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闻联播》头条,与“全国生态日”有关。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活动开幕式,传达习近平重要指示并讲话。
“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环境保护,一直是中央关注的焦点。
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是时隔五年之后,我国再度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
会议分析了目前的环保形势。
会议强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前,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
这也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之后,首个决定设立的重要日子。
多说几句。
十八大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重要节日或纪念日,不仅仅只有“全国生态日”一个,比如: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每一个重要日子的背后,都有其特殊的含义。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许安标说,“全国生态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决定的形式设立,彰显其权威性、严肃性,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体现了首创性、标志性、独特性,具有鲜明的辨识度,意义重大!
现场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由国家发改委联合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和浙江省政府共同举办,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几个细节值得关注。
第一,此次活动规格很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活动开幕式,传达习近平重要指示并讲话。
央视《新闻联播》还披露了现场画面: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也出席了主场活动。
他表示,要制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举措,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另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组织实施美丽中国建设第一次正式评估。
《新闻联播》画面
第二,活动举办地点是“浙江湖州”。
生态日的设立,浙江是首个“吃螃蟹的人”。
2003年9月13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议,把每年的3月25日定为“生态日”,这是我国地方设立的首个“生态日”。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安吉余村考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2010年9月30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每年6月30日为浙江生态日,这也是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日”。
第三,在现场,丁薛祥回顾了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他强调:
要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做到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现场,国家发改委还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重要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一个月前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他要求,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
他还提到,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
资料 | 新华社 人民网 央视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赵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