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钟鼓楼下》:京味儿从哪儿来?打卡之外,你该知道这些
北京日报 2023-08-08 07:50

《钟鼓楼下》是北京作家金少凡的又一部京味儿童小说力作,与他之前出版的同类作品《金葫芦》《看不见的电波》等相比,这部作品无疑倾注了作家更多的心力和情感,因此也呈现出更加丰富和精彩的面貌。

《钟鼓楼下》金少凡 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作为一个在四合院中长大、在北京待了一辈子的作家,去书写老北京的生活和故事似乎是自然而然的选择,而如何将“京味儿”真正融入儿童小说,写出让孩子们喜欢、让成人感兴趣、让“老北京”心有戚戚的作品,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那么《钟鼓楼下》的京味儿究竟从何而来呢?

京味儿首先来自特定场域的氛围感。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这部小说以北京老城区的核心地带、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钟鼓楼一带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在开篇的引子中,作家不厌其烦地介绍了张旺胡同22号院里住着的6户人家,各有各的行当,各有各的身份,就好像一出大戏开场之前,先让主角们来一个亮相,好看的故事就此展开!

以钟鼓楼下的小四合院为基点,一幅老北京的风俗画卷徐徐开启……所涉及的地点有钟楼湾胡同、车辇店胡同、烟袋斜街、什刹海……行当有锔锅、说媒、教书、剃头、说相声、耍把式、卖小金鱼、拉排子车、摇煤球……吃食有炸酱面、窝窝头、羊头肉、烤鸭、爆肚、豆汁儿、驴蹄儿烧饼……游戏有训蛙、养鸟、斗蛐蛐、逮蝈蝈……孩子读着兴奋,大人读着有趣,而对这些生活细节曾有亲身感受的老人们,多半会勾起那久远的回忆。

其实老北京特定场域的氛围感是“表”,再往深一层说,小说的京味儿来自于日常生活的肌理感。我们显然不能把所有以北京这座城市为背景或者描写北京人生活的小说都称为京味儿小说,有的小说确实写了不少北京的风土人情,但独独少了“那味儿”。《钟鼓楼下》的京味儿是够味儿的,不仅仅是因为小说中写了北京城的胡同和四合院,写了三教九流的生活,写了已经失传的技艺,写了地道的方言俗语……最重要的是,关于老北京风土人情的点点滴滴,都是与小说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不会有割裂感和生硬感,这来源于作者对于生活细节的深度把握。大量准确又生动的细节,让小说的情节更丰满,人物更立体,风格更鲜活。整部作品仿佛是一幅大全景、长卷式的市井风俗画,每个场景、每处细节都经得起细细察看和咂摸,读者会从阅读中得到极大的乐趣!

有了细节营造出的京味儿,只是成功了一半,要把这独特的京味儿同少年儿童的生活有机融合,才算是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钟鼓楼下》全书采用“我”,也就是男孩和平的视角进行叙述,这种第一人称的视角会让读者有更多的代入感,所有的故事和风俗经过这个视角的折射,就带上了童年的色彩和独特的质地。通过小主人公的眼睛,我们也饶有兴致地研究一碗炸酱面的制作过程,跟着三当家的琢磨玩鸟的窍门;我们也看三教九流的人如何讨生活,体会街坊邻居们做小生意糊口的不易;除此之外,还有孩子特有的角度——用脚丫子和面的“蔫坏”,被迫喝一碗蛤蟆骨朵儿的无奈……童年视角与京味儿文学的完美融合,让《钟鼓楼下》成为一部当之无愧的京味儿童小说。

《钟鼓楼下》是一部丰富的作品,可圈可点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情节设置的现场感、人物塑造的漫画感、语言表达的轻快感等,读者在阅读时可以自己去发现其中的妙处。北京是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京味儿”同样也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发展的概念。《钟鼓楼下》记录和反映的是几十年前北京市民的生活,有的风俗习惯、谋生行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消失,但北京人所具有的谦逊有礼、自尊自立、乐观大气、急公好义等品质,今天依然还能感受到,这是属于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也是京味儿的精髓所在。

如今的钟鼓楼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热衷的打卡地,希望他们除了欣赏巍峨雄伟的古老建筑,也能去了解一下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那是一代又一代北京人的故事,也是城市的根基与血脉。倘能如此,那辽远天空中悠扬的鸽哨,也将因为带有历史的回响而格外嘹亮!

文/冷林蔚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北京钟鼓楼“旧书新知”文化市集举办 口袋书、邮票、冰箱贴走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5
钟鼓楼今年已接待35万游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8
北京文化论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巡礼:钟鼓楼下享书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5
钟鼓楼下欢歌笑语 庆祝中轴线申遗成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7
艺镜|《钟鼓楼》下的轮回:时间,婚礼,京味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28
成书近四十年首度改编话剧,《钟鼓楼》:热热闹闹一缕人间烟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20
舞台 | 话剧《钟鼓楼》亮相“大戏看北京”展演季
新华社 2022-11-20
视点 | 参考120年前老照片!钟鼓楼地区再现壮美北中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