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毕业生求职简历岂能成为“生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3 15:46

近日,相关媒体发布《新华英才平台大量倒卖毕业生求职简历》文章引起广泛关注。关于该事件,新华英才回应表示高度重视并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调查小组,针对媒体监督情况会进行彻查,对此类情况绝不容忍。

毕业求职,投递简历是第一步。为了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们当然会尽可能高质量地展现自己的相关情况。这些“含金量”极高的信息,一旦泄露极易受到各种不必要的骚扰,如果被别有用心者获得,其可能造成的后果更足以令人不寒而栗。

招聘平台简历泄露,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两年前,央视3·15晚会对招聘网站简历被恶意出售情况的报道,一度引发舆论热议。不法分子通过各种形式以正规企业身份入驻网络求职平台获得求职者简历,卖家出售的商品从简历获取的软件与账号、再到简历,一应俱全。

互联网时代,扮演中介角色的招聘网站,本意是为求职者和招聘单位搭建一个平台。出现管理漏洞固然难辞其咎,更何况是平台“监守自盗”。据媒体报道,某网站假借招聘之名收集学生简历,高价卖给培训机构,后者以此联系学生群体卖课转化客源,网站从中收取返佣。在该平台出售的大学毕业生简历中,单份简历报价在30-2000元不等,该平台借此一年多牟利超200万元,近20家企业向其合作采购简历。

网络简历贩卖是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涉嫌《刑法》规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贩卖简历成“生意”,甚至已经形成了“一条龙”的产业链,监管部门理应积极介入。对于那些在公民信息安全防护中不尽责、不作为,甚至趁机牟利的平台和个人,必须运用法治与追责的重锤严肃打击。唯有切实提高违法成本,才能有效震慑那些唯利是图者,为个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形成避“坑”填“坑”合力保障高校毕业生求职权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4
高薪急聘当诱饵虚假招聘骗钱财 教育部提醒 毕业生求职需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法治日报 2024-06-11
简历信息也需要打一个“安全补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9
“付费内推”“阴阳合同”……毕业生求职如何避免落入圈套
经济日报 2024-04-14
教育部发布高校毕业生求职指南 避免落入“付费内推”等虚假招聘陷阱
法治日报 2024-04-09
教育部提醒毕业生警惕四类求职陷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5
北青快评 | 虚设岗位售卖简历,平台不能置之不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3
北京提供“实训+招聘”一站式求职服务助力毕业生上岗
中国新闻网 2024-03-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