体上得到了启迪,每个人都获得了戏曲融入生活以后带来的幸福感。”池浚说。

跨界融合合力破圈   文化惠民共谱新章

 新时代,戏曲艺术传承面临诸多新机遇、新挑战,如何借力技术与其他艺术优势合力实现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戏曲”到“戏曲+”合力推动“破圈”传播,本届戏曲文化周展现了一些新想法、新形式、新表达,架起了戏曲与青年观众之间的良好沟通桥梁。

为了将优秀传统戏曲送到更多地方,本届戏曲文化周联动山东郯城、福建厦门等戏曲资源丰富的城市设置分会场,多点联动。同时,充分发挥线上演播便捷化的优势,在“戏曲中国”等平台对16场精彩的线下演出进行网络直播,还展播了豫剧《苏武牧羊》、越剧《红楼梦》等14台优秀剧目,让观众透过小屏幕最大化地欣赏到舞台细节,感受梨园文化。

作为一大特色和亮点,本届戏曲文化周推出了很多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戏曲跨界融合活动。台湾园、5号门广场、北京园门前广场惊喜上演“戏曲快闪”,从《战马超》中的“快枪”、《虹桥赠珠》中的“出手枪”到《国粹芳华》中的“彩唱”“舞绸”“武打荡子”等戏曲绝技绝活一一亮相。“有些场面我光顾着看了,都没录像!明天还要再来一次!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内容这么丰富的戏曲快闪。”有现场观众直呼没有看够。

知名歌手、戏曲名家、网络达人联手献上的国风现场音乐会,将国潮体验与戏曲艺术完美融合,让观众感受到别样浪漫。《天下第一角》沉浸式游园活动,通过“沉浸体验+剧情推理+戏曲演绎”的娱乐项目,让传统戏曲艺术走近年轻人。此外,本届戏曲文化周还推出了“戏曲周智慧平台”小程序和“解锁你的戏曲cp”线上游戏。“戏曲周智慧平台”包括园内导览、问卷调查、“天下第一角”互动游戏等多个板块,让观众更加“智能”地游园看戏、参与互动活动。而当游客进入“解锁你的戏曲cp”线上游戏后,通过“心理测试”即可在戏曲世界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他\她。

“平时,我比较关注评剧在新时代的守正创新。本届戏曲文化周是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让我思考今后如何用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和眼光来创造更优秀的剧目。”天津评剧院院长、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说,通过本届戏曲文化周,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戏曲、爱上戏曲、推介戏曲、传承戏曲,以文化自信引领戏曲艺术繁荣发展。

来自河北廊坊的秦腔组金奖获得者李政芳表示,从小热爱戏曲,一直想突破与提升自己。来到戏曲周感受戏曲博大精深百花齐放,可以与更多的秦腔票友互相切磋技艺,振奋人心同时更多的是增强自信,希望今后每届戏曲周都来参加学习。

来自天津的评剧少儿组金奖获得者杨淑雨小朋友激动的告诉记者,小时候因为奶奶是评剧发烧友,从小被带着听戏,耳濡目染爱上评剧,所以决定把评剧传承下去。来到戏曲周感觉打开了戏曲大门,找到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对于将来的戏曲学习更加充满信心,对未来也是一种鞭策。

本届戏曲文化周还举办了戏曲行业展示交易会,促进民族乐器、优秀剧本、戏曲服饰等行业交流。面向游客,开展“以戏观城”、戏趣梨园市集等活动,搭建戏曲特色消费场景,促进文化消费。在国风雅韵·戏曲行业交易会的乐泉二胡展会,展出的二胡种类有京胡、板胡、月胡等十几种。“二胡始于隋唐,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次,我们从乐泉来到北京园博园参展,就是想借助戏曲周的平台发扬二胡文化,让戏曲周的观众在喜欢看戏之外,也能欣赏、关注民族乐器。”来自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的田宁说。

据了解,本届戏曲文化周主场活动结束后,还将在北京园博园、市内外专业剧场以及学校、街镇等地,组织开展不同剧种的戏曲演出、曲艺专场、传统乐器培训、戏曲进社区、戏曲进学校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常态化活动。未来,中国戏曲文化周还将继续扩大剧种覆盖面,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348个剧种全覆盖。同时,在总结前几届的基础上,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国际,联动全国广大戏曲人共同擦亮这张亮丽的名片。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梅韵千秋·流芳两岸”海峡两岸(泰州)梅兰芳艺术文化周启幕
中国新闻网 2024-07-25
昔日粮仓变身社区商业!钱粮市集为顺义商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北京顺义微信公众号 2023-10-06
九朵“梅花”绽放中国戏曲文化周 一晚看尽燕赵大地戏曲精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05
北京顺义这所幼儿园已投入使用,可提供270个学位
北京顺义 2023-10-05
近200场活动吸引游客近10万人次 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落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04
双节园博赏大戏 诸多稀有剧种亮相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02
名家名团荟萃 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8
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9月28日起亮相北京园博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