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在杭州亚运会体操男子个人全能决赛中,预赛排名第一的中国选手张博恒,凭借稳定而出色的发挥,在6个单项中拿到5个单项第一、1个单项第二,最终以89.299分、领先第二名日本选手北園丈琉2.267分的优势,夺得金牌。
巴黎奥运周期,张博恒正在逐渐成长为中国体操队的领军人物。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在东京奥运会前最后一刻,张博恒落选了。但他说当时并没有太多遗憾,毕竟那时的他大赛经验缺乏,奥运会对于他而言还是一个有些遥远的目标。2022年是张博恒展现天赋与实力的开始,那年世锦赛上他大放异彩,个人全能项目击败奥运会冠军桥本大辉,使他一战成名。也正是从那时起,张博恒与桥本的名字被联系在一起,他们年龄相仿,实力相当,注定将成为未来五年的对手。
2022年世锦赛,张博恒输给了桥本大辉,他当时状态低迷,伤病很多。很少人知道的是,那届世锦赛期间,队医甚至给张博恒进行了放血治疗,希望尽快消肿,但效果一般。今年成都大运会,张博恒与桥本再度相遇,但原本以为的巅峰对决却因为桥本的意外受伤而提前结束。杭州亚运会,张博恒没有再次遇到桥本,对手在这个时间出战世锦赛,张博恒的这个冠军略显“寂寞”。不过,在明年的巴黎,两人就要正面交锋了,那时会产生真正的王者。
张博恒说,他自己最初练体操时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刚练体操时,我特别爱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当教练布置完当日的训练内容后,我就开始哭啊哭,觉得很难完成,但实际上也并不是。那次我对着体操馆的镜子哭了两个小时。”张博恒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我用了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太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体操在当时就是练啊练,完成每天的训练,也不会想以后就走上体操的职业道路,也不知道体操到底会给我带来什么。”
真正改变张博恒对于体操的看法,并让他真正意义上开始认真对待体操,是在他15岁受过的一次脚部重伤。“当时脚部骨折了,很严重,后来做了手术。脚部植入了两根钢钉,直到现在都没取出来。”张博恒有次脱下袜子,让北京青年报记者看了看他的伤脚。“虽然钢钉没取出来,但没影响,我觉得这条受过伤的脚,更有力。”他一带而过说道。
张博恒向记者展示脚上的伤痕
张博恒那次受伤让他远离体操近半年的时间,他有了更多时间思考自己与体操之间的关系,以及日后的方向。“那次受伤后,我对待体操的看法改变很大。应该说也是那次受伤后,让我对于体操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也让我真正意识到应该负起责任。”张博恒说,“在那之后,我觉得练体操就没有那么苦了,反而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让我觉得自己在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张博恒最初被很多中国体操迷关注,是在2021年上半年的全国体操锦标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上,那次比赛张博恒斩获男子自由操金牌,以及男子团体、全能两枚银牌,并成功入选中国体操队的奥运集训大名单。对年仅21岁的张博恒用横空出世来形容并不为过。
当时外界热议的是,张博恒是否能成为东京奥运会的一员。要知道,中国体操队最希望拿到的奥运会金牌就是男子团体,而阵容中除了肖若腾、孙炜外,他们还需要更多的高水平全能运动员。但同时,张博恒又太年轻了,不要说是奥运会,就是世锦赛或者一次正式的国际赛事,他都没有参加过。最后,张博恒只是东京奥运会阵容的替补队员,他未能登上梦想的舞台。“说实话,没有进入东京奥运会,我其实没有什么遗憾的,因为我当时大赛经验几乎没有,要是突然去了奥运会,其实很多方面都心里没底的。”张博恒对北京青年报记者回忆当时的感受。
虽然没有出战东京奥运会,但张博恒出战了同年的世锦赛,这让他一战成名。因为张博恒击败就是奥运冠军桥本大辉。“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感到很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在比赛中,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比拼的,对手中有奥运会冠军,我希望能够向他们学习。在6个项目中,中间项目鞍马我出现了失误,当时我就是想继续追赶对手,也没有想其他更多的。在最后时刻能够夺冠,我当时也有些蒙,缓了很久后才意识到自己是世界冠军了。夺冠的那天晚上,我更是辗转反侧,很难入睡。”他说。
张博恒去年继续征战世锦赛,再度与桥本大辉相遇,但这次他却输了。“说实话,我觉得没有遗憾。因为那个时候我状态不好,当然桥本状态也不是很好。而且,我当时还有好几处伤病,脚部、腰部、肩膀等。其中腿还磕到了杠子上,肿得特别厉害。”当时为了让受伤部位尽快消肿,队医每天都要给张博恒扎很多针,甚至采用了放血治疗。
张博恒与桥本大辉相差一岁,两人都是全能项目的顶级运动员。未来五年,他们都将是彼此最为强劲的对手。今年大运会时,张博恒又有了与桥本大辉直面竞争的机会,但遗憾的是,桥本在鞍马比赛时头部受伤,提前退出了比赛。当时看到桥本受伤后,张博恒走过去询问后者的伤情。“当时我觉得挺遗憾的,看到他受伤,我也被吓了一跳。”张博恒说。
但无疑,张博恒与桥本大辉在明年巴黎奥运会的竞争才是最令人期待的。张博恒说:“我很欣赏他,他真的很强。同时,我觉得有桥本大辉这样的竞争对手,其实是一件好事情,会让我的训练、比赛不无聊,对于每个细节都要更好地把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翔
编辑/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