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在心理情景剧中“疗愈”
中国青年报 2023-08-21 13:07

“我感觉自己有问题,不合群,害怕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我敏感、懦弱,不会拒绝别人。”“我只是一名普通院校的本科生,是不是考研和找工作都没有竞争力?”“我能不能有美好的未来?”……

这些疑惑与担心,被写进吉林外国语大学的大学生心理情景剧《陀螺》中,其内容都是源自真实的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前不久,这部剧获得了第六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展演一等奖。

在即将开学的秋季学期,这部心理情景剧也将进入吉林外国语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让更多大一新生了解和参与心理情景剧的创作和排演。

据了解,从2018年举办第一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至今,已产生了1300多个优秀剧目。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心理情景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参与或观看心理情景剧“疗愈”自己,进行心理自助。

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

前不久,第六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展演在吉林外国语大学举行。在300多所高校网络展演报送的心理情景剧作品中,选取了32个剧目进入线下展演。容貌焦虑、宿舍关系、恋爱关系、社恐,网络暴力、职业发展等,是大学生心理情景剧的热门主题。

心理情景剧《陀螺》讲述了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外界多种诱惑和“盲目考证”的影响下,最终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在这部剧中,吉林外国语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郭甜田饰演了一位学习目标明确、不随波逐流的女生。但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郭甜田却与角色相反:很长一段时间,她不清楚自己毕业后是要求职还是读研,也因为担心竞争不过名校毕业生而忧虑未来的发展。

从最初参与心理情景剧的主题讨论,到接受心理老师提出的理论支持,再到反复排演剧目,前后半年时间里,郭甜田对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未来目标进行了重新认知和梳理。

在吉林外国语大学,先后有40多名学生参与到心理情景剧《陀螺》的创作和排演中。在大家的日常分享和讨论中,很多演员和郭甜田一样,“享受”着情景剧的排演。在他们看来,自己可以在情景剧中自由宣泄情绪,大声讲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不用顾及别人的眼光。

每年,吉林外国语大学各学院会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在吉林外国语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孟伟看来,不少参与其中的学生会有心理问题和困扰被解决的满足感,很多观看剧目表演的学生也能被激发出同理心。

看他人故事 促自我成长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参演的心理情景剧《寻心》获得了第六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展演的二等奖。

近年来,这所职业院校进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把传统的期末笔试考试,改成了心理情景剧展演。

“如果把心理课堂开发、利用好,大学生心理求助和自助意识会明显提高。”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中心教授温娟娟发现,不少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兴趣有限,对实践和体验类课堂内容接受度很高。

课程改革后,在大一心理健康指导课的第二堂课上,温娟娟就会把心理情景剧这一形式推荐给学生。学生自由分组,用一个学期时间去自编自导自演一部心理情景剧,作为期末考核内容。如此一来,心理情景剧的参与范围,从心理协会扩展到全校。

在平日授课和咨询中,温娟娟发现,高职学生自我身份的认可度比较低,加之有些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会表现得更加自卑和敏感。

心理情景剧《寻心》就取材于高职学生的真实学习和生活状态。它讲述了一名专业水平优秀但敏感、怯弱的女生,因被推荐参加声乐大赛而陷入紧张、焦虑、纠结的心理困扰中。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这名学生开始了一段“觉察、觉知、觉悟、觉醒”的“寻心”之旅。

学生们对心理情景剧的参与度和创造力,经常给温娟娟带来惊喜。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这所以工科和机械类专业见长的职业院校里,心理情景剧有着很高的参与度和上座率。

在心理情景剧的创作中,指导学生加入心理学理论和情景剧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在多位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的大学心理健康指导教师看来,心理情景剧可以真实展现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心理冲突或困境,启发学生深度思考,也在“看他人故事”中促进“自我成长”。

减少对心理疾病的污名化

天津大学心理研究所创始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詹启生是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的发起人。他介绍,2007年天津大学就举办了第一届心理情景剧大赛。詹启生经常受邀到多所高校讲授心理情景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创作技巧。

今年上半年 ,教育部等17部门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对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詹启生认为,心理危机问题的发现与应对,仍然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最需要重点关注和干预的问题。他建议,做好发展性心理问题、障碍性心理问题以及心理疾病等分类指导方案是基础。

近年来,詹启生一直致力于高校心理情景剧的推广和发展。在詹启生看来,心理情景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通过专业化、技术化、艺术化、成效化的润心教育路径,在寓教于乐中激发学生情绪体验,启发学生深度思考,让表演者和观看者同处一个时空,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不仅如此,“心理情景剧的推广提高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对心理疾病的污名化态度有了巨大改变”。

目前,心理情景剧已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心理健康活动之一。让他欣喜的是,越来越多高校都在举办院级和校级心理情景剧大赛。

詹启生期待看到越来越多高校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心理健康知识,舒缓压力与痛苦,提高自助互助能力,拥有和谐的内心世界。

文/王培莲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北航《心理健康》必修课讲“亲密关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1
为何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后“反向”读职校?
工人日报 2024-07-29
共青团12355流动服务台将为百所高校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新华社 2024-05-28
生活|危机预建: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培育和开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4
新知|《危机预建》: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的成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4
2024年首都大学生心理健康季启动 世界冠军带领大学生“动起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6
心理咨询室100%覆盖应成大学标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9
心理咨询室100%覆盖应成大学标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