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文学|《猛禽》:深山预备了四季,候众鸟归来(3)
北京文学 2023-09-19 08:00

傅菲,江西上饶人,专注于乡村和自然领域的散文写作,出版散文集《元灯长歌》《深山已晚》《我们忧伤的身体》等30部,曾获三毛散文奖、百花文学奖、江西省文学艺术奖、储吉旺文学奖、方志敏文学奖及多家刊物年度奖。

雀鹰

夏天的中土岭,森林泛起一层灰绿色。杉、松、木姜子、枫香树、木荷、梓、乌桕、山矾、野山茶、苦槠、青冈栎、槭、大叶冬青、野山柿等混杂在一起,构成一个树冠如海的隐秘世界。在山塘边的一棵枫香树上,一只雀鹰在守护着五只幼鸟。

幼鸟每天破壳一枚蛋,浑身毛绒,绒毛白如棉花,喙黑如炭。它们像毛绒玩具,摇着身子,仰着头啾啾地叫,露出嫩黄的喙肉,争着亲鸟喂食。亲鸟按住一只山麻雀,撕下肉丝,喂给幼鸟吃。站在最后的幼鸟,脑袋伸得长长,也没等到肉丝入嘴。它便一直啾啾地叫着,似乎受尽了委屈和不甘。巢营在树冠之下的一个三角杈,枯枝搭建巢盘,羽毛、枯草垫在巢室。这是俯瞰林下的高度,树林一览无余,可眺望林边的一畈荒田,山谷口向一个小村子敞开,黄泥机耕道弯过山角,直通山谷尽头。

自孵卵,雌雀鹰一直护着巢。它趴窝着,有时睁着双眼,溜着橙黄色虹膜的眼球,观察四周的动静;有时闭一只眼睁一只眼,那是它睡觉了。即使睡觉了,它对世界也抱有警惕。是的,它是机警的、多疑的鸟。这个世界,除了它的伴侣,它不相信任何动物,哪怕是一只蜂。动物对于它来说,只有两种:一种是猎物,一种是敌人。或者说,敌人也是猎物。蛇是它的敌人,黄鼬是它的敌人,山老鼠是它的敌人,游隼是它的敌人,普通鵟是它的敌人。敌人猎杀幼鸟或偷吃鸟蛋。

孵化期32~35天,育雏期24~30天。漫长的巢期,由雄鸟去寻找食物。食物只有一类:小鸟。也可以说是无数种:山麻雀、煤山雀、灰雀、银喉长尾山雀、蝗莺、冕柳莺、伯劳、林鸽、鹩鹛、棕尾褐鹟、白眉姬鹟、红喉姬鹟、黑脸噪鹛、画眉……雀形目鸟类是雄鸟的猎物。见雀杀雀。雄鸟比雌鸟体型略小,杀不了山鼠、蛇以及野兔。但它善于在林间飞行,它迅速翻身、拐弯、钻树缝,以及避开障碍物,尖长的尾羽就像舵,灵敏地改变飞行方向。深褐色的上体,让雄鸟有了隐身术。它站在密林中的某一棵树上,以树叶作掩护,阴鸷的眼死死锁定落单的小鸟,发现了猎物,长而有力的双脚弹射出去,以强大的爆发力,在2秒内完成加速,达到突袭的速度,悄无声息地掠过树缝,以矮灌作掩护物,贴紧地面飞行,翅膀用力快速扇动,与地面形成气垫,继续加速,长圆的尾羽就像舵,把控着空中闪射而出的身体,避开障碍物,穿过树杈或篱笆的空当,在2秒钟内完成击杀猎物。它六个爪张开,像个铁钩箍握住小鸟身子,按在地面,露出小鸟腹部,拔去腹部体毛,叼起,飞往巢穴。它似行云流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猎杀,干净利索。它的袭击之术,堪称完美。

幼鸟长至16~18天,羽毛生长,长至24~30天,翅坚硬,具成鸟形态,便离巢,随亲鸟生活,自行觅食。一窝幼鸟和雌鸟,一天至少食用10只小鸟。雄雀鹰早出晚归,像个林间猎人,穿着鼠灰色的短装,在茫茫林海四处出没,觅得食物,在空中,交付给雌雀鹰。雀鹰晚成性,两年性成熟,离开种群生活。

