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李晓超: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是增加居民收入可供选择的思路
澎湃新闻 2023-08-16 11:19

增加居民收入是扩大消费最为关键的措施,既是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也为国内外各国实践所证实。面对当前消费不足的情况,中央明确指出要着力增加居民收入,这对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恢复回升,意义十分重大而及时。但在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增加居民收入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在经济增长缓慢、蛋糕增量不大的情况下,要保持居民收入增长更快,发挥收入对消费的决定作用,眼下可供选择的思路就是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实现居民收入的增加。

01

增加居民收入

是确保扩大消费关键的决定因素

今年以来,在恢复和扩大消费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消费呈现出恢复回升的势头,对整体经济的回升向好发挥了关键作用。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8.9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保持了较高的贡献率,上半年消费对5.5%的经济增长贡献了4.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76.4%。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消费的恢复回升仍十分乏力,按照两年平均增速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为4.0%,比一季度两年平均增速放慢0.5个百分点。

消费恢复回升乏力,可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供给结构性短缺的原因,也有消费意愿不强的因素,还有制度制约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影响居民消费能力的居民收入增长较为缓慢。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平均实际增速为4.4%,略低于一季度两年平均实际增速。居民收入增长的放慢,直接影响着居民消费恢复回升的势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两年平均实际增速为4.1%,比一季度两年平均实际增速低0.7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决定作用,不仅为今年以来的情况所反映,而且这也是消费为收入函数所决定,同时也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所证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增速与居民收入增速有着高度的相关关系,居民收入增长快,居民消费增长就快;居民收入增长慢,居民消费增长就慢。其中,两个典型年份更能充分说明收入对消费的决定性影响。一个年份是改革开放以来消费下降最多的1989年,当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实际支出下降5.5%,而同年也是收入下降最多的年份,当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下降3.9%;另一个年份是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增长最快的2002年,当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13.9%,而同年也是收入增长最快的年份,当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2.2%。

图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实际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恢复和扩大消费,尽管也需要采取增加有效供给、提高消费意愿、清理制度障碍、实施补贴等措施,但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措施还是要增加居民收入。消费的持续恢复回升还需要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支撑。

02

影响当前居民收入增加的最大挑战

是经济增长缓慢

居民收入由四部分组成,即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最高,2022年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5.8%,经营净收入比重为16.7%,财产净收入比重为8.7%,转移净收入比重为18.7%。居民收入中的各组成部分,除了转移净收入外,其余三项收入均与经济增长有着较为明显的密切关系。工资性收入靠财产的增加、创造产品和服务的增加,才能实现增长;经营净收入靠企业规模扩大、创造产品和服务的增加,才能有增长;财产净收入靠财产的增加、财产的升值,才能会增长。

以上影响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的因素,无论是就业的增加、企业规模的扩大,还是创造产品和服务的增加、财产的增加,最终都会表现为经济的增长,没有经济的增长,就不会有就业的增加、企业规模的扩大、创造产品和服务的增加、财产的增长。实际上,没有经济的增长,政府和企业收入也难以增加,最终也会影响到居民转移净收入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也显示,经济增长较快时期,也是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时期,经济增长放慢,居民收入增长也会放慢(见图2)。

图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GDP实际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居民收入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经济增长的快慢,实际上是因为居民收入本身就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而国民收入又是由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所构成,加之国内生产总值又构成了国民收入的主要部分,决定了居民收入增长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快慢。因此,在既定收入分配格局下,居民收入的增加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增长。面对当前经济增长的缓慢,增加居民收入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03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是经济增长缓慢下增加居民收入可供考虑的选择

当前提出增加居民收入,就是针对消费需求不足,旨在扩大消费,进一步促进经济的恢复回升,但当下增加居民收入最大的困难和挑战就是经济增长缓慢,经济的缓慢增长直接影响着居民收入的增加。面对增加居民收入受制于经济增长的缓慢、而促进经济的恢复回升又需要居民收入的增加这一悖论的情况,可考虑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实现居民收入的增加。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历来都十分复杂而艰巨,需要下大力气、突出重点、使出硬招。

(一)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根据可查找到的数据,1992年以来,居民可支配总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比重大体可划分两个时期,一个是高于60%的1992-2003年时期,另一个时期是除近几年有所波动外总体低于60%的2004年以来的时期,但从2011年以来,呈现出逐年提高的势头。可以考虑顺应这一势头,将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由目前的60%左右逐步提高到65%左右。当然,这一比重的提高也会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应该看到目前的这一比重也是从过去65%左右比重逐步降下来的,提高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图3:居民可支配总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比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重点提高低收入群体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考虑到低收入群体消费倾向更高,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能更加有效地扩大消费。拿比较正常年份的2019年看,就能说明这一点,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城镇居民的37.8%,但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要比城镇居民高了不少,2019年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为83.2%,比城镇居民高16.9个百分点;边际消费倾向为85.7%,比城镇居民高22.9个百分点。因此,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应当把提高低收入群体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放在突出位置,在政策措施设计和安排上,要靠前考虑。

(三)要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弥补政府收入比重的下降

国民收入分配就是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分配,居民可支配总收入比重的提高就意味着政府或企业可支配总收入比重的下降,实际上往往更多的是政府可支配总收入比重的下降。面对政府收入比重的下降,会形成对政府财政收支的较大压力,需要考虑提高财政赤字率的政策安排。今年预算安排财政赤字率为3.0%,可根据需要作出适当的上调。同时,也可考虑减少优化财政支出,减轻财政收支压力,为提高居民收入比重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空间。

(作者为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

编辑/周超

相关阅读
31省份前三季度人均收入:浙江首进“5万+”
中新经纬 2024-10-23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4.9%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8
国家统计局: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1元,实际增长4.9%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8
国家统计局: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1元,增长4.9%
国家统计局 2024-10-18
北京: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84元,同比增长4.2%
国家统计局 2024-07-17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 同比实际增长5.9%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8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对消费的拉动逐步显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8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人民日报 2023-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