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青诉 | 黑钻用户“被网贷逾期1000元” App诱导式网贷缘何屡禁不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0 10:24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什么时候买票给我选了你们的贷款服务,我根本没注意,现在说我有1000块贷款逾期。我缺这1000块钱?”近日,前阿里云高管、默安科技创始人@安全_云舒在社交媒体上怒骂携程旅行网引发关注。据云舒透露,作为携程的“黑钻”用户,他在购票过程中被默认选择了贷款服务,随后不仅未收到任何通知,还遭遇了逾期罚款。云舒发表了三篇激烈的微博,将这一事件曝光,并对此提出质疑。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在不少App付款时,会弹出多种付款方式提醒,一些极具误导性,以优惠支付、默认方式等放大字样,引导消费者选择贷款业务,消费者一不小心就掉入圈套中,有的还被分期付款。截至发稿,携程未就上述事件作出公开回应,“@安全_云舒”已删除了相关微博。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显示,App诱导式网贷屡禁不绝。专家表示,做借贷是APP较快变现的方式,而且潜在利润非常可观,消费者在支付时要仔细阅读注意甄别,一旦权益受到侵犯,要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事件:用户买票被诱导贷款还导致逾期

@安全_云舒在微博有着近20万粉丝,他近日发文称,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携程上贷款,目前已提示有1000元逾期。“转账进去,还想引导我只还10%的最低还款额度,剩下的钱放在携程账户里面留存。”

他表示,并非因不熟悉携程的流程而导致误操作,他晒出的截图显示,自己是携程官网上最高等级的V7黑钻会员,而成为这一高级会员需要累积达到40000分的综合计算等级分,以及携程官方的邀请函。可见,一位常旅客、老会员都会遭遇类似“陷阱”,他的遭遇也引发了诸多关注。

这种情况并非孤立。一位网友表示,自己此前在携程购买了一张71元的火车票,然而在支付时并未明显标注是“贷款买票”。自然忽视了订单及后续的还款。由于他出国后手机号停用,也不再使用携程软件,没有收到任何催款通知。在他回国后,才意外发现自己因为这笔订单逾期并上了黑名单,随即才还清了借款。

另一位用户也表示,自己也在携程订票时,被诱导使用了名为“拿去花”的借贷产品。他明确表示自己从未申请或授权携程使用该产品,而这款产品却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默认的支付方式。这引发了他的质疑,“是否涉嫌强制销售?”

实测:“拿去花特惠”支付方式频繁推荐,并标注为“官方推荐”

经过实际测试,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在携程旅行App中购买机票时,虽然并没有直接弹出相关贷款窗口,但在购买付款过程中,频繁出现名为“拿去花特惠”的字样,并标注为“官方推荐”。此外,“拿去花”上还明确标注了多种省钱活动,而一旦点击,就会要求输入支付密码,随后开通借贷类服务。

还有的用户表示,有时一不小心还会被分期。“3月在携程定住宿2间共547元,支付时提示有优惠选择拿去花先用后付,在其误导下选择了该项业务。但当时并未提及是分6期付款。今无意看到每月都有一笔费用详查才发现猫腻。致电携程客服,一个客服说在未选着的情况下,会默认分期付款……”

携程并非唯一一个存在购票贷款诱导的平台。类似的情况在其他一些消费类App中也有出现。此前根据北青报记者的调查,自己常用的25个APP中,其中20个APP都上线了借贷功能。这些APP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社交媒体、购物平台、出行服务等,还有的比如修图、天气预报等跟支付和消费“八竿子打不着”的App,竟然也都开通借贷功能了。有的App会设置默认选项,诱导用户选择分期付款或贷款服务,使得用户可能在不经意间进入贷款流程,从而增加了用户的还款压力。

在某电商平台,也有不少消费者表示,会被默认勾选“白条”选项,用平台的信用产品付款,最终产生远高于所谓“支付优惠”的利息:“在购买商品结账时,发现白条支付有15元的优惠便使用了;之后到了白条还款期,查看订单明细要求支付所谓的加油包服务费和利息合计166.27。如果平台在结账付款时,明确被告知本次消费需要收取所谓的‘加油包服务费’,那么本人就没必要使用白条了。至于什么时候开通的这个所谓的加油包我都不知道,后来看到界面有加油包的字样,特别小的字体。”

