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向东两万里: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出访太平洋五国任务纪实
新华社 2023-09-20 10:35

从舟山起锚,一路向东跨越山海,便是浩瀚的太平洋。

基里巴斯、汤加、瓦努阿图、所罗门群岛和东帝汶,就如同一颗颗珍珠,撒在大洋深处。最东处的汤加王国,距中国航行距离有两万里。

自7月3日起航以来,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第11次走出国门,历时79天,成功访问5国并分别提供为期7天的免费人道主义医疗服务,圆满完成“和谐使命-2023”任务。

怀仁远航,大爱相见。“和平方舟”带着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的友好情谊,在太平洋上写下一个个动人故事。

相遇

对63岁的所罗门群岛患者玛格蕾特来说,“和平方舟”是她近年来最大的惊喜。

玛格蕾特住在远离首都的图拉吉岛上,因为双腿静脉曲张3年多,玛格蕾特只能眼看着足踝溃疡面积不断扩大。她满心恐慌,以为腿快保不住了。

8月24日上午,一架医疗救护直升机从“和平方舟”上起飞,降落在图拉吉岛。直升机不仅带来了中国军医,也给玛格蕾特带来了希望。

皮肤科医生毕新岭为她清创、消毒后,又开具多种控制感染、活血化瘀的药物,还联系了常驻所罗门群岛的中国医疗队,替她安排好后续手术治疗。

因为遇见,改变生活。“和平方舟”累计服务5国民众41358人次,辅助检查25307人次,开展手术192例。很多像玛格蕾特一样长期饱受病痛折磨的民众得以明确病因并得到有效治疗。

在瓦努阿图,患者珍妮在埃拉克村卫生中心等了3天,想要将自己亲手做的木雕送给骨科医生林文波。是林文波的治疗,才使得她不再忍受腰椎滑脱之痛。

在汤加,努库阿洛法手工艺市场老板杰姆将自己店中所有的手工艺品打了个包,执意要送给超声医生黄彦栋。因为当地不能实施该项检查,多年来,杰姆第一次得知自己的准确病因。

因为遇见,感知文明。“和平方舟”访问所罗门群岛期间,当地女医生瑞秋天天都来船上,跟在中医科医生张璇身后学习如何用这些细小的银针和透明的玻璃罐进行治疗。

无需很多医药就能治病,中医的这一特点对于医疗资源匮乏的所罗门群岛来说十分实用。张璇认真地教,瑞秋如饥似渴地学,短短几天已经有模有样。

因为遇见,影响一生。在基里巴斯KGV高中,高中生弗雷利第一次见识了神奇的中医,学唱了“洗手歌”,还学会做眼保健操。弗雷利对同学说:“如果世界上的国家都像中国一样友好,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和平方舟”每到一地,不仅治病救人,还致力传播中国文化。阵阵椰风中喊起《信天游》,不同肤色的手打出太极拳,敦煌乐舞伴着鸡蛋花的芳香……

8月25日,所罗门群岛当地报纸《所罗门星报》,刊发报道说:“和平方舟”的首访,“偷”走了民众的心。

在东帝汶,种植园工人尼娜不顾拒绝,执意将一串香蕉放在胸外科医生金煜翔桌上。在切除胸壁包块后,尼娜的脸上重新有了灿烂的笑容,她说“和平方舟”好像一束光,一见如故,有人性的温暖和太阳的光芒。

重逢

汤加老妇人莫莉第2次登上“和平方舟”,轻车熟路地找到了诊室。拉着中国医生的手,莫莉说:“等了5年,终于又等来了你们。”

两访东帝汶,三访汤加和瓦努阿图,“和平方舟”是很多当地患者手机里舍不得删掉的美好记忆。莫莉还保留着5年前中国医生送给她的艾灸盒,她已经学会了自己给自己艾灸。

在瓦努阿图,坐在口腔科门前等待叫号的男孩尼克惊讶地发现,“和平方舟”医院船走廊上,挂着他们家的全家福。这是在5年前,尼克陪妹妹到心脏内科就诊,无意中被抓拍到的。

漫长时间的沉淀,重逢是最深切的思念。“双向奔赴”让尼克和妹妹惊喜不已。尼克说,原来,不仅只有自己还记得“大白船”,“大白船”也悄悄地记住了他们。

对于瓦努阿图军医江亨利来说,与“和平方舟”的初见,宛如重逢。江亨利曾在中国海军军医大学学习6年,如今是瓦维拉中心医院的外科医生。虽然在中国时他没有见过“和平方舟”,但船上有他当年的老师和校友。

8月10日上午,外科组长苏东玮与中国援瓦医疗队外科专家为一名当地患者进行甲状腺巨大肿瘤切除手术,江亨利也加入联合专家治疗团队。“能和老师们一起为自己的国人实施手术,我感到非常幸运。”江亨利说,老师们展示的精湛医术就像一次教学。

