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历史|“男不拜月”从何而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30 18:00

晚清、民国留下的月光纸雕版图案

中秋赏月是大家都了解的习俗,但其实古人除了赏月,还有一整套拜月礼仪。清代的富察敦崇在其著作《燕京岁时记·中秋》中提到:“京师之曰八月节者,即中秋也。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中秋节之夜,为什么一般女子拜月,而男子不拜月呢?

这就要说到我国传统的阴阳思想了。古人认为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太阳自然是至阳的,而月亮是至阴的,其另外一个名字就叫“太阴”,古人一般认为祭月就是祭祀太阴星君。而月亮本身就代表“阴”,男子在一般情况下,也就不便拜月了。

但是不是古代的男子就一定不拜月呢?并不!国家级别的祭月大典是非常隆重的,自然有很多男性的礼仪人员。例如在《大明会典》里就有清晰的记载:“建夕月坛于阜成门外。以秋分祭月。亦以星辰从祭。俱不奉配。”且“夜明帝社稷,宗庙先师六奏。舞皆八佾……嘉靖九年、定文武舞生冠履佾数、俱如旧制……夕月坛用玉色罗。”关于明代国家级别的祭月大典,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读一读《大明会典·卷之八十三》里记载的全部祭月流程。

刚才简单说了一下我国古代国家级别的拜月大典,那一般性质的民间拜月又是怎样的?拜月活动在唐朝开始盛行,一直延续到后世。为什么要拜月呢?因为,古时人们觉得“月老”是掌管人们姻缘的神,古代妇女用拜月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心愿以及思念。未出嫁的闺中之女,在中秋时节,看到新月便随地而拜,乞求“月老”能给自己“牵线”,得到一份美好的爱情。而一般民间性质的祭拜活动,各地风俗虽有不同,但大多以官方简化的“释菜礼”作为一个基本参考,有的人戏称这叫“万能大释菜”。

可能大家不知道,中秋的习俗不仅仅是吃月饼、赏月,在明代中秋祭月时,要焚带有桂花树、捣药玉兔的“月光纸”。所谓“月光纸”,上面绘着月宫情景,桂树婆娑,兔杵而立。

拜月的礼仪流程一般为:

一、迎神:将月光纸与供品摆在供案上,供案正对月亮。

二、拜月:同初献礼,即拜,献爵、献香,拜礼,后读祝文。若三献拜月,则亚献、终献的礼仪同前面一致,只是亚献、终献时,不用读祝文。

三、送神:由赞引高呼送神,将月光纸与祝文焚烧。

拜月仪式寄托了古人对团聚、康乐和幸福的期盼,只是随着时代发展,这一仪式已逐渐消亡。以月寄情,无论是赏月还是拜月,古今皆然。

文并图/高静(古代礼仪讲师、汉服设计师)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