还有用户表示,会被进一步诱导“分期消费”,额外支付一些手续费。“此前在平台支付时,平台宣传绑定微信可领取20元微信立减金,并点击网页上的微信白条字样即可绑定,我于2023年1月10日照提示进行绑定后,才发现立减金是有消费条件才能使用的。更可笑的是他们这款产品消费即默认同意分期的产品,这完全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我1月开通现在8月无意间查账才发现有猫腻…点开一级账单,发现就是我消费的金额,再到二级账单,才发现是有分期利息的,而且他们的每一笔消费,付款页面没有任何提示询问是否需要选择分期,只要微信上选择了上海银行就是默认同意分期不显示实际还款金额,刻意隐藏收费项目。就算是提前还款,也需要收取提前结清服务费,他们的利息非常高,消费当日就计息……”

调查:App诱导式网贷缘何屡禁不绝

北京青年报早在2021年就曾对诱导式网贷进行报道。央行也在2021年就发布公告,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但是禁令之下,许多APP仍我行我素。

为何App都愿意做借贷类服务?缘何App诱导式网贷屡禁不绝?“做借贷APP多起来,是因为金融是APP流量变现较为理想的方式。互联网思维是先有流量再考虑变现,但流量变现渠道虽多,但很多渠道存在很长的路径,对于急需现金流的APP并非好的方式,而嵌入式金融则较为快捷,将一些金融企业的借贷或者支付功能嵌入到APP当中,可以为金融产品引流,也可以通过金融产品销售来获得渠道收入。”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说。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认为,一些公司也许是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更精准获得用户的信息,更准确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做借贷也是最快变现的方式,而且潜在利润非常可观。北青报注意到,有物流平台自2020年入场放贷后,2022年净利润4.12亿元,小贷业务收入大增,表内贷款余额同比增49%。而浙江一家上市小贷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903.77万元,其中净利润就有5050.36万元,净利润率超过56%。

专家:加强监管,鼓励消费者积极维权

“一些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大部分都有自己的金融牌照或是借贷业务,有时也会引入一些中小平台。虽然用流量去变现、或者说基于流量做金融生意,这个事情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借贷服务含有诱导欺骗性质。很多人在使用过程中抱着占便宜的心理点击领取,但点进去才发现,想要顺利领取,还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选择分期付款、贷款等等”,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表示。

对于这种购票贷款诱导行为,律师和专家表示,如果携程未在明显位置告知用户贷款选项并未默认选中,以及未提供充分的逾期还款提醒,这可能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造成携程用户贷款逾期的责任应当分摊。一方面,携程有义务在购票流程中避免误导用户,并提供充分的必要提醒。另一方面,部分责任也应由用户承担,因为过于信任大型互联网公司可能导致他们忽视了仔细阅读相关协议条款的重要性。柏文喜指出,互联网公司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可能会故意使协议变得复杂难懂,或者设置有利于自身的默认模式。因此,在选择服务时,用户需要特别注意服务种类、价格、交易条件以及违约条款等内容,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专家呼吁,主管部门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市场公平有序。同时,建议主管部门加强与行业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的合作,共同制定和推广行业准则,为互联网金融市场营造更加健康、透明的经营环境。

同时,专家指出,消费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要保持警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表示,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应保持警惕,避免轻信商家的“套餐”陷阱。消费者在选择服务时,应仔细阅读相关协议条款,理解所购买的服务内容、价格和条件,避免掉入购票贷款等陷阱。同时,如果消费者遭遇类似问题,可以通过向消协投诉、向工商部门举报以及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实习生 李芸仪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买根大葱也被诱导分期”会减少吗?天津监管局提示警惕部分平台诱导借贷
财联社 2024-08-14
宣称培训完即可上岗推荐入职 联合网贷平台诱导学员借钱培训
法治日报 2024-07-08
网贷广告就像“牛皮癣”:老是弹窗关不掉,利率高与宣传不符
法治日报 2024-07-03
宣称“低利率无门槛” 老是弹窗关不掉 网贷广告无孔不入就像“牛皮癣”
法治日报 2024-07-03
半两财经 | 同程金融App被曝变相发放金融贷款 为何“App的尽头是网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5
半两财经 | 个人网贷全面接入征信系统 别怕,必须要有本人授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0
以提供兼职为幌子 “培训贷”套路涉世未深大学生
法治日报 2023-08-02
以提供兼职为幌子,“培训贷”套路涉世未深大学生
法治日报 2023-08-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