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广东向11万名从教20年以上乡村教师颁发纪念证书
南方日报 2023-08-29 08:04

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8月28日,广东省教育厅举办2023年广东省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启动仪式暨颁奖典礼。活动现场,广东省教育厅向从教2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代表颁发了纪念证书。

广东省教育厅统计,全省在乡村从教20年以上的教师有11万余人,其中粤东粤西粤北地区8万余人,珠三角地区约3万人,年龄在44-60岁之间,男女比例为45:55。

扎根乡村,是什么让他们一直在坚守?面对乡村孩子,他们如何倾付自己的爱心?面对乡村教育的薄弱基础,他们如何创新教学,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全省乡村教师们用自己的践行给出了答案。

坚守

“乡村学校更需要我”

“做教师一直都是我的梦想,看到孩子们一个个走出乡村,很为他们高兴。”在乡村小学扎根25年,潮州市饶平县浮滨镇中心小学教师巫楚泉甘之如饴。

25年前,刚毕业工作时,巫楚泉所在的乡村小学条件很艰苦,教室里只有讲台、粉笔、黑板,有的教室甚至没有门窗。

其实,当时巫楚泉可以选择去县城和沿海的学校等经济比较好的学校。但作为农民的孩子,巫楚泉毅然决定留下来,“如果每一个老师都想去条件好的地方,那乡村的孩子怎么办?”他希望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成才后回来建设更美丽的乡村。

如今,巫楚泉的梦想在不断实现。最早的学生里,有几个都已经博士毕业,回家乡潮汕工作。其中一个学生在去年举办婚礼的时候,还专程把巫楚泉请过去表达感谢。

还有一个今年博士毕业的学生,得知被录取为广州的公务员时,不顾深夜零点,第一个打电话给他表示感谢:“没有您就没有我的现在。”

与巫楚泉一样,从未动摇过乡村教育初心的,还有肇庆市怀集县梁村镇中心初级中学的梁树锋老师。“我就是比较喜欢当老师,把孩子教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不知不觉,他已经在乡村扎根22年。

他一直担任数学老师,还做了十几年班主任。他说,做班主任最辛苦,也最幸福的,可以跟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们也很认可我,都‘锋哥’‘锋哥’地喊我。”

作为学校里第一个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曾经有县重点中学向他抛出橄榄枝,但他一直都没有离开。“乡村学校可能更需要我。”梁树锋说。

“孩子们的淳朴和求知欲,是我坚守这份事业的初心。”古欢利是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中心小学的一名英语老师,已经在乡村教师的岗位上耕耘了26年。

26年来,她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有收获,我的工作就有意义,我就会觉得自豪”。

刚转岗为英语教师时,古欢利在畲江镇中心小学授课的同时,还要去偏远乡村支教,也就是“走教”。她回忆,在一次距离较远的支教中,为了不迟到她借了一辆摩托车骑着去,但恰逢下大雨,正在修整的路上泥泞满地,她差点摔倒。

“现在想起来确实艰辛,但是课后学生们开心地围着我和我分享,看得出来他们很乐意学习,我就觉得值了,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古欢利说。

责任

倾心呵护孩子成长

扎根贫瘠的土壤,一代代乡村教师怀揣着责任感,倾注满腔热血呵护孩子们成长成才。

“不放弃任何一个‘坏孩子’,他们都会成为‘好孩子’。”25年来,茂名化州市那务中学教师陈燕平从未离开乡村教育教学一线。她说,“好老师必须要唤醒学生人性中向美向善的力量。”

陈燕平的学生小飞(化名)一出生就遭到母亲抛弃,父亲长年在外打工。生活在一个残缺的家庭,让小飞养成了殴打同学、挑衅老师等不良习惯。

有人建议陈燕平,对小飞最好的方式就是放弃。“作为老师,我不能放弃一个学生,我相信关爱能感化人心,教育能改变命运。”陈燕平说。

陈燕平专门为小飞建立了成长档案,给他充足的关爱,帮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他解决问题的技能,最终赢得了小飞的信任和尊敬。“小飞变得勤奋上进,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像我一样的人民教师。”陈燕平很骄傲。