基里巴斯志愿者特八诺和江亨利一样,有着6年的中国留学经历。听说中国的医院船要来,特八诺凭着语言优势报名当上了志愿者,他说这既是在帮助中国朋友,也是在帮助自己的同胞。在社交媒体上,特八诺写道:“我爱你,中国。”

“和平方舟”到访的每一站,都有很多曾留学中国的志愿者前来辅助工作。他们有的已经离开中国多年,有的还在中国读书正回国休假。登上“和平方舟”,便是与中国的又一次相逢。

每一站7天的人道主义援助和医疗服务,医护人员们总是努力地多看一个,再看一个。就诊量连日攀升,手术量屡创新高,单日最大手术量达15台,单日主平台最高诊疗量达1336人次。在“和平方舟”上,产科专家徐明娟迎来了3个“和平宝宝”,成为在历次“和谐使命”任务中接生最多的产科医生。

每一次驶离码头,当“大白船”拉响汽笛,转身离去的时候,总能看到码头上泪流满面的人群,还有一双双期待重逢的眼睛。

在瓦努阿图,当地英文报纸《Daily Post》连续7天每天用大量篇幅讲述“和平方舟”故事。

在汤加,“和平方舟”已经驶离了港口,即将进入外海。汤加海军突然通过甚高频电台呼叫:“和平方舟,能等一下吗?我们有礼物要送给你们。”

一艘小艇急速驶来,把一瓶酒和当地特色手工包放在了船上。

回家

8月4日那天,汤加中学的华侨女中学生胡柳琪哭了一个晚上。因为,“和平方舟”走了。

“感谢与你们相遇,这是我最快乐的日子,也是我珍视的记忆。”胡柳琪给船上的官兵们写来一封长长的信,又看哭了好多人。

海军舰船,又被称为“流动的国土”。“和平方舟”的到访,对远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来说,既是亲人的到访,也是心灵的回家。

几个月前,胡柳琪从汤加的华侨华人微信群里得知“和平方舟”将抵达汤加的消息后,就时常来码头张望,希望能早一点见到传说中的“大白船”。

“大白船”来了,船上的医生陈辰为胡柳琪补好了牙,还有很多不知道名字的大哥哥大姐姐给她书包里塞满了零食,送她舰帽,给她取了小名“胡胡”。

华侨何朝伟12岁开始跟着父母生活在汤加,汤加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他非常熟悉。尽管如此,何朝伟最常吃的,还是蚵仔煎。

“和平方舟”三访汤加,何朝伟从未错过一次。他说每次踏上“和平方舟”,感觉船上每一张面孔都那么熟悉,每一句话都那么让人心热。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家人给予的温暖,和对思乡之情的抚慰。

就像是无边夜色中的一盏灯火,“和平方舟”温暖着、照亮着在外漂泊的华侨华人的心。“这是我的祖国,我为亲人骄傲,为祖国自豪”的情感在为期一周的人道主义援助和医疗服务时间里,被积攒得越来越多。

在基里巴斯,在工地上务工的蔡根生眼睛一直红肿流泪,原本打算熬到回国再说。滴入“和平方舟”开出的眼药水后,终于得到缓解。

渔民尚某同样庆幸。不幸在万里之外的南太平洋上骨折后,他等来了祖国的救援。“和平方舟”临时调整航向,高速航行28小时后,连夜把他转运上船开展手术,不仅保住了他的命,还保住了他的腿。

如今,老尚已经回了国,回了家。

“和平方舟”抵达汤加第二日,在汤务工人员林海便与同事来到船上。林海说,其实身体没什么大问题,就想来看看亲人和祖国的军舰。年轻时,林海曾在海军服役,无论走到哪,对中国海军的这份情,他始终忘不了。

山东援基医疗队队长曹立军已经在基里巴斯工作了近1年半。她说她最自豪的就是对基里巴斯当地患者说,你可以到“和平方舟”上看看,那是来自中国的医院船。

“感觉自己的腰板都硬了起来。”一位在所罗门群岛开餐馆的中国女老板说,“和平方舟”到来后,来吃饭的当地人总是向她竖起大拇指,说“中国真棒”。

“和平方舟”离开前不久,东帝汶华人在朋友圈写道:“亲人们都要走了。”

找到回家感觉的,不仅是华人,还有汤加海军少校费费塔。至今,他还佩戴着大连舰艇学院的校徽。他说,他最喜欢的,是大连街头的一碗鲅鱼水饺,好想回家再吃一顿。

文/黎云 李伟欣 任天然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视界|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结束访问贝宁前往毛里塔尼亚
新华社 2024-10-25
视界|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时隔七年再访莫桑比克
新华社 2024-08-10
当“和平方舟”遇到“东方明珠”
新华社 2024-04-26
国防部: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安全倡议
国防部发布 2023-09-28
完成5国友好访问及人道主义医疗服务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今日凯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19
“和平方舟”航程累计达280800海里 相当于绕赤道十三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13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结束访问东帝汶启程回国
新华社 2023-09-11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完成医疗服务任务起程回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