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随笔|付蓉:陪 伴
作家联盟 2023-08-15 07:00

作者|付蓉

还没到暑假时间,侄女婿就说了,放假了要把小家伙送来跟我过几天。

我,一个教师身份,一个独闺女也还没成家……

所谓的“小家伙”,就是我侄姑娘的儿子,七岁半,今年刚好上完小学一年级,过完暑假马上就要升二年级了,学习上,开始有了压力,而小家伙的爸妈都要忙生计,无暇顾及。作为姑姥姥的我,协助带娃,自然是责无旁贷了。

可我的内心是忐忑的。一是担心安全问题。在学校里班主任当久了,考虑的问题越多,人就越谨慎。小家伙没有在我这长期呆过,不熟悉周边环境,我生怕一不小心有什么闪失造成安全事故,无法给他父母交代。二是感觉自己对养娃生疏了。自从把自家闺女养大,我就再没有特别近距离接触过幼小的孩子了。所以一天二十四小时近距离的带娃,不怕大家笑话,我还是感觉有点紧张的。

在忙完一学期的所有工作之后,正式的暑假开始了,我给小家伙打去了电话。第二天,小家伙前脚刚背着书包乐颠颠地进了我家的门,后脚我就收到了他妈妈发来的暑假作业清单:有语文、数学还有各种实践打卡项目比如运动、家务、课外阅读、志愿者活动等等。看着这份清单,我十分感慨:天下老师都一般!没有哪一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进步!这份清单背后是老师的殷殷嘱托,是期待家长持之以恒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方法的责任心。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他们需要一份这样的作业指导!身为老师,因理解老师,我也得更加支持老师:坚决每天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要偷懒!而且,最近,我也正跟随著名心理咨询与心理教育专家韦志中老师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平时也看了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类的书籍,正好拿这个小家伙当实验,好好的在他身上实践一番,看看我所学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究竟结合得怎么样。

估计小家伙在我这呆的日子非常有限,还要看他个人的承受力,弄不好哪天就吵嚷嚷要回去了。看着他天真无邪的脸,我在头脑中想好了训练“小男子汉”的计划。

第一天,挑战五公里骑行目标。为了保证运动时间,我通知小家伙父母把他的自行车一并带来,以方便早晚外出活动。我们每天的安排是:早晚一起外出运动;上午他写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字,我干家务;中午他自由活动,看动画片或是玩玩具,我午休一小时;下午我们一起预习二年级的语文、数学。这一天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陪他骑车了。他骑车弯弯拐拐,技术一般,幸好我有慢跑的习惯,勉强能跟上他的骑行速度。我要他沿我固定的慢跑路线骑行一圈就回去。他因为不熟悉环境,总说好远好远,的确,从我家沿黄柏河河边经过状元楼到峡江夜市城,这来回是五公里多路。为了看护他的安全,我一路追车慢跑,他在我的鼓励下,居然顺利完成了这个挑战!等到大汗淋漓回到家,两人摊在沙发上,异口同声说:“好累!”以至于他匆忙洗完澡连刷牙任务都没有完成就一头栽在床上睡着了!我想,这个“累”字,是他挑战自我底线完成设定学习与运动目标留下的汗水,是我放下刷手机,外出的自由用心陪伴他的共同感受。这个“累”是值得的。教育专家说,让孩子学会承受磨难和挫折,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承受住在学习中偶尔的枯燥无味并坚持下去。他未来的生活中,将还会有无数需要坚守的目标,付出耐心与意志力才能达成的挑战。运动,就是培养这些品质的绝好机会。我感觉我像铺设了一个盲道,以后他可以像这样摸索着走自己的人生之路了。

第二天,家务AA。因为有家务作业要拍照打卡,我特地上网百度了解了一下,看看一二年级的小朋友都应该做些什么家务。了解了这些之后,我特意说:从今天开始,咱们家务AA。现在你负责洗碗了哦!”他一脸惊奇地望着我说:“为啥?”我说:“每个人与生俱来都自带一份家务要自己完成,你不会的我可以教,太难的我可以代替,但前提是自己能做的一定要自己做。“就这样,他从被宠溺的环境里走出来,成了我的小帮工。就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他体验了去垃圾房倒垃圾、去饮水站打水,在家里洗自己的碗筷,自己从洗衣机里拿衣服去晾晒,还学着帮我挂窗帘……总之,家里想着他能干的活,我统统把他叫到身边,边示范边讲解,然后让他自己动手操作。学习即体验,小孩子就像一张没有描绘过的白纸,你只要教,他就很愿意学。通过各种各样的劳动,他在新奇与特别中触摸边界,慢慢扩大他的认知领域,习得做事的方法,慢慢植入责任心,也培养了动手能力!干家务,好处多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只要用心,处处皆教育!