与学生交朋友,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在他们的人生路上的关键处“扶一把”。

23年来,清远市清新区龙颈镇河洞学校教师潘剑强坚持跟学生做朋友。他经常和学生们一起去踢球,学生们也亲切地称呼他为“强哥”。

曾有个学生因为家庭变故,成了单亲孩子,成绩迅速下降,一度想放弃学业。作为班主任,潘剑强第一时间找孩子谈心,鼓励孩子振作起来。经过耐心开导,这个学生逐渐走了出来,并考上了重点中学,如今已经大学毕业出来工作。

在乡村从教23年的惠州市惠东县安墩中心小学副校长谢锦彪说,在他们学校,老师们将一个习惯坚持了多年:在下午放学后,将这些孩子留下来免费“开小灶”。

“乡村学生家庭条件没那么好,我们只能多一点关心。”谢锦彪说,有时候老师就成为了孩子的“父母”。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是乡村教师共同的心愿。谢锦彪说,“其实一位优秀老师离不开责任心,相信只要敬畏教师这个职业,就一定能把书教好,能把教育这个事业做好。”

探索

给乡村孩子更好的教育

乡村是教育的薄弱短板。为了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乡村教师们在深耕乡村教育多年的基础上,也不断探索突破教学方法,助力每一个孩子成长成才。

农村学校的课堂往往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学习积极性不高。

梁树锋担任了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后,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方法,2014年他在初一组织了一个实验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试验,让学生围坐在一起相互讨论、自主思考,老师再去引导,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当众表达的能力。

到了初二,实验班的学生们学习效果明显提升。这一教学改革后来在全年级数学科目中得到推广,梁树锋也评上副高职称,是学校首例。

“之前学校没有人做课题,我评了之后,他们知道原来我们也可以的,有信心了。”梁树锋非常高兴。在他的带动下,学校里有越来越多的老师都敢于尝试教研课题,不少也都评上了副高职称,不仅促使老师专业能力提升,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好的教育。

教学方式的改变背后,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韶关市乐昌市沙坪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杨红英深知,通过阅读能让学生看到更大的世界,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

“农村学生的阅读习惯相对较差,必须将这项工作贯穿到教育全过程才能起作用。”为了督促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杨红英为学生们设立了激励办法,按照每周、每个月读书的数量进行积分,最后为学生兑换课外书、文具等礼品。

同时,她在课前为学生预留时间汇报读书情况,锻炼他们的思维逻辑与表达能力。“一个学期下来,明显发现学生们更爱表达,也更喜欢阅读了。”杨红英深感欣慰。

对于乡村学生而言,英语学习一直都是难题。“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非常薄弱。”为了针对性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湛江市坡头区官渡中学副校长窦梦婷与团队坚持开展以读促写的教学研究,从教学环节入手,规范老师的写作教学行为、探索适合本土的写作教学模式。

为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她还设置了优秀写作墙,展示学生的优秀英语作文,并推选部分作品去投稿参赛。

教育家于漪说,“我觉得能把自己有限的经验,在别人身上开花结果,这就是一种幸福。”这是窦梦婷的从教理念,也是广大乡村教师们的共同心声。

文/李秀婷 汪祥波 刘汉能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春风化雨》27日登陆北京卫视 佟丽娅出演乡村教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6
乡村小规模学校如何“优而美”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4-01-10
合格的乡村全科教师哪里来?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2023-10-08
汇聚“萤火”,乡村教师照亮村里娃多彩世界
新华社 2023-09-10
图片故事|乡村音乐教师的合唱课
新华社 2023-06-27
让乡村孩子都笑起来
中国教育报 2023-05-15
“兔姐姐”直播美学课 将美丽种子播进25万乡村孩子心田
扬子晚报 2023-03-09
城乡一体化办学 “点亮”乡村教育
科技日报 2022-09-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