鸟类大多雄性比雌性体型大,毛色也不大一样,如雉科鸟、鸭科鸟。单说雉科鸟,雄鸟毛色非常多彩,炫目优美,体型较大且强壮,为争夺配偶而斗架,为求偶而跳起羽毛舞;雌鸟以深褐色或浅褐色为主色,羽色较单一,体型略小,便于孵卵期隐藏。鹰科鸟却是雌鸟的体型略大于雄鸟,善于搏斗,捕杀更大的猎物,如爬行动物、鼠类、兔类,以及乌鸦、喜鹊、布谷鸟、斑鸠、林鸽等中型鸟类。雌鸟需要宽大的翅膀,在繁殖期,盖住鸟蛋和幼鸟。翅膀是神造之帆。雌鸟外翅宽圆,硬如黑檀的双脚更粗壮有力。它站在高枝巡察地面,一旦发现猎物,双脚撑起树枝,弹射而出,2秒之内可高速飞行,翅膀与地面形成空气的悬浮力,推动着它,如离弦之箭,扑向猎物。

中土岭是我暂居之地的一个山岭,秋分后,香枫叶尽红,乌桕树尽黄,漆树凋尽了叶子,泡桐树结出了一棒棒青果。久旱未雨的山林,有一种深深的幽闭。松杉林倒是青幽,在远处形成黛色。这个邻近村舍又荒僻的山岭,鲜有人来。

雀鹰是日出性鸟类,不但在山里林间“行凶”,还来到村里“作恶”。山谷口有一棵百年苦槠树,粗壮如水桶,高约18米,树冠略斜倾,冠盖约有70余平方米,树下有一丛杂草,藏有野兔窝。野兔有三只,吃山边菜地杂草。苦槠树是鸟的憩园,山麻雀、黄嘴蓝鹊、乌鸦、山鸦、鹊鸲、画眉、姬鹟等鸣禽,乐聚于此。雀鹰也来到这里。它站在高高的树丫上,“恭候”野兔。野兔笨拙,却多疑,稍有动静,就躲在草丛。

树侧有一块空地,是鸡扒食的地方。鸡有20多只,有大鸡有小鸡。小鸡散在鸡群中,扒开脚乱走。雀鹰一个俯冲下来,“抱”起小鸡飞走,落在屋顶上,拔毛啄食。雀鹰俯冲,鸡群惊慌四散,咯咯咯,叫得慌乱。坐在屋檐下择菜的妇人,见了雀鹰偷食,摸起竹棍赶过来,雀鹰惊飞,逃之夭夭,不见踪影。

雀鹰有候鸟有留鸟,大茅山山脉的雀鹰大多是留鸟。在4~6月的繁殖季,雀鹰有领地意识,会驱赶其他鸟,以防备幼鸟或鸟蛋受到侵害。晚成性的鸟类,对“子嗣”异常呵护、宠爱。在鸟成性之前,是异常脆弱、艰苦的历程。鸟蛋被破坏,幼鸟被偷吃,雏鸟试飞摔死,每一个环节都是通往死亡之路。雌雀鹰寸步不离地守护着幼鸟,细心地喂食,漫长数月。母爱是天性的,母爱也是超越死亡的。在育雏时,树鹰偷食幼鸟,雌雀鹰张开翅膀,挡住了树鹰,勾起双脚,抓过去,喙雨点般啄下去。树鹰即林雕,是中型猛禽,捕杀力更强。雌雀鹰毫不畏惧,爪勾成箍钳,与之对峙。

中土岭是我常去的。一个人走在机耕道上,山越走越深,也越走越迷人。每次走,我都有这样的感受:越走离自己越近。人在野外,会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之力无处不在。蛇会蜕皮,鸟会换毛。其实人也是会“蜕皮”的,只是“蜕”下的“皮”看不到,每“蜕”一次,人就会返回一次,返回自己,返回母体。看到香枫树上的雀鹰鸟巢,已空空,就像我居住的老屋,我就想起年迈的母亲。我深深地愧疚和自责。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北京 | 或因大风受伤的四只猛禽得到救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1
雀鹰撞伤获救助 康复后回归野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4
文学|《猛禽》:深山预备了四季,候众鸟归来(2)
北京文学 2023-09-19
文学|《猛禽》:深山预备了四季,候众鸟归来
北京文学 2023-09-18
对谈|张玲玲小说集《夜樱与四季》:亮光的起点与抵达之幽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