图片

第三天,陪“蜗牛散步”。虽然我有时间,但我不知道他能在我家呆上几天,也许我的方式让他很不习惯,但还好,两天平安度过。因为一年级的小朋友作业还需要有人帮忙读题,时不时需要看看他哪里卡壳好点拨一下。想着减轻他父母陪作业的负担,我把他作业中最难做的两项列为今天的目标:完成一张A4纸的读书小报和一张A3纸的有关“节能减排”的绘画作品。从设计版面样式,确定主题,内容填充到绘画装饰……我只负责主要构思,大体版面设计,剩下大量的工作,还得要他自己完成,我不得越俎代庖。他一会查资料,一会找橡皮,一会削铅笔,一会找米尺,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还只见到一个半成品!看着他写字的龟速度,画的小不点花朵,我急得心都肿了!就在看他写呀画呀的瞬间,我突然顿悟:难道我还是带着平日里工作的面具吗?还是那一颗忙碌又焦灼的心?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节奏,由着他吧,爱画到哪就是哪,今天写不完明天再继续!换上一颗陪“蜗牛散步”的心,感觉好很多!为了画几个分类垃圾桶上面的图标,我们俩还特意去垃圾房扔垃圾,仔细观察了一番;为了画一朵祥云,我们在网上查来查去……终于,办报任务花了一天半时间把它给解决掉了!端详着祖孙两人完成的“杰作”,辛苦但有成效,我们都自豪感满满地笑了。而且,我还有种特别的感受:与其说,是我在陪小家伙画画,还不如说我是自己与自己的和解。成年人忙碌疲惫的日常生活已让我们的内心锈迹斑斑,忘记了关注过程,忘记了享受那份悠闲自在!陪小家伙画画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回到那些在屋檐下看蚂蚁、溪沟里捉螃蟹、道场上跳房子等过去美好的慢时光里……人来这世间走一遭,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就是为了好好享受当下的每一刻吗?陪他画一只小鸟,一朵红花,一片白云……都需要一颗安宁纯净的心,否则,你无法继续下去。陪他,也是在疗愈我的身心!

第四天,番茄钟训练专注力。每天早晚外出的运动打卡仍然在继续。每天固定的路线,五公里的骑行,小家伙感觉到骑行的时间短了些,一路上还有说有笑地讲个不停,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也不再听到他“好远啊!”的抱怨声。抄写语文生字组词,数学练习,都能自己独立完成,偶尔跑过来问一问问题。我利用番茄时间法,每专注作业25分钟后就叫他休息5分钟,完成4个番茄钟就休息半小时。总之,他的专注力在提高,我可以腾出手来去干点别的活了。也因为作业速度快了一些,他因此挣到中午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对他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动画片,可是我有时间限制,到点必须自己关上电视。我告诉他说:“自律即自由。”他问:“什么叫自律?”我变着花样打比方解释给他听,他清澈的眼眸看着我,似乎听懂了般点点头。可是,每到快天黑的时候,他总是忍不住拿起电话手表,这和爸爸妈妈一开聊,回家的想法就如大海的波涛涌上岸边,重重的漫上心头。是的,我这里毕竟不是他熟悉的家,安全感的缺乏总使他惦记着自己内心最温暖的去处。于是我心里的一个想法也升起来:过完第五天,刚好相当于在校完整的一周学习时间,我就通知他爸妈来接他回家去。

第五天,蹲在街边即兴“口头作文”。早上我带他去超市买点菜,准备晚上接他爸妈过来吃个便饭了一并叫他爸妈把他捎回家去。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他,他问“便饭”是什么意思,我做了解释。然后我叫他自己把这些话告诉爸妈。我们找到街边的一个石柱,他坐在上面,自己组句,把我的意思都表达出来,完整的说上一段话。我蹲着给他录音,之后,让他听回放,找问题再改进。操练两遍,他就能说得很流利很完整了。谁说学语文就是要盯着书本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川流不息的车辆也没能打断他的思路,我觉得他的表现棒极了!但是生活不可用力过猛,守住中庸之道,小孩子应该有更多无拘无束的时光。过完第五天,他开开心心地跟着爸妈回去了。

回头再翻看他这几天的各种打卡照片,还是觉得他劳动的样子最美、运动的身影最可爱,我相信他学到很多。与小家伙的相处,我也收获颇丰。我感觉时光单纯,如静止了一般,外界一切纷扰均被日常陪伴屏蔽,像一汪清泉,清甜而快乐。虽短短五天,我也收获到亲情的快乐。他对我的依恋与日俱增,前提是只要不提他的父母,我对这份被依恋感到安心和满足。另外,每天早晚他骑车我陪跑的过程中,我的耐力也增强了。

韦志中老师在《心理营养——养育心灵富足的孩子》一书中讲到,陪伴的层次有三种:第一层是物理空间的“陪”,即和孩子在同一个空间相互作伴。如接送孩子上下学、带孩子探亲访友、陪孩子买学习用品等都属于这种“陪”。第二层是心理空间的“伴”。亲子之间有更多心理依存,以及精神上的交流和共情。比如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父母能感受到孩子的状态好与不好。第三层次是教育意义的“信”。双方在交流互动中,能看到彼此的优势,也能指出彼此的不足。亲子可以一起畅谈人生,也可以分享秘密,在类似朋友的相处中,共同成长,相互成就。对很少陪伴孩子的父母而言,要提升陪伴的量;对已经陪伴但效果不佳的父母而言,要提升陪伴的品质……《柳叶刀》上也曾经说:“生命早期的不良开端可以导致健康和营养状况低下以及学习能力不足,最终导致成年时的收入较低以及社交关系紧张,据估计年收入最多能减少四分之一。并且这种不良结果还将进入遗传基因,影响数代人。”通过这几天与小孩子近距离的相处,再加上对家庭教育的理论学习,我深切感受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真正含义。要育好一个人,必得从小开始注重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每个养育者,都得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了。

最好的陪伴,就是共同成长,互相成就!陪娃几天,娃在进步,我也在成长!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随笔|沈维祺:邻家小雪
汪迷部落 2024-09-02
随笔|刺猬怎么拥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2
给大熊猫幼崽当“奶妈” 她用温柔与耐心守护可爱“熊孩子”
西安晚报 2024-03-08
写作|龚慧文:一墨和一诺
作家联盟 2023-12-30
写作|李志鹏:只想离家的它俩
作家联盟 2023-11-25
新知|瑞典:一些当地人藏有个秘密的蘑菇基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8
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秋沙鸭被困京密引水渠,工作人员施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2-21
视点|零时15分 2023兔年宝宝降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