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网红主播连续“塌房”,问题究竟出在哪?
团结湖参考
2023-09-23

自从教会家里老人玩抖音,我就有了另外一项任务,即要经常要给他们解释,这个南天门显灵是特效,那个飞碟视频是假的,那个发生大地震的新闻也是好几年前的事儿了。所以当看到有那么多老人家拿着自己的养老金、医药费给网红“秀才”打赏,我也就能理解了。在令人炫目的视频技术和人设包装手段面前,老人的认知确实容易跟不上。

别说老年人了,年轻人也逃不出这些坑。近日四川凉山州通报了“系列网红直播带货案”,我上网看了看涉案的“凉山曲布”“凉山孟阳”等几个帐号的视频,这几个主播都是二十出头,虽然穿得破衣烂衫,但一张脸显然是精心修饰过,有时还故意把破旧的衣服领子拉得很低。在他们的视频里,大凉山的农民过得贫苦而勤劳,他们帮助乡亲们售卖滞销的红花、贝母等特产。再配上张韶涵唱的《阿刁》作为背景音乐,这让她们看上去简直就是大凉山上的白莲花。

事实上,让人动容的这一切,全都是“人设”,是演出来的。大凉山的乡亲可能的确还不富裕,但也不是他们所拍出来的到处断壁残垣、鹑衣百结的样子,那是好不容易才找到的直播场景。他们的身世也没有那么惨,甚至打着“扶贫助农”名义售卖的特产,根本就不是大凉山产的,而是从外地运来的,钱自然也不会落在大凉山农民兜里。这一切都是打造网红主播的MCN机构,一手包装策划出来的。

农村套路深,城市里更是防不胜防。被网友一手捧起来的李佳琦最近也塌房了,爱美的小姐姐们发现,这个以前帮她们把化妆品价格打下来的人,卖一支眉笔都要79块钱,还嫌弃粉丝太穷。有行业中人揭秘,李佳琦早已不是把价格打下来,而是利用全网最大流量的垄断地位做筹码,要求厂家不许在其他主播那里给出更低价,成功地把价格“抬上去”了。借助广大普通网友给的流量火起来后,直播一哥毫不犹豫地把“镰刀”伸向了普通消费者。

为什么我们总会掉进这些人挖的坑里,是我们太傻么?其实是因为我们和这些主播团队,根本就不在同一个智力“量级”上。网友数量虽然庞大,但每一个都是个体。而这些主播和他们的MCN机构,是资本砸出来的团队,他们汇集了一帮“聪明人”,每天都在处心积虑研究,怎么才能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贪小便宜等人性弱点,把东西卖出去。这样一种智力对比下,可以说普通人上当才是常态,能忍着不买的才是“狠人”。

这些主播团队之所以这么没下限,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直播带货这一行“贫富差距”太大了。在这个行业里的“顶流圈”,且不说李佳琦这个级别的,此前某网红播主自曝,一场直播下来他本人收入400万,一晚上赚的钱就比普通人一辈子还多。但如果没有流量,比如我的朋友,某个周收入才40元。可以说在这个名利场里,有流量你整个团队都赚得盆满钵满,没有流量就只能眼看着人家成为传说。

在这种生态之下,可以说行业里所有人每天都在想着如何投网友所好收割流量,有人喜欢看男女对立婆媳吵架,他们就故意写一个恶婆婆或者刁儿媳的剧本来调动你的情绪。有了流量的,又想着如何变现,最大化收割利益。再加上视频直播毕竟是个新生事物,各种监管尚不完善,这些人在收割流量和变现的时候,也就难免吃相难看突破底线,什么手段都用出来。

其实就在不久前,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要求自媒体发布含有虚构情节、剧情演绎内容的,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通知还要求,对制作发布谣言,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或矩阵式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自媒体,一律予以关闭。

这些当然都是规范自媒体以及网红主播的有效手段,但考虑到流量才是这些机构的“生命线”,自媒体平台似乎应该从流量分发机制这个源头下手,用一套综合考量博主作品社会价值的考核体系,重新分配流量。各大自媒体平台作为手拿“指挥棒”的人,应该和管理部门一道摸索治理之道,整治一下短视频行业“唯流量论”的生态现状。

不管是单打独斗的网红,还是手握一众大号的MCN机构,当他们积累起巨大流量,足够影响众多人后,其实就已经进入了公共层面,他们的一言一行就会对受众的价值观产生引导。我们当然不是要求这些自媒体事事都要上纲上线,但能力多大责任多大,他们在带货赚钱之余,千万也不能忘了身为舆论传播者的底线。心中有没有这条红线,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出来,但日子一长总会露出马脚,李佳琦这些人就是前车之鉴。流量就像一套“七伤拳”,用它攻城略地快意江湖时,也要想想将来被反噬时,那杯苦酒好下咽么?

(文/于永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