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受贿行贿一起查,医药反腐有新意也有深意
团结湖参考
2023-08-04

这个夏天仿佛只发生了两件事,一场高温和一场暴雨。北京门头沟、河北涿州暴雨成灾的画面,看得人心焦。而暴雨过后卷土重来的高温,可能将会给灾后防疫带来挑战,医疗系统又要做好随时迎战的准备了。 

外来的挑战往往不是问题,“大患”经常产生于自身内部。比如,今年全国医疗系统已有超150名医院院长、书记落马,是去年的两倍还多。面对这一数字不得不说,这个治病救人的行业,是该给自己下下猛药了。

就在近日,医药领域掀起一场反腐风暴,就连股市也感受到了风暴之劲,据说一些医药股随之大跌。先是,国家卫健委会同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这次集中整治,将重点针对医药领域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少数”。紧接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了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会议表示将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医药领域腐败案件。也就是说,今年查处了150名院长、书记,也只是刚开了个头。

医药领域的这场反腐风暴有什么特点呢?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动员会上,有这么两句话格外值得关注,一是说要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另一句是说,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这意味着,本次治理将不仅仅针对医院、医生和医疗主管部门,也将对那些“围猎”医疗机构人员的医药厂商、销售公司展开打击。而这也正与不久前提请人大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中,加大对行贿犯罪惩治力度的精神相契合。 

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正是基于医药行业腐败特点,而采取的对症之策。比如长期以来,医药销售领域形成了“医药代表”这种行业制度,这种销售模式貌似也是“舶来品”,美剧《生活大爆炸》里靓丽的女主角就是医药代表。作为药厂派驻的销售人员,医药代表专门围着院长、主任和医生转,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医院增加本公司药品和器械的使用数量。

这种高频次的近距离接触,使得医药代表对于医院内部的情况了若指掌,可以各种方式围猎关键少数。药械销售返点、药厂买单的学术会议,乃至无微不至到给医生挑选保姆,在这种攻势下,再洁白的天使,也很难抵挡诱惑。

任何商品都需要营销,我们也不是针对某个职业本身,但是医药行业目前盛行的销售制度在医药腐败中,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已曝光的案例里,几乎都能看到医药代表的身影。此次集中整治中也提到,要推动制度建设和风气改善。其实改革医药行业销售制度,使之更加透明公开,一直就是医疗改革的方向之一。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医药行业腐败全部归因于医药代表。就如前文所说,问题的根源往往产生于自身内部。医疗行业的特点之一,是学术权威和行政权力往往难以分割。哪些医疗器械需要引进,哪些药品对症有效,这是医学技术问题,应该遵从医学专家的意见。但医学专家往往也就是医院里的科室主任,乃至行政一二把手,他们同时拥有学术权威和行政决定权,这些都给监督造成了困难。而这也正是医药反腐和医疗改革需要一轮一轮推进,一遍一遍探索的原因,在不断的试错与纠错中,制度终会趋于完善。

看病贵、看病难一直是社会的痛点,医药领域的腐败危害尤其重大。药厂和少部分腐败分子拿走的不合理利益,其成本必定要以各种方式转嫁到病人和医保基金头上。将牟取不当利益的手,伸向老百姓看病救命的事上,这对公平正义的伤害不言而喻。而财政和医保基金被这些人以各种手段套取,久而久之也将动摇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影响长治久安。除了这些现实层面的考量,还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待医疗反腐的意义。

医生、教师和其他职业不一样,人们会对这两个职业抱持着朴素的尊重,愿意相信他们的道德操守,所以他们一定程度上起到维系社会信任的作用。如果这两个职业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持续恶化,人们在精神上将更加无所依归,对社会的信任感和生活中的安全感也将更为低落。所以针对医药领域全方面的反腐,构建防腐机制,还有着挽救十年寒窗的医学精英,重塑行业形象,夯实社会共同价值观的意义。这或许就是药王孙思邈所说“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精微深意。(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于永杰)

最